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名人名句

婆婆的文章(精选25篇)

作者:十二少时间:2023-02-11 14:15:29分类:名人名句

简介  家有暖婆 文/李志华 终于完工了!婆婆放下手中的毛衣,满脸倦意地拿下眼镜,揉了揉眼睛。此时已是三更了。 这是一款酒红色韩式手工编织毛衣,是婆婆在儿子哲12岁时织给他的新年打底毛衣,现今已有四个年头。儿渐长,每到冬日,婆婆总是把袖口拆了又织,接了

婆婆的文章(精选25篇)

家有暖婆

文/李志华

终于完工了!婆婆放下手中的毛衣,满脸倦意地拿下眼镜,揉了揉眼睛。此时已是三更了。

这是一款酒红色韩式手工编织毛衣,是婆婆在儿子哲12岁时织给他的新年打底毛衣,现今已有四个年头。儿渐长,每到冬日,婆婆总是把袖口拆了又织,接了袖长接底摆。

天气骤冷,今年又是如此,老人日渐年迈,视力和体力大不如前,然关乎孙子的一切却总是倾其所有,尽其所能。我也曾劝说婆婆,哲的羊毛衫多呢,不缺这一件,可婆婆执拗地认为,买来的毛衣总不及织的紧密保暖。这几天,天寒地冻,婆婆日赶夜赶,娴熟地在四方针间来回穿梭,一坐就是老半天,毛衣一圈一圈地加长,我对婆婆的疼惜和感激愈发浓烈。

今儿下班回家,婆婆告诉我,哲劝她大冷天的,不要再织了,对于孙子的体贴,婆婆言语间充满了欣慰。

哲晚自习归来,见到奶奶依然埋头苦织,心疼地说:“奶奶,您别再织了,衣服短些没事的,我穿就是了!”他还对我说,老师今天布置的作文题叫《味道》,他想写最爱的奶奶的味道,可是又担心自己的文字太过干瘪,写不出对奶奶的深情。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这小子没心没肺的,不经意的一席话倒让我心头一热。我告诉他,写作无需华丽词藻,透过平实的语言写出生活中的琐事细节,准确表达内心对奶奶的爱与感恩,朴素真挚的情感最是能打动人心的。

哲的毛衣多件,然,他对这款最为偏爱。想必他感受的不仅是寒冷冬日里毛衣的温度,更是针线里奶奶爱的温度吧。

公公去世的早,自婚后我们一直和婆婆生活在一起。与其说是我们陪伴着老人,不如说是花甲老人仍在不遗余力地照顾着我们的生活起居。哲说写不出对奶奶的深情,文字浅显,与我,又何尝不是?

身畔劳累了一天的婆婆已酣睡入梦,望着老人慈爱面容,我不由轻唤:您予我太多感动,不经意,柔软的;我予您诸多感激,难言的,无以为报的。晚安,我的暖婆!

夏荷的二月

文/夏荷

一进入二月,便开始仔细打理日子。初春,亲事情事,喜庆团圆,皆喜气洋洋。一旁看在眼里静等坐享的婆婆,更是祈求福门满满。

儿子也在年底求学回来,佳节人团圆。最烦俗世的我,却欢欢喜喜做起家务所有俗事,过了祭灶,便开始计划中行动:蒸、煮、煎、炸、烹,好不忙活。

做一回老妈,伺候老的和小的,高高兴兴辛辛苦苦过大年吧!一年光景殆尽,婆婆说,炸丸子必不可少。好!听婆婆的,好让她有一个辞旧迎新的开始。儿子归来,一摞子脏衣服,细细地洗,好久没享受母爱的儿子,美美地享受吧,母亲,也来一次细致入微的关怀吧!真可谓“慈母手中线,儿子身上衣”!

二月里,就这样,抛开书本,抛开梦想,抛开宁静,在琐碎里沉淀,在日子里忙碌,此时的夏荷,成了一个真正的老妈子。

早过了立春,天却迟迟不暖,春节的天气不好,还是阴冷的。所有的希冀在眼前,日子里却生生加进了咳嗽的作料,我衰老了么?我就此不堪一击么?但明明就这样子,忙碌的,也受了风寒的,有些吃不消了!年过了,接着是串亲戚,待客,一天接待一家,到初五,还没宁静,咳嗽声也没断。

过了初五,该是安静了的,可我生生没宁静下来,咳嗽,太不让人省心了。可一家子吃喝,还要做的,有时,老公也搭把手。

2015就这样子拉开序幕。同学会,在节日里必不可少,暂且放下繁琐,在这样中年的阶段,开始回忆青春,回忆旧时光,翻拍的旧照里,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再也找不回来的纯情的岁月。

中年,开始重复父辈的生活,捋一把时光,剪裁一段光阴里的经典,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感慨唏嘘,时间最终我的二月偷走了我们的花样年华。

年过了,欢笑声过,握一把亲情,继续上路。婆婆要去哥家入住,儿子也要背起行囊,踏上求学的征程。唠叨,又在嘴边,准备,一样样检查。点点滴滴,琐碎里,尽是夏荷的爱。

二月,春之始,年之初,好好打算,好好准备,无论健康,亦或疾病,夏荷都要满怀信念,开启新一轮的生活!

不要让母亲因养老而流泪

文/白衣天使

当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一双白衣天使的手托起我们脆弱的生命,是另一双手接过天使手中的你,给你无限呵护,使你不断地长大。虽然你在成长的过程中犯过很多错,虽然你不是一生下来就长这么大,可是在这双手的呵护下,你长大了,成了现在的模样。你可能已经成家,你也可能有了自己的孩子;你也可能有了自己的事业,更有可能的是你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可是你在享受这些的时候,是否曾经想过曾经不断呵护你、温暖你的人——母亲。因为她们在你身上已经耗尽了青春,已经步履蹒跚,已经老态龙钟,甚至是已经到了风烛残年,疾病缠身。你是否停下脚步,回头看一看满头华发、满脸皱纹的她。也许她们正在为你准备一顿可口的饭菜,也许她们正在盼望着你的到来。也许正在守着电话,期待着你在工作之余能有一点时间跟她唠唠家常。

今天中午下班回家,婆婆就迫不及待的跟我唠叨,因为去邻居家玩有太多感触,需要一吐为快。我边吃饭边听她说,她有点生气,甚至有点义愤填膺:“你说还有这样的姑娘,宁可一天天去打麻将,也不回来陪陪***,还总以为***是小孩,年轻。说回来吃饭吧,到饭点回来了,从来不回来帮忙;说吃饺子吧,自己吃不算,还得给朋友带一份。你说***都70多岁了,最近身体又不好,不愿意动弹,自己吃饭都费劲。都快50岁了,一点也不寻思事。”说到激动处,婆婆眼里噙满了泪水。其实这也许就是老人的同感吧。我边吃饭边安慰她:“你就别生气了,你自己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也不愁没地方养老,自己知足就行了。别把自己气坏了。”说到这,婆婆也就满意地笑了。

因为我一直与婆婆生活在一起,已经快20年了。我也习惯了和她一起生活。我们经常会一起聊天,一起唠家常。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要想和老人一起生活,你要和老人的生活步调一致,早上7点之前就要起床,准备吃早饭,因为老人生活是比较规律的,他们不习惯睡懒觉,早上睡不着。婆婆经常会做好早饭等着我。你不能有不良嗜好,不能整天打麻将,不能整夜上网、玩游戏,更不能有不良的行为。老人的神经特别敏感,他们就像警察,随时观察你的一举一动。所以不能有机会有出轨行为。你要准备家庭聚餐时一定要带上她,最好要把她的其他儿女也都带上,这样大家都会其乐融融。你要是买个衣服,恰巧婆婆也喜欢,如果她能穿上,你就要大方的说:给你穿吧。否则,自己买衣服的时候一定要给婆婆买一件,不一定很贵,但要投其所好。一般来说,儿媳妇买的婆婆都喜欢。所以20年来,我一直都是大家眼中的模范儿媳妇。

每当走在路上,看到那些年轻的妈妈抱着孩子,满脸的笑意和温柔,我就会想,我小的时候,妈妈也会是这样抱着我。而那些老年的妇女佝偻着身子步履蹒跚,我都会驻足观望,看她们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因为我希望有一天,母亲在街上走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有好心人帮忙。虽然我身在千里之外,可我一直在惦记着她——妈妈。当她们的脸上已经满是皱纹,当她们青春不在,我希望她们少一些孤单的感觉,多一些安全感。我经常会打电话,有机会我会去看望她。去看她的时候,我很少外出,哪怕是坐在旁边不说话,对母亲来说也是安慰。妈妈经常告诉我:“你要善待你的婆婆,因为她这一辈子也很不容易,44岁就守寡,好不容易养大了2个儿子,娶上媳妇,她也应该享享福了。”是呀,婆婆经常羡慕谁家有姑娘,可是,你这个姑娘却没能在身边照顾你,就连婆婆经常享受到的搓澡你都不能享受。

在千里之外,我每次打电话,你都会说很好,你那开朗的笑声是我永远的动力。妈妈,虽然我不能在你身边,但我把给你的爱分给了我的患者,分给了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因为有我的存在而感到温暖。我更不会让母亲因养老而流泪。

写给我的婆婆

从女儿出生到现在,绝大多数日子女儿都是婆婆在带,晚上女儿也跟婆婆睡。所以我还是蛮轻松的,私人时间还是有的,至少晚上我可以睡个安稳觉。最近,婆婆添了个孙子,高兴得合不拢嘴,当然也忙得不可开交。白天婆婆带我女儿,我一下班回家,婆婆就直奔医院照顾小媳妇和孙子。最近,老公工作也挺忙的。我也变得忙起来,下班了就得带女儿,我到哪女儿就跟到哪,晚上也睡不安稳。第二天一大早,婆婆又赶回家带我女儿。这几天,婆婆家里医院两头跑,真是够辛苦的。

我的婆婆不识字,却培养出了两个优秀的儿子。就凭这点,我打心眼里还是挺佩服她的。婆婆很勤劳,家务活基本上都是她做的。家人叫她做什么事时,婆婆从来不会说“不”字,总是心甘情愿地为家人付出着。除了晚上睡觉的时间,我很少看见她休息,她总是忙不完,总有事情在做,好像不知道累。

婆婆不但吃苦耐劳,还省吃俭用。婆婆把饭做好后,就开始喂我女儿吃饭,等女儿吃好了,她才开始吃饭。饭是她做的,但她却是最后一个吃饭。我觉得过意不去,想让婆婆先吃饭,我去喂女儿吃饭。可女儿却喜欢奶奶喂,没办法我想帮忙都帮不上,不过女儿慢慢地学会自己吃饭了,有时也不需要奶奶喂了。婆婆从来不吃我和老公喜欢吃的菜,她只吃剩菜。只要是我和老公喜欢吃的东西,她总是留给我们。我一再地跟她说,不用那么节约,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剩菜是没什么营养的。可她总不听,总是吃着剩菜。其他方面,就更节约了,节约到我无法想象。也许,这是她们这代人的特征吧!

以前,我也没觉得婆婆有多少好,别人说我“身在福中不知福”。可这几天我深刻地体会到有婆婆是多么幸福的事。她会帮我们带女儿,会为我们做饭,会为我们做家务,更可贵的是她没有一句怨言。她不在家,我都失去了自由,没有一点私人空间。想到这些,我更应该孝顺婆婆,努力去做个好媳妇。

我们是幸福的一家人

文/菜才班长

我26岁时结婚了,婆家是被人们称为“东南山”的郭家店镇。虽然从人们的口吻中听来,山区是贫穷、落后的象征,但是我却分外喜欢我的第二个家乡,那里有我喜欢的山岭和树林,清澈美丽的小河,更有我那朴实、善良一家人。

今年7岁的儿子常常这样说:“妈妈,我们家一共五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对吗?”“对!”接下来,孩子会自我陶醉的样子,拍着小手说:“我们是幸福的一家人!”这时候,全家人都会醉心地赞美“开心果”的小巧嘴。

使我们一家人和睦相处的是我的婆婆。婆婆是个热心肠,不拘小节,却随和宽容。婆婆没有女儿,所以,她常常说,媳妇就是她的闺女。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怀孕生子是每个女人最不易的阶段。至今难忘待产室里婆婆疼惜的目光、怜爱的泪水,她不顾年迈的腿脚,楼上楼下地找医生去说:“我们不怕花钱,给我孩子无痛分娩吧,她太遭罪了!”婆婆的体贴、关怀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暖暖的爱,病房里的人们都把婆婆当成我的妈妈。我也这样认可:有爱的港湾就是家,婆婆就是我妈妈。

有其母必有其子,丈夫的性格多半是随了婆婆,善良、宽容、孝顺。今年正月公公身体不适,患了“小肠串气”,在医院做了手术。丈夫觉得这是男科手术,我这个媳妇照顾起来不方便。为了换取休班,他连续值夜班,在公公做手术时,白天、黑夜从没离开过。公公手术后,身体在麻药的作用下,没知觉,大便失禁,丈夫给公公换衣裤洗赃物,一扶一抱、一搓一洗承载了儿子满满的孝心。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男人的心里也有最温柔的地方,那里装满他至亲的家人。

我7岁的儿子叫佑佑,是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有点好吃的总是不忘给爷爷奶奶留下。今年正月里公公和亲戚们喝酒,格外高兴,喝高了,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这时,最着急的当属我们家的小佑佑了,他跑前跑后,又给爷爷拿便盆,又给爷爷去盖被子。院子里小朋友招呼他出去玩,孩子连连对伙伴摆手说:“我要照顾爷爷。”公公虽然醉着,但是孙儿的照顾可是感受在心里,他嘴里不住地嘟囔着:“好孙子,爷爷的好孙子……”

幸福是什么?我想幸福绝大多数就是这样一些朴素的生活细节,她不会像元宵节的烟花,灿烂但昙花一现;她应该有着生活的本色,亲切温暖地包容着我们。我想:只有明白了幸福真谛的人,才会生活出真正的幸福。

婆婆的幸福账单

文/殷海平

朋友圈全在晒年度账单,我捧着手机一边看一边乐。正在厨房忙碌的婆婆忍不住问我:“啥事让你这么开心?”我答道:“看帐单呢。”婆婆说道:“我也有记账呢。”

我突然来了兴致,缠着要看看婆婆的账单。看我一脸的好奇,婆婆随手翻开三月八日的账单给我看。“今天我收到了孙子给的一根棒棒糖,还有儿媳给我买的一套春装。”这有什么好记的呢?“我疑惑地问道。婆婆说这账单很重要。”孙子才6岁就懂得在过节的时候,把自己最喜欢的棒棒糖分享给我,而你更是为我买了新装,说明你们孝敬我这个老人呀!“

婆婆又翻开五月十三日的账单,上面写道:今天全家去旅行。婆婆告诉我:”我没事去跳跳广场舞,很多老年朋友都抱怨说,孩子们出去旅行总不带上我们这帮老家伙。你们却不一样,还特地请假陪我去旅行,我心里感到很幸福。“

再看另一页,上面写着:”六月初七,媳妇给我买了生日蛋糕。“婆婆笑着说:”我六十多岁的人了,本来生日没什么期待,那天你下班时很晚,我没想到你还能记得给我买了一个漂亮的蛋糕,那一刻,我真是太激动了,所以我要记下来。“

没想到我举手之劳的事,会让婆婆高兴成这样。接下来,我抢过婆婆的账本细细看:七月五日,儿子带我去饭店,特地为我点了不辣的菜;八月二十八日,儿子怨我中午一个人不做点菜,怕我营养跟不上;八月三十日小孙子给我画了一幅画,说是送给我的礼物;十月二十二日媳妇从新疆旅行回来,给我带了最甜的红枣给我……诸如此类,婆婆居然写了厚厚的一本,并且每一页都会写上”我感到很幸福“。

我看着看着鼻子一酸,有种想哭的冲动。我从未想过婆婆的”幸福“是这样的简单,又是如此郑重地记在账本上。这一年,婆婆辛劳地照顾着我们的生活,而我们都没什么时间好好地陪陪她,怎会想到婆婆要的是这样的少,会记下这么多的幸福账单。

妈妈的厨艺

文/陈建明

出去一两天,家里便打电话来。妈妈在电话里告状:“你儿子不好好吃饭,早餐给他下面条,就尝了几口。”

我心里明白,咱家老妈肯定又是每天给儿子下烂面条了,儿子吃了几餐肯定就不想吃了,又不好驳七十岁老外婆的面子,只好随便应付两口,然后跑到外边去买东西吃。

什么时候,我们开始觉得老人们做饭不好吃了呢?

记得儿时,妈妈很是做得几个拿手炒菜。一个是红辣椒炒牛肉,红通通的湖南辣子,炒得香喷喷的黄牛肉,那滋味,足可以让我这个馋猫下三碗饭。

另外一个是青辣椒炒肉,摘下自家菜园种的头批薄皮青辣椒,将本地的有皮土猪肉煎得两面发黄开始出油,再倒入青椒,炒得快熟的时候加点蒜瓣,就出锅。除了盐,甚至不需要任何其他调料,便是一道极其美味的下饭菜。

不知道什么时候,妈妈开始变得越来越衰老,厨艺也越来越差。大概因为自己牙口不好,只要她下厨,几乎所有做的菜都是烧得烂烂的。除了炒牛肉和青辣椒炒肉,一般是不会其他菜式。有时,我买回去的一些菜,比如花甲,比如鱿鱼,比如基围虾之类的,妈妈常常抱怨,从来没有烧过,不会烧,只好等到我下班回去亲自操作。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公公婆婆的身上。

我的亲妈好歹还会烧两个拿手菜,我的公公婆婆是专业水煮乱炖菜六十年。每逢节庆日全家聚餐的时候,老公兄弟姐妹几人便会一齐动手,各自拿出看家的本领,做一两道好吃的菜来。偶尔他们都不在的时候,婆婆便会眼巴巴地望着我,那眼神好似在向我求救似的:“这些菜怎么做?还是你来!”

我老公,曾经跟我说过这样一些童年往事。那会,公公婆婆带着最小的一个妹妹去了外地打工,留下三个大一点的孩子在家里自力更生。有一次,我的大姑子饿得有气无力了,她的奶奶赶忙从家里端了一碗饭,饭上面撒了几粒白砂糖给她吃了才缓过来。

我记得父亲也跟我说过,他十多岁的时候,一餐能吃两斤米的饭,什么菜也不用,只要有一点点油星子就行了。要是能将米磨成粉,加上一点猪油,和成团子,那便是最好吃的东西了。哪还有大鱼大肉给你精心烹调呢?偶尔队上死了一头猪,都要被分来吃了,一人能分到一块肥肉还舍不得一口吃掉,要小心翼翼地品尝。

想一想,连饭都吃不饱,肉都吃不上的童年,又怎么会抱怨妈妈的厨艺呢?

那些苦难的日子,我并没有经历过。等到我们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偶尔能吃上一顿肉了。在父母的辛勤劳作下,我们四姐妹是从来没有饿过肚子,逢年过节还能大吃一顿。大概是家里条件要稍好于老公家,所以妈妈的厨艺较之婆婆的厨艺也要好出一大截了。

等到我做母亲以后,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格外疼爱,便想尽办法要填饱他的肚子,满足他的味蕾,所以硬生生地将一个只会做蛋炒饭的新手妈妈锻炼成了厨房全能。我的厨房里油盐酱醋各种调料、香料齐齐整整的,蒸锅、炒锅、榨汁机、烤箱,各种器具购置齐全,冰箱冷冻、冷藏两边都常常是满满的食材。做中餐能得心应手地做出一大桌子菜来,什么煎、炒、炸、清炖、红烧,花样繁多;早餐的话,只要有时间,肯定是天天不重样。西点的话,我学会了做蛋挞、蛋糕、披萨、三明治。只要是网上能搜罗到食谱的,一般研究几次就会了。

正是这样,儿子的嘴是越来越挑,不吃的东西却越来越多,不吃鱼,不吃动物内脏,不吃泥鳅、青蛙、蛇、黄鳝之类等等,还说是要重视环保、要注重养生。天知道,这些东西在我们小时候是何等的美味佳肴。

最气人的是有一次,我买回来一个猪肚子,精心地用红枣、花生、姜片炖了,香香的端上桌来。儿子愣是没有伸一筷子。问急了,他理直气壮地跟我说:“你违背了我的原则!我是从来不吃动物内脏的!”简直要把我当场噎死。

唉,谁让这熊孩子,生在这个美好时代呢?

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人们的食谱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一日三餐美味佳肴可口饭菜随心所欲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野菜和原生态的食材也开始登上餐桌。而我对其中一款野菜的吃法也动心了,那是一种学名叫蒲公英,在东北叫婆婆丁的野菜。小时候在我们家乡也有,却少见有人吃过。

馋了很久,终于有一天我下定决心网购了一大箱蒲公英回来,洗洗干净放在桌子上,用来蘸酱吃。新鲜的蒲公英入口微苦,带着一种特别的野菜的清香。我吃得津津有味,这回,儿子和母亲终于齐齐用一种古怪的眼神看我了。他们俩看着我大口大口地连根带叶吞蒲公英,眼球都要掉到地上了。妈妈说,好好的日子,怎么吃起草来了?儿子说:老妈,你是属兔子的吗?

婆婆的亲情纸条

文/王子华

昨天晚上加班到很晚才回家,一推开门,便发现鞋柜上贴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厨房里的砂锅里有汤。”走进厨房,灶上果然放着一口小砂锅。打开盖,里面是一锅鸡汤,上面的油已经撇清了,澄黄色的汤底中有切成小块的香菇,还有艳红的枸杞子,养血润燥,补虚益气,最适合经常加班熬夜的我。

喝完鸡汤,我心底暖暖的,忍不住走到书房,那里有一个木盒,里面放的全是婆婆给我的小纸条,有“我今天要回趟老家,你三餐都得好好吃”的关切,也有“晚上下班买包茶树菇回来”的琐事,甚至还有“你这段时间太忽略家庭了”的告诫。我和老公结婚十年,这些纸条也存了近十年。

当初结婚的时候,婆婆不放心我们小夫妻过日子,执意要来和我们一块儿住。然后像天下所有的婆婆一样,对我是诸多的不满,几乎每天都会唠叨我,让我烦得每天都要找些工作来加班,只为了晚一点回家。矛盾的爆发在我怀孕之后,婆婆说现在的单位电脑太多,辐射大,让我要么跳槽要么辞职。

我觉得婆婆真的是不可思议,槽是那么好跳的吗?我又不是那种精英类的人才,而且现在哪家公司没有电脑?辞职我更是不愿意,还没结婚的时候,我就跟老公说好了,以后宁愿用自己的工资请保姆,也不会自己窝在家里带孩子的。最后看在我是孕妇的份上,婆婆没再坚持,但却每天坚持给我一日三餐做营养餐,并且中午那顿还送到单位看着我喝完。

许多同事见了,都说我运气好,居然有这样一个好婆婆,我却哭笑不得,指着肚子说:“哪里是对我好,其实是对这位好。”同事刘姐表示不赞同:“你不能总把别人的好心往坏了想,不管你婆婆是为了谁,至少这东西是你婆婆做的,也是你吃的。”刘姐的话让我深思,觉得自己真的不够宽容,其实如果是我亲妈,我会这么想吗?很明显,我不会,只会感恩,但为什么对婆婆就不行?

晚上回家后,我和婆婆长聊了一通,都认识到自己定位的偏差。其实婆婆和媳妇之间虽然称呼上和亲生母女没区别,却因为生活差异强行融合在一起便会有矛盾。虽然认识到了,可是我和婆婆却也明白,想要解决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婆婆说:“要不,我给你写纸条吧,有什么事情我都写下来。”我也觉得这个办法极好,举双手赞成。

自那以后,我和婆婆便开始用纸条来进行沟通,将矛盾都在纸条中化解,家里的氛围也因此越来越和谐。不知不觉间竟然过去了这么多年,这些纸条也从当初的沟通工具,变成了现在满满都是亲情和暖意。

撕下一张便笺,我写下一句发自内心深处的话:妈,谢谢您,您辛苦了!

调皮的婆婆

文/江秀俊

饺子刚端上桌,还没有来的及给她带上肚兜,她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起一个饺子填进嘴里。等把肚兜系好,把醋端上来时,她已经吃第二个了,第一个饺子的皮已经被她吐到桌子上了。

我重新拿个小碗放到她面前,把她面前的大碗饺子端起来,坐到对面,她一看饺子没有了,拿筷子的手当当当地敲起桌上的小空碗来。我一边笑,一边把一个饺子咬开,把饺子馅夹到她的小碗里,她不敲了,拿着筷子颤巍巍地夹起饺子馅放进嘴里,再连着夹第二个。就这样,我拨一个饺子馅给她,然后自己吃一个饺子皮,没有半个小时,一大碗饺子就吃完了。我觉得肚子饱了,可是看看对面的她,还像小孩子一样拿着勺子看着我,看样子还想吃。我心里想,这么结实的肉馅饺子,她吃这些已经不少了,如果再吃,就会撑的胃不舒服。我跑到厨房里拿块小饼干,倒点饺子汤泡泡,用勺子舀一勺放进她小碗里,她舀半勺拿舌头舔舔,就吐出来了。连同小碗一起推到桌子中间,用含糊不清的声音告诉我,吃饱了,不吃了。我诡异地笑笑,把碗拿走了。

吃完饭,我把她扶到沙发上坐下,把后背用抱枕倚好,还没有把厨房卫生收拾完,就看见她已经歪着脑袋睡着了。这一觉醒来过了两个多小时,我心想,她晚上又不好好睡觉了。

太阳刚刚下山,她就要上床了,服侍她躺下后,我转身刚要走,她要喝水,我接好一杯水,把吸管放好,躺着的她呼噜噜的连着喝了三杯子。

夜静静地来了,远处的狗不时地叫几声,收拾完家务活,我走进她的卧室,看看她已经睡着了,我把被褥放在她床前的地板上铺好,坐下来,打开一本书,没有读到几页,她醒了,我知道她要去厕所尿尿,就这样,睡醒了的她,一会尿尿,一会翻身,一会坐起来,一会要躺下,已经是凌晨两点了,她还没有一丝睡意,我眼睛困的睁不开了。当她用手将我拍醒后,我才知道自己趴在床边睡着了,迷迷糊糊地搀着她去卫生间,这次她坐在马桶上就是不起来。我问她尿完没有,她摇头,大概看我快睡着了时,她说好了,搀起她来时看看马桶里,干干净净,一滴尿也没有。接下来依旧这样,一次次尿尿,一次次没有尿可尿,看看时间快天亮了。

刚把她扶到床上躺下,她告诉我,“尿了”,这次声音特别清晰。看着她那不好意思的表情,我苦笑不得。窗外天已经泛白,我换完她的内裤,给她盖好被子,她打个哈欠,困了。

我洗把脸,进厨房准备早餐了,回头看了看她睡得婴儿般的香甜。转身走进我们的卧室,给胖胖的老公拉拉被角,把露在外面的胳膊放进被子里,望着酣睡的老公,我心说,小时候你也是这么调皮地缠妈妈的吧,如今妈妈却像个孩子似得缠我们了。

婆婆老年痴呆近一年了,说实话,由于长时间的缺少睡眠,我瘦了许多,可是我深深地知道,人老了,生活质量的高低就是儿女给的,面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全力以赴地孝敬她,是我必须好好去做的,不但是本着与人为善的做人根本,而且这样才对得起年轻守寡的婆婆曾经为四个孩子艰辛付出的一生。“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这几句话深刻地印进脑海里,时刻提醒我,认真仔细地伺候婆婆。久病床前有孝子!我坚信自己能行!

一小时里的两顿饭

女人发现男人最近有点不太对劲。以前下班,他都准时回家,前后差不了十分钟,可最近男人每天回家都很晚,问他干什么去了,他不是说白天的工作没做完,就是说领导临时安排了事情。最初女人还相信,可哪有天天加班、领导天天临时安排事情的?而且更让她不放心的是,以前男人最喜欢吃她做的饭菜,每次都要吃两大碗,可现在,只能勉强地吃一碗,脸上的神态也不像以前那样开朗。都说抓住男人要先抓住他的胃,可现在,他的胃已经开始背叛她了。

女人有些怀疑,莫非,四十岁的男人,当真要做“那一枝花”了?年初,男人被提拔当了处长,职位一变,应酬一多,想不“开花”都难。再看看镜中的自己,三十八岁了,眼角的皱纹,颏下的肉,腰上的“救生圈”,一样都不少,太不安全了。周末,男人说加班,早早便走了,女人站在客厅里,呆呆想了半天。过了一会儿,她抓起电话拨到男人的办公室,电话铃嘟嘟地响着,却始终没人接听。

女人开始留意,短信、邮件、衣领袖口,包括钱夹里的照片,一切正常。女人心里越发没底了,现在的男人心机很深,早就把各种蛛丝马迹销于无形,等到有一天突然摊牌,自己可怎么办?

女人翻来覆去,思前想后,十几年的夫妻了,怎么把婚姻走到了这一步?她不甘心,她要见识一下,男人每天下班究竟会了什么样的情人。

女人找出一件很久以前的大外套,再在头上戴了块纱巾,然后守在男人单位旁边,看下班的人陆陆续续地出来。看见了,自己的男人低着头出来,果然没有回家,而是去了相反的方向。女人的心开始跳得不规律,躲躲闪闪地跟在后面。男人径直去了菜市场,女人奇怪,自从结婚,男人就没买过菜,没下过厨房,现在怎么亲自买菜了?继而她开始愤愤然:十几年来都是我侍候他,现在,为了小情人,他居然亲自下厨了!

男人拎着菜继续向前走,女人愤怒地跟在后面。拐过一条小巷,男人径直进了一个小区,熟门熟路地走进第一个楼门。女人停下脚步,站在一处阴影里。这个地方,她认识,是公公婆婆住的地方。当初她和他结婚时,婆婆不同意。婚后,她提出:无论如何也不和公婆住一起!于是,十几年来就这么各住各的,只有逢年过节她才来看看,走形式一样带几袋礼品,略坐一下便走。年初,公公去世了,只剩下婆婆一个人,七十几岁的年纪,很孤单。男人曾说想把母亲接回来同住,她坚决反对,当年婆婆的阻挠太让她伤心,她绝不能容忍那样一个刻薄的婆婆生活在自己家里,生活在自己身边。

楼上的厨房有灯亮起,她往后退了退,站在一棵树下仰头望去,分明看到她的男人正在炒菜,而婆婆颤巍巍地在旁边打下手。她的眼睛忽然湿了。这个男人,为了母亲的自尊心,为了她的任性,自己承担了双面的委屈。难怪他吃得少,他是在这里吃过饭后才回家的,间隔不到一小时,再陪她吃一顿。她蹑手蹑脚地离开,虽然离得那么远,但她还是怕被发现。

男人回来了,她故意盛了满满的一大碗饭递过去,男人皱了一下眉,但还是接了过去。她的泪忍不住要落下来:“你别装了,也不怕撑坏了。”男人一愣,抬起头看她。她递过去一碗汤,自顾自地说:“刚才的事我全看见了。你天天晚上去陪妈吃饭,是吧?”男人抬头看她,有些尴尬,终于还是实话实说:“是的。妈今年七十六岁了,一个人太孤单。我只好每天晚上过去陪她吃一碗饭,再陪她抽一袋烟。我说你工作太忙,不然也过去陪她。妈对以前的事很过意不去……”男人的眼圈红了。女人捧起他的脸,像年轻时那样,用自己的额头抵住男人的额头,轻声说:“别两头跑了,明天把妈接来吧。”

男人欣慰地笑了。他终于用自己的宽容与努力让两个女人学会了互相疼爱,互相珍惜。

别让老公总当“双面胶”

文/陈浩

结婚后,我和婆婆总是矛盾不断,老公就像一块“双面胶”,两面忙乎,既要听我抱怨婆婆、跟我解释婆婆的好,又要听婆婆数落我、在婆婆面前强调我的优点。看着他忙前忙后,我又好气又好笑,又有点心疼他,但不知道此事何解。我向表姐讨教,表姐说:“一边是亲妈,一边是爱人,男人只能做‘双面胶’,那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没事。”

那天,我和婆婆又吵架了。原因是我帮女儿洗澡,发现大热天,她竟然穿了三条厚裤子,我一看就来火了,冲着外面吼:“二十七八摄氏度,人家都短衣短袖了,孩子还穿这么多,要热死她呀。”婆婆听见了,反驳道:“早上还是阴天,谁知道太阳一下子就出来了,火辣辣的。穿三条怎么了?我都穿三条。”我嫌婆婆声音大,说话像吵架一样,婆婆说她这些年都是这样的,不可能为了我改变,而且也改不了,就这样争论了一晚上。

老公回家后,跟我说:“我妈嗓门是大,这么多年,她是改不过来了,你就迁就着点。好听的,你就听,不好听的,你就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别放心上。”我知道,婆婆肯定是告我状了,我又委屈又难过,说:“等我们有钱了,就搬出去住。***太不好相处了,说话像吵架一样,跟她住一起,累人。”老公说:“哪有钱换房子?养两个孩子就够累的了。”看他无动于衷,我气极,冲他吼道:“就你没本事,看人家都不跟婆婆一起住,就我命不好,要跟老人住一起。”

那天晚上,老公这块“双面胶”黏性并不够强,而且,他好像身心疲惫。深夜,我听见他讲梦话,一会儿说:“妈,你别放心上,大人不计小人过,她就是说说而已。”说谁小人呢?我踢他一脚,他翻过身又睡了,一会他又嚷嚷开了:“老婆,妈这辈子就这嗓门,我都习惯了,跟了我,你要慢慢习惯。”

第二天,他开车去上班,因为没睡好,差点撞到人,上班精力也不集中,画错了图,挨了好一顿训。他告诉我和婆婆,婆婆后悔不迭,我心有余悸。我开始反省自己,不该给他添乱,不该让他操心,我决定以后再也不让他做“双面胶”了,我和婆婆的事情就让我们两个彼此化解吧。

老妈说:“你婆婆人不错,那几年帮你带孩子,吃没吃好,睡没睡好,人瘦得像皮包骨,也没吱一声。你多想想她的好处,就好相处了。”我想想也是,当年婆婆帮我们带着两个孩子,真的是很辛苦,可她从没有跟我们说过一个怨字。那时,我还说要好好待婆婆呢,可怎么一转身就忘了。我决定,不跟婆婆计较了,管她是不是高音喇叭,权把它当习惯。说来也怪,习惯就成自然了。

现在,我和婆婆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老公再也不需要当“双面胶”了。闲时,老公还开着车带我和婆婆去看风景,老公大言不惭地说,这是他最理想的生活,这辈子,他知足而快乐。

为婆婆打造“爱心”台历

文/李秀芹

年终岁尾,朋友圈各种总结展望拉开了序幕,新年新开始,为自己制定个小目标小计划,生活有目标,日子才有奔头。

朋友茹一改往日画风,在朋友圈晒了一本刚淘的新台历,附言:一日一菜美食台历,一日翻一页,一页一个菜谱,我要陪婆婆吃遍2020年的每一天。

茹和婆婆素来不和,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茹的婆婆曾是某单位领导,自带高冷,人又有洁癖,自从茹和她儿子谈对象开始,她对茹就一百个不满意。婚后,更是不待见儿媳。

刚结婚那几年,茹还常对外人吐槽她的极品婆婆。后来,茹也有了抗体,习惯了婆婆的挑剔和冷漠,走“躲得起”路线。

茹的老公常年在外地工作,她便带着孩子住娘家,顺便在老爸的公司管理账目。几年前老爸的公司倒闭,茹便做起了微商。她人缘好,又有诚信,生意做得还算不错。

做微商时间上相对自由,经常见茹在朋友圈晒一日三餐。因为儿子从小身体不好,茹特别注意孩子饮食,每餐都有荤有素,营养搭配均衡。每到饭点我都忍不住刷朋友圈,点看茹晒的美味,一位走心的妈做出的爱心餐,隔着手机屏都能馋出口水。

茹的儿子读高中住校后,朋友圈鲜见茹晒美食了,猛然在朋友圈爆出2020“一天一美食”的新年计划,还是为那位“非善”的婆婆,着实让人吃惊不小。

私下和茹聊天得知,茹的婆婆身体有恙后,便搬来与儿媳同住。人上了年纪,老伴走得早,身体一旦亮起红灯,身边便不能离人,茹主动把婆婆接来家中照顾。婆婆还是旧风不改,老拿儿媳当外人,各种提防,找茬。无奈之下,茹的老公只能调回本地工作,坐镇家中。

有了老公做和事佬,婆媳关系倒也改善了不少。可茹的老公平日应酬多,隔三差五晚归,茹偶尔和老公吵几句,婆婆一下横在中间,不许儿媳说话。一天,老公打电话给茹说又在外面有应酬,婆婆一把抢过手机,对儿子吼道:“再喝得醉醺醺晚归,我打断你的腿!”

有了婆婆出头,茹懒得和老公正面开战,没事坐看娘俩斗,每次老公都被批得丢盔弃甲,身上那些臭毛病也被婆婆根治了不少。老公私下告诉茹,现在不敢不听老娘的,她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怕她生气气坏了身体。

老公还告诉茹,老娘这些年也知道儿媳的好了,前段时间和茹斗气是故意让他回来,怕儿子常年在外疏远了夫妻感情。

茹知道老公鬼精明,管他说的是真是假呢,孝顺婆婆,老公总是喜欢的。茹的这本“爱心”台历一晒,把那娘俩好一顿感动。

茹说,打着孝敬婆婆的名义做美食,婆婆能吃多少呢,还不是为了满足老公的胃。但老人禁不住几句好话,儿媳心里有她,她就非常高兴了。茹感慨道,年轻时不懂事,和婆婆闹别扭,总认为是婆婆故意刁难自己,转而细想,亲娘俩还经常闹矛盾吵架斗气呢,何况没有血缘关系的婆媳了。

为妻之道,首要一条就是孝敬公婆,茹终于悟懂了这点,家和万事兴。

母亲的至理名言

文/李伟杰

母亲今年81岁了,虽然只念了六年书,但是和同龄人比起来,也算是有文化的了。

母亲有文化得益于我的姥姥,因为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是姥姥坚持让妈妈去念书。母亲现在想起来还感谢姥姥的远见卓识。

母亲因为会读报、会算账,当过生产队的会计、乡办企业的会计,还当过村里的妇联主任。母亲工作起来任劳任怨、为人真诚善良。18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得到的奖状贴满了家里的一面墙。其中最高的荣誉是在1958年,母亲被评为辽宁省农业战线的劳动模范。据母亲回忆,当时送她去开会的仪式非常隆重,有市、县领导送行去省城,欢送的群众敲锣打鼓,十分荣光。

母亲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她说的一些看起来很平常的话,被我当做座右铭,一直伴随我成长的路程——

国到难处思良将人到难处想亲朋

我公公因病去世时,大家考虑母亲年纪大了,就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她。后来姐姐和母亲唠嗑时说漏了嘴,母亲当即就给我婆婆打电话,两个人在电话里哭着唠了一个小时。公公烧“五七”祭日时,母亲冒着严寒,来看望婆婆,并且陪着她住了几晚。临回家时,母亲把我叫到一边,对我说:“国到难处思良将,人到难处想亲朋,你婆婆这时候最需要关心,她没有姑娘,你要多陪陪她,多关心她,她喜欢穿得漂亮一些,你就多给她多买点衣服。”我感到母亲的话在理,于是,对失去伴侣的婆婆更加关爱。每次我回娘家,母亲总是询问我婆婆的近况,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我要孝敬婆婆。我对婆婆的关心令婆婆时不时就感慨一番。

大风刮不多时真亲恼不多时

小的时候,家里的亲戚和邻居打架了,总会找父亲和母亲来评理;要是小两口打架,父亲通常训斥男人几句,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是家族内部之间的矛盾,多数由母亲出面,总是这样劝:“谁都会有毛病的,遇“不是”要多想他的好处,大风刮不多时,真亲恼不多时,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敬他一尺,他会敬你一丈的。”母亲总在合适的时候“和稀泥”,互相说好话,这样几句入情入理的话,通常会化干戈为玉帛,家族亲人之间的矛盾也就烟消云散了。

现在的邻居们也都是有了心事爱找母亲说说。在我母亲的劝说之下,总会觉得豁然开朗,因为母亲的话听起来朴实无华,却蕴涵着一定的为人处世的哲理。

穷在大街有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父母亲刚成家时,生活非常困难,但因为他们能吃苦、会持家。在他们的努力下,我家的生活日渐好转。于是,母亲总是想着那些生活不如我们的亲戚。

我的三大伯家里孩子多,大妈智障不会料理家务,我的父亲和母亲为他家操碎了心,大到盖房搭屋,小到孩子的穿衣戴帽,事无巨细,都要过问。

我们的衣服穿小了的,都被母亲送给大伯家的几个孩子。一直到现在,逢年过节,母亲总是说:“你大伯年纪大了,你们去看看他,他会很开心的。”所以逢年过节无论多忙,我们都要先去三大伯家里拜年。

前几天,听说三大妈没有一件像样的毛裤,母亲把自己的毛裤拆了,一针一线给大妈织了一件毛裤,感动得大妈拉着母亲的手一个劲儿地哭。

亲戚家办事,父母肯定要去帮忙的,要是困难点的亲戚家里有事,母亲和父亲都会去,并且帮助忙上几天。母亲总是告戒我们,做人“不要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家有贤惠妻男人无横事

母亲经常告诫我们姐妹,丈夫工作中遇到什么烦心事,要正确引导,不要唠叨,不要埋怨,多一些关心、多一份理解;假如丈夫在外面和别人有了矛盾,要多劝解,凡事不要往前赶,退一步海阔天空。“家有贤惠妻,男人无横事。”

我们把母亲的这句话记在了心里。丈夫在外面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作为妻子善解人意的劝解,恰似和风细雨拂过男人的心,消除他心里的疙瘩,化解他心中的郁结,就会令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

母亲虽然念书不多,但她积攒了一定的人生经验。母亲的话听起来很普通,却很耐人寻味!其实,这些看似普通的话不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延续吗?

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为人处事的观念怎样更新,我在母亲身上学到了这些至理名言,一定会永远承袭下去!

婆婆的“花花世界”

文/刘亚华

婆婆退休后,很长一段时间焦虑失落,整天窝在家里看肥皂剧,老喊头晕脑胀,我劝她出去走走,结交些朋友,有了朋友,日子自然充实有趣些。果不其然,婆婆吃过饭就在小区里转悠,认识了很多和她一样退休的老头老太太,大家兴趣不一,有人爱象棋,有人爱跳舞,有人爱太极,婆婆跟着他们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脸上渐渐有了喜色。

一天,婆婆从外面回来,大声地宣布:从今天开始,我要“拈花惹草”。公公一听,脸都绿了,呵斥她:“老不正经!你看看你都快七十的人了,还拈花惹草?不怕人笑话?”我也为公公担心,婆婆年轻时是个大美人,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风韵犹存……可婆婆拍了拍公公的肩膀,说:“你想歪了,我是说从今天开始养花种草,把咱们家整得要像个花园一样。”

得知她是想种花,我们都长舒了一口气。我们家有个小院子,空着也实在浪费,养些花花草草怡心怡情,当然好了。婆婆见家人如此赞成,好不开心,第二天就直奔花市,拉回一车花盆和鲜花,有吊篮、红掌、万年青、发财树、蔷薇花等等各种花卉,开始经营起自己的“花花世界”。

这下,婆婆的日子活色生香起来,她整天忙着移盆、浸盆、浇水、施肥,再也无暇顾及肥皂剧了,再也不喊头疼无聊了。可是好景不长,那些原本生龙活虎的花儿,离开了温棚培育的环境,没多久就蔫头蔫脑,毫无生气。婆婆很心急,这才知道养花光凭一腔热情还是不行,需要技术!婆婆又淘来一堆种花草的书籍,架起老花镜,认认真真地研究起来。为了让婆婆不至于心灰意冷,我帮她介绍了一名园艺老师傅。婆婆每天都去她的花圃里“学习”,像个小学生一样,记下每种花的喜好与注意事项,然后回到家来“实习”,在老师傅的指点下,婆婆终于能将花养得又肥又艳,深得家人赞赏。

前段,婆婆养的一盆月季花终于开花了,婆婆很得意,把花从院子里搬到阳台上,这样,我们一睁眼就都看得见。婆婆呢,没事时就跑去阳台上凑近花深嗅一番,一边嗅一边夸:好香!真香!太香了!又担心阳台上太阳大,白天把花抱到客厅里,晚上又抱到楼顶让它吸收雨露,看她像宝贝似的宠爱着月季花。婆婆尽情地享受着自己的花花世界,幸福、快乐的心情也感染了我们,全家人其乐融融,好不开心。

当旧爱遇上新欢

被先生领进家门的刹那,我就是新欢,那个神情落寞的老女人,就成了旧爱。

旧爱明显不爽。我穿的是条灯笼裤,口袋在两侧,上面钉了四个木珠。蹦蹦跳跳间,木珠上下晃动叮当作响。旧爱拉着先生躲进灶间:“这个女孩,不靠谱吧?这裤子,我看着头昏。”

先生转向我,还没开口,我就知道他说什么了。我止着他:“别提我的裤子呀。我喜爱。这是我爸出差给我带的,我还就这一条裤子。”先生呛了一下,折身进了厨房,小声埋怨着:“你老人家能不能不要添乱。不就是条裤子?不露屁股不露肉的。行了行了。没你说三道四的份了。”

临走时,朝着旧爱乱挤眼:“阿姨,那我先走了。”两只手在口袋里拨弄得山响。旧爱连挥手都懒得朝我挥了。我在先生自行车后哈哈大笑。

结婚了。就我这德性,婆婆大人一百个看不上。零食不离嘴,开始引她老人家一顿开心,以为我有喜了,结果大半年下来,一点动静都没有。自此,不再替我准备零食。公公心疼,偷着买了放在柜里。偏偏年纪大了,忘了这事。我一到家只闻烂桃香,就是不见桃子影。猴上老人家的肩,对着他的聋耳唤得如雷:“爸,把桃藏哪儿啦?!”婆婆找到了,

烂桃水把她的被胎洇湿了大半,这下好了,跳着脚骂公公。明着指桑骂槐呀。拖着自行车,指着旧爱,非让先生二选一:“说,要她,还是要我?”先生试图和稀泥:“这手心手背全是肉……”我断然截住他的话:“选,她还是我?”先生讪讪地:“老婆最大。”

后来,又发生过几起。洗澡时,项链随时扔在澡桶边。旧爱不乐了:“这不是考验人嘛?真少了,哪个说得清。”又后来,因为我的剩饭碗从来都是往先生碗里一倒,旧爱就提醒了:“吃多少盛多少。他总吃的你剩饭,营养会不全。”某一日,先生兴兴头头地在搓洗我的衣服,旧爱不乐了,夺过去重重地放在水池边:“娶老婆,不就是为了有个人洗衣做饭?要这样,不如打光棍了。”

什么呀!嘴撅得能挂油瓶,当下又要拍板叫阵。先生突然累了,朝我深深地看了一眼:“你识字断文的,干嘛总跟个大字不识的老太过不去呀。女人的事业在外面,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家里的这些鸡毛蒜皮够发挥你的才华?”

当下闭嘴。

从此,旧爱与新欢全然颠了个倒。很快,我就尝到了甜头。最爱穿真丝吊带了。婆婆又盯着我看了几秒,不过没有言语。当下就去内衣店打包了三件回来。三个颜色全大号,交到婆婆手里,婆婆居然脸红了:“这个这个,可怎么穿得出去?”说归说,还是乐颠颠地收下了。再后来,就看到她偷着在镜前试穿。最爱把十个爪子涂得春色满园。完了有一天,拿着婆婆的手,也乱涂了一气,近似肤色的肉粉,再用透明的在在上面点了几枝兰叶,婆婆苦了一辈子还真没这么折腾过,洗碗时,只恨不把指尖全翘起来。我乐:“妈,别怕,只要不用刀削,总不关事的。”先生一本书直接砸了过来:“有你这么跟妈说话的?”我还来得及反抗,婆婆书向先生就砸了过来:“臭小子,老婆娶回来是疼的,不是打的。”

先生朝着笑成一团的新欢和旧爱看去,满脸茫然:“这女人,变化也太快了些吧?”

六六的《双面胶》被评为年度最恐怖片。它的恐怖不在于阴谋诡计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在于它真实得有如发生在你我的生活里。真实得,你以为,她写的就是自己的家事。也是最常见的婆媳关系,旧爱遇上新欢,一个不容一个,一地鸡毛。那个可怜的男人,成了双面胶。两面讨好,两面讨不到好,最后,男人居然在母亲的唆使之下,打死了老婆。

不寒而栗。庆幸自己醒悟得早。同学华,婆媳不和,儿子一岁半时,离了婚。在我们家后面下公共汽车的。看得我心酸不已。初识时,我是你千娇百媚含苞花一朵,分手时,已是经霜秋叶萧瑟瑟了,抱着个奶味儿子再婚谈何容易!

琴就聪明得多。早早嫁进城来。婆婆是个何等风云的人物。琴的娇俏,第一眼便让婆婆防备万分。琴却第一时间消除戒备。一声声妈妈,唤得婆婆心下发软。嫁过来的第一个月,工资就全数上交。这工资一上交,烦恼杂务也就全然上交了。琴买双拖鞋都是婆婆做主。婆婆的眼光跟她差远了,琴从不嫌弃,人前人后一口一声地表扬着:还是咱妈有眼光。妈,真是恨不相逢早嫁来呀。

婆婆激动得一张脸赤红着,恶补各类时装书籍,只为跟上潮流替琴置办行头。生个女儿吧,琴从来都是表扬,我们刚进产房,就听琴在摆甩:嘿,我妈织的毛衣。小人儿,还得穿自家织的。这是我妈做的称重布带,嘻,独家生产,有专利的。还有还有,虎头鞋,羡慕忌妒吧?别急,待你家添小子了,让我妈也帮着做一双。

一旁的婆婆,鞍前马后,脸笑成花一朵。同去的闺蜜们,一口气叹到脚后跟。常年婚姻生活,我们早已独挡一面,成了河东的吼狮,粗声大嗓跌足长叹:“生活,是一团麻。”可人家琴还在娇滴滴嗲兮兮地大树底下浅吟低唱:“风含情,水含笑……”

早年在小镇。与一对年长夫妇走得很近。男人家境贫寒,由讨饭的母亲拉扯成人。女人书香门第,岳父看上男人,将女婿一路培养,男人步步青云,官到高位。可是女人就是无法容忍讨饭婆婆的种种生活习性,两个女人水火不容。男人在我面前,一直父亲一般山一座的,那日居然红了眼圈。我去找女人:“其实,这话由我说,就不像了。不过,您说,要是他生的女儿,还能教育纠正的,那可是生他养他的妈妈呀!”

女人长了我一辈,看着我,没料到我年纪小,却通透着,当下一语不发,转身进了厨房。自此,天下太平,老太太一直到离开人世,都得着了媳妇最细心的照料。

店铺小丫头遇难题了。婆婆处处为难她,她一气之下,谈得好好的恋爱,崩了。我急坏了,说她,傻丫头,除非嫁个孤儿,这只要是找对象,就会有婆媳相处问题呀。哪能因噎废食?别说,还真没人教过小丫头。中国的教本,没用的东西太多。婚姻是人生长河中占比最大的一项,婆媳相处又是重中之重。

最熟悉那条选择题,两人掉河里,你是先救母亲还是爱人。建议答案统一并唯一。女生篇:先救婆婆大人。同是女人,隔了二十年岁月的河流,你虽体力不支,但不至于脑力不济。现在你们两人都掉进河里了,这个女人,对你一生都重要。现在离你最近,你要陪着她说话,替她鼓劲加油:“妈,别怕。来,拉着我的手。”“妈,看,你的儿子,正在想办法救我们。”“妈,不要睡着呀。眼睛一定要睁着。”然后对着岸上那个手足无措的男人挥舞鸡爪:“快呀,先救咱妈,你个猪!”

男生篇:先救母亲。“老婆,来不及跟你解释了。等我先救我妈上来。这个女人,先你之前,爱了我二十年。她是旧爱。你是新欢。一个男人对待旧爱的态度,新欢是最要介怀的。一个男人,如果连自己的母亲都可以见死不救,这个男人,你怎么能托付终身?”

快中秋了。想旧爱了。电话过去,自己都觉得矫情:“妈,过两天回家,想你了。”隔着电话线,我都能想象我亲爱的旧爱大人,面如盈月,受宠若惊的表情。应答的声音里和着桂花蜜:“乖乖,妈妈早等着了!”

三婆婆的故事

三婆婆本姓倪,是我爷爷的弟媳,她嫁给在家里排行老三的三爷爷后,就慢慢地从倪老三变成三妈、三婆婆,后来又变成了重孙辈的三祖祖。在我的记忆里,三婆婆是一个很讲究也很泼辣的老太太。她的满头白发总是仔细地剪成齐耳短发,整整齐齐地梳在脑后,即使是夏天也要戴一顶白色薄布帽,春秋冬季再在外面戴一顶毛线帽或者绒帽;做完家务活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净,甚至手指甲都要洗干净,再把围裙和袖套取下来挂在门后的钉子上,露出永远干净的灰布对襟衣跟人拉家常。这对于农村老太太来说还是比较少见的。然而,虽然那时她牙掉得差不多了,走路也要拄拐棍了,但跟儿媳妇吵架的音量和气势却丝毫不输对方。

尽管如此,对我们来说,她仍然是个慈祥的老太太。她很会讲故事,在院坝里晒太阳的冬日,或者歇凉的夏夜,只要孙辈们强烈要求,她就会讲。如果能给她挠挠头、挠挠背,她就会讲她最拿手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讲得就跟亲眼见过一样,以至于小时候我一直认为梁祝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我们村的。三婆婆最喜欢我给她挠背挠头,她说我挠得最好最认真,不偷懒不讲价钱。作为回报,她常常悄悄给我一些当时农村孩子少见的高级零食,比如麦乳精、水果罐头、水果糖之类的。这些都是她城里的亲戚孝敬她的。

“你三婆婆是个苦命的人”,当我高高兴兴把零食捧回家告诉妈妈的时候,妈妈说,“三婆婆娘家是城里人,虽然家境一般,兄弟姊妹几人中她最小,但也就她嫁到了农村里,城里的哥哥姐姐侄儿侄女惦记她一个人嫁到农村,所以经常买东西来看望她。”

“三婆婆怎么会嫁到农村来呢?”我很好奇。

“都是裹小脚闹的呗。听说你三婆婆年轻时人长得水灵,模样又乖巧,又是城里小姐,要不然怎么会嫁给一个农村木匠。”

“裹小脚?三婆婆还是小脚啊?”我突然来了兴趣,飞快地想起三婆婆的脚,的确比我们都要小一些,在某个午后她坐在屋檐下磕鞋子里的土,我见过她的脚。那双脚,除大脚趾之外,其余几个脚趾都微微弯曲贴在脚板上,格外突起的籽骨让这双脚看起来有些吓人。

“她要是有双小脚才不至于嫁到农村来呢”。原来,三婆婆小的时候不肯缠足,裹上一年多便悄悄放了,家里孩子多没注意,后来发现时也来不及了,就随她去了。

没想到这双脚竟影响了她的一生!

尽管三婆婆喜欢读书,能说会道,识得字算得账,到了出嫁的年龄还是犯愁。那时候那样的大脚,城里人家是断不肯娶的,但因为缠了又放的脚到底受过伤,行走有些不便,一般的农村人家也不待见这样的儿媳妇。后来我的三爷爷———一个据说脸上还有麻子的穷木匠娶了她。

“她当时怎么就同意了呢?”我很气愤,也很矛盾———要不是她,说不定我三爷爷还得打一辈子光棍呢。

“她哪里知道这些,全凭媒人一张嘴,新婚之夜揭了盖头才头回见面,瘸子瞎子那都是各人的造化,就算知道了那也由不了她。”

反抗是没有用的,婚后至少有两件事增添了三婆婆生活的艰难程度。一件事是她先后生的好几个孩子都夭折了,生下来都好好的,大概因为医疗条件落后,得了什么风疹没有得到及时医治。那时她差点把眼睛哭瞎,到年老时还落下了眼睛老爱流泪的毛病。幸亏最小的两个儿子终于得以存活了下来。另一件事是三爷爷在两个孩子尚未成年时就得病去世了。三爷爷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是否脾气暴躁,是否懦弱无能,现在已经没人说得清了,但至少在当时这个满脸麻子的穷木匠是她唯一的依靠,可是上天连她唯一的依靠也强行夺走了。好在那时已经是新社会,但即使摈弃了裹足的陋习,她也没有再嫁,小心翼翼地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默默地捱着。捱过了灾荒年代,捱到了两个儿媳妇过门,捱到了孙子孙女们出生,捱到了分产到户,捱到孙子孙女们都大了,她也老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三婆婆去世了。跟很多农村老太太一样,因为不小心摔一跤,导致行动不便,渐渐地不能起床,需要儿媳们伺候吃喝拉撒,生命便也渐渐枯萎了,几年后便与泥土作了伴。

至此一生,如漫山遍野的野草,平凡寂寥地荣枯。

再后来,我长大了,离开了生养我的故乡,许多人许多事都渐渐淡忘了。直到今年母亲节,我才想起了这个已经作古二十来年的三婆婆,对她的人生际遇又有了新的认识。

或许她也曾向往如梁祝那样凄美的爱情,也希望读书识字有份体面的职业,像她的姐妹们一样在洋楼上看窗外人群熙攘,然而一双大脚却改写了她的人生际遇,破灭了她多少美好的梦想。

我想假如三婆婆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她定会独立而坚强,自信而秀美!

我也是妈妈

文/刘红旗

女儿当妈妈了,生了个大胖儿子,八斤重呢。

那个肉嘟嘟的小家伙儿人不大,本事倒是不少,除了睡和吃,还一会儿拉一会儿尿,把姥姥和奶奶忙得不亦乐乎。姥姥和奶奶两人意见却很一致,都不说脏不说累,争着洗屎尿布。

没几天,令人烦恼的事就来了。由于女儿是剖腹产,术后需输液,刚开始给孩子喂的是奶粉,现在想喂母乳,奶水却下不来。女儿也能感觉到奶水在乳房里面憋得胀鼓鼓的,可就是没办法让孩子吃到嘴里。

“必须得想办法吸出来,要不然会回奶的,那就麻烦了,孩子就没有吃的了。”婆婆赶快去找医生,医生这样说。她听了后,马不停蹄地噔噔噔噔下楼买吸奶器去了。

婆婆走后,妻子对女儿说:“没奶就没奶吧,孩子吃奶粉一样长大。你就是喂大的,从小到大没得过一点毛病,也没打过针也没吃过药,身体一样很健壮。其实,没奶倒更省事,把孩子往家给他奶奶一放,你该干啥就干啥,不用走到哪儿也得惦记着孩子该吃奶了。”

很快,婆婆就回来了,拿着一个这头一根管儿那头一个碗儿的吸奶器,像一架复杂的机器。妻子帮她一起手忙脚乱地鼓捣了一阵,吸出一些奶水。女儿虽然有些不舒服,但脸上还是溢着笑。

可是,吸了几次后,就再也吸不出来了。婆婆又跑着去找医生,医生说:“吸不出来也不是啥大事,喝奶粉也不是不行,但总不如母乳好。”

“那还有什么办法吗?”婆婆急切地问。

“还可以找催乳师试试。你去问问隔壁病房的,她们那儿有一个产妇昨天刚请了一个催乳师,听说有效果。”

婆婆得了圣旨似的,马上就要去隔壁。

“不行不行不行!”一听找催乳师,妻子一连串说了好几个“不行”,一把拉住就要迈出房门的婆婆。

“咋啦?”婆婆不解地问。

“咋啦?”医生也不解地问。

“不行不行不行,那样大人太受罪!”妻子还是用一连串的“不行”开头,然后对着婆婆的脸说:“昨天我打开水的时候,听说隔壁正催乳,咱也没有奶,我就操了心了,跟着去看了看,回来我就没吭声,你知道怎么催吗?”

“怎么催?”婆婆瞪大眼睛问。

“不行不行不行!大人太受罪了!”妻子仿佛心有余悸,还是先说了几个“不行”才转到正题:“好家伙,大人的十个手指头肚上,还有乳房上,全部扎上了银针,也不知道有多少根,活像个大刺猬。别说扎在自己身上,看着人家那样我就感觉疼得不行。”

妻子边说边夸张地比划,把女儿吓得闭上了眼,婆婆也张大了嘴:“天哪,那么厉害啊!那咱就不催了,干脆喝奶粉吧。”

“对,就干脆喝奶粉吧。”妻子见婆婆这样,也放心了好些。

天黑了,婆婆对妻子说:“今天晚上我值班,你回家吧。”

“那你可要记着喂孩子奶粉啊,咱不催乳了。”妻子临走也没忘这事。

“放心吧,我忘不了。”婆婆立刻表态。

好不容易熬过了一夜,妻子赶快往医院赶。

“天哪!不是说好不催了吗?”刚一开门,妻子就看到女儿十个手指尖上和乳房上都扎满了一根一根闪闪发亮的银针,恰似她昨天刚刚描述过的刺猬,于是就冲婆婆叫起来,她使劲压着声音,却压不住一腔的怒火:“你心真狠,到底不是你亲闺女,你也真舍得!”

“十指连心,疼不疼啊?”妻子问女儿,却没等她回答就指着婆婆说:“催乳师在哪儿,你赶快去让她都给我拔了。”

“你听我说……”婆婆对妻子说。

“我不听,你赶快去让人给拔了,不然我跟你没完。说好的不催了,你趁我不在就偷偷催,到底不是你亲闺女……”妻子一边说一边掉下泪来。

女儿疼在身上,她疼在心上。

“那、那、我去。”说着,婆婆就要往外走。

“妈,别去!”女儿带着哭腔对婆婆说,接着,她又扭过头对妻子说:“妈,别去了。”

“为啥?你不疼吗?当婆婆的和当娘的就是不一样,不知道心疼你。”妻子的怒气没有消一点,说着还狠狠瞪了婆婆一眼。

“妈,我也疼。可我问医生了,孩子还是吃母乳最好。”女儿哭腔里带着笑意。

“那也不行,我见不得受这样的罪!”妻子还是舍不得女儿。

“妈,别去了。”女儿带着满脸的泪珠笑着说:“我知道你是心疼我,可是,我也是妈妈,是我逼着妈去找催乳师的。我也心疼孩子啊,只要孩子有母乳吃,再疼我也不怕。”

听了女儿的话,妻子呆了,眼泪下来了,再看婆婆,也是泪珠满脸,只有小家伙儿在婴儿床上咧着嘴笑呢。

家有抠门婆婆

文/温迎春

在我眼里,婆婆是一个特别节俭,特别吝啬的老太太。洗完菜的水留着要浇花;洗完衣服的水留着要拖地;买菜要打听好几家才买,怕买贵了;去超市要拿上购物袋,怕花三角钱买袋子。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婆婆大人不仅自己节俭,还要求家里所有成员也要节俭,要是谁有半点铺张浪费的行为,婆婆肯定会把这个“浪费分子”揪出来批评教育一番。我是父母的独生女,从小没吃过苦,根本没有节约的习惯和意识,花钱大手大脚,尤其是在买衣服方面从不手软,工资的一大半都贡献到“衣柜”了。和婆婆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之后,我自然成了她眼里最大的“浪费分子”。

每次见我提着购物袋回来,婆婆就会板起脸不高兴的说:“又买衣服了?满满一柜子的衣服还买呀?”面对婆婆的指责,我虽然心有不悦,但还是耐心的解释:“妈,我上班呢,穿得太寒酸了别人会笑话。”问了几次后,婆婆倒也不再说什么了。后来,她不关心我买衣服的数量,又在意起衣服的价格了。开始,婆婆问新衣服的价格,我肯定会实话实说,“怎么这么贵?”婆婆每次听了价格后都会这么问,然后叹口气说我把钱不当钱。为此,气得我对老公抱怨:“花我的钱又不是花她的钱,她心疼什么呀?真是抠门到家了。”老公悄然一笑对我说:“教你一招,以后少报一个零,咱妈就没意见了。他说得有点道理,我决定试试。

一天,我新买了一件毛衣,婆婆又问价格,我嘴里“九”刚说出口,突然想起老公的话,舌头一打弯,九百变成了九十。婆婆破天荒头一次夸我:“这件不错,便宜还好看,看看你以前买的衣服都又贵又不好看。”婆婆一边说,我一边心里偷着乐,差点笑出声来。

不久前,我们单位分福利房,每平方的价位要比市场上低近乎一半,买还是不买?买吧,我和老公属于月光族,没有积蓄;不买吧,心里又发痒,不愿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关键时候,婆婆拿出一本存折:“就这么多了,拿去吧,以后过日子要节省……”我和老公脸红得低下头。

多亏了婆婆的这一笔巨款,我们才买了房。看来家有抠门婆婆也是福气,我准备以后向婆婆学习,改掉乱花钱的坏习惯,毕竟,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和婆婆成闺蜜

文/王子华

“三八”节还没到,婆婆便打来电话,问今年去哪儿玩。我告诉婆婆,我们上午去赏花,中午吃饭,下午逛街购物。婆婆爽快地挂断电话。

去年三月八日,我收拾好正准备出门,婆婆却突然上门,见此,忙问我是不是有事。我告诉婆婆我没什么事,只是因为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所以想出去逛逛。婆婆想了想问我:“我可以跟你一起不?”婆婆主动和我亲近,我自是欣然同意。

走出家门,不巧下起了小雨,我领着婆婆去了咖啡馆。婆婆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聊了许多关于她的事。婆婆的故事很多,自然不是一个上午便能够讲完的,离开咖啡馆的时候,婆婆说:“在这里坐着,还真有倾诉的欲望。”我挽着婆婆的胳膊道:“以后我们经常过来坐坐。”做婆媳多年,我们第一次走得这么近。

之后,我请婆婆去吃了她喜欢的家乡菜,婆婆一边吃一边对我说:“回家我做给你们吃,以后就不用花钱来这儿吃了。”我说:“好,以后咱们多出来吃吃,再回家自己做,这样就省钱了。”吃完饭,我又和婆婆看了一场电影,从电影院出来,婆婆感慨道:“我都几十年没进电影院了。”

自那以后,我和婆婆便成了好闺蜜,没事便约着一起逛街、吃饭、喝茶、看电影。今年的妇女节又快到了,婆婆说这天不但是妇女节,还是我们的友好纪念日,每年都要好好庆祝。

豢养一份期待

文/李凤敏

结婚后,我第一次随老公回老家过年。婆婆很热心,一听说我喜欢吃兔子肉,二话没说,就去市场上买只兔子回来,专门做了一大盘地道的红烧兔肉。婆婆的手艺确实让我叹服,做出的红烧兔肉鲜嫩可口,油而不腻。婆婆却不由地感叹道:“买来的就是不如自家喂养的好吃。”

我当时以为婆婆只是随口一说,便未在意。没多久,婆婆竟去集市上买了几只小兔子。从那以后,婆婆更忙碌了,侍候家里几亩地、十几头猪不说,每天还要悉心照料几只兔子。看来,正如老公所说,婆婆确实是个闲不住的人。每天不管有多忙,婆婆总会记得带些青草回来。当然,兔子们还会享受到胡萝卜、白菜、花生之类的“特殊待遇”。用婆婆的话说,兔子只有吃得好了,兔肉吃起来才够香。

以至后来偶尔回趟家,兔肉便成为全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诸如红烧兔肉、清炖兔肉、麻辣兔丁等等,简直就是兔全宴。家养兔配上婆婆高超的厨艺,做出来可谓味美无比,令人百吃不厌。略感遗憾的是,每次回家都是匆匆忙忙的,口福也就少了许多。细心的婆婆总会让我们带上剩下的兔肉。

一次,朋友来家里聚会,我特意拿出老家带来的兔肉招待,很快被抢得一干二净。意犹未尽的朋友打听哪里买的兔肉,我骄傲地回应道:“这是婆婆牌兔肉,仅此一家,无处可买。”

儿子出生的那年春节,我们没有回家。我提前打电话告诉婆婆,当她听到这一消息,失落地说:“不回来了?我还专门养了几只兔子呢。”我感动地说:“谢谢妈,以后机会多得是,今年你就和爸多吃些吧。”往年回家,桌子上虽摆满各式兔肉,婆婆却不舍得吃,总是一次次夹给我。

不想过完年才几天,我们就收到婆婆托人带来的一大包兔肉。听来人说,婆婆虽养很多兔子,却从来不舍得杀了自己吃。那一刻,我心里充满温暖和感激。这几年,婆婆一直养着兔子,而且越来越多。

其实,在内心深处,每只兔子都是婆婆豢养的一份期待。

记忆中的童年

文/轻舞飞扬

童年已离我远去,几近消失的无影无踪,却又深深的藏在了我的心里,怀念童年的时光,无忧无虑,没心没肺,一家人每天生活在一起,爸爸、妈妈、爷爷、婆婆、祖祖(曾祖母)、弟弟、还有可爱的我,那会父母年轻、老人们身体健康、年幼的我们天真无邪,可谓是其乐融融,四世同堂的一家子。

我喜欢热闹,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爷爷婆婆过生日,因为那样家里就会来很多客人,姑姑们都回来娘家,就连表兄弟姐妹们都会来我家,非常的热闹和温馨,年幼的我也会努力的帮妈妈做饭,所以在亲戚们的眼中,从小我就是一个好孩子,孝敬老人、刻苦学习……

未上小学之前,我喜欢跟家里的老人家们去姑姑家、或则其他亲戚家玩,他们走到哪家我就跟到哪家,就有人问我,万一哪天祖祖不在人世了,我怎么办?我那会就说,我跟祖祖一起躺进棺材,呵呵,小孩子真的是什么话都想的出,可以看出我跟我的祖祖感情是多么的深。从小就是她带我,跟她同睡,有什么好吃的定会留给我。2005年冬天,祖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遗憾的是我没有回去送她最后一程,那会还在学校,临近英语过级考试,妈妈让我别回去了,好长一段时间都感觉很伤心,等过年回到家,看到那间空荡荡的房间,失落、伤感;2006年,临近春节,婆婆离开了我们,当时公司已经放假,她去世的时候,孙子辈只有我一人在身边,去世的前一晚,我还送饭给她,第二天清晨就与世长辞,我第一次亲眼看到人的生命就这样终结;2007年冬天,爷爷也离开了我们,三年之内,三位老人相继离世。爸爸妈妈,不辞辛劳,奉养老人家们,送老归山,他们是我的榜样。

最近,晚上老是做梦,梦到的都是过去的人和事,几次梦到祖祖、还有婆婆,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有时候下班坐在公交车上,听着怀旧的音乐,往事老是一幕幕的浮现,想起小时候的伙伴,甚至详细到那会跟哪个小朋友关系最好,他们都有什么特征……人越大,越怀旧,现实的生活让人有太多的压力,心思也越来越重。

童年是美好的,我想会深深的留在我的记忆里一辈子。

对于家族的感悟

文/寂寞西窗雨

小时候追港剧,看那些大家族的恩怨情仇、悲欢离合,随着岁月变迁,家族的合影在变,最后一定是大团圆结局,定格一张几代同堂的全家福。一大家子笑意融融,这就是最初我对家族的理解。

小时候住平房,邻里很多是三代同堂的,逢年过节时家里会特别的热闹。我爹一共兄妹5人,亲戚都在老家,所以我没有父系的家族合影,倒是姨妈跟我们一个城市,每年春节我们会跟姨妈一家拍全家福,于是我跟姨妈一家特别亲。结婚以后婆家人很多,公公兄弟三人,婆婆兄妹六人,公公和婆婆家族里还攀着亲,这是一个典型的大家族。

这次表弟结婚,老姨张罗着全家齐聚,老公忘了我要上NLP课,早早把我的车票一并买了,所以我随缘,回来了。

这是一个婆家引以为豪的地方,他们是这里的建设者,这也是一个我瞧不上的小城,一个我逃离父母独自远嫁的地方,十一年前我也在国庆节前结婚,因为孤零零的出嫁,所以没人在乎过我的感受,婚礼当天刮大风,家族里有人说“山西有俗话说结婚刮大风,媳妇都特厉害。”我当时很反感,很鄙夷,不愿意承认,但其实我就是强势霸道,老天都知道。家族里对我好的人也不少,有待我如亲孙女的爷爷,有护着我的婶婶和阿姨,总之我对这个家族的人,感情很复杂。

结婚以后住北京,老舅也在北京,只要家族有人来,便张罗着应酬和吃饭,我内心挺抵触,觉得没有小家庭的自由,要随时候命去照顾和接待家族的人,很烦。婆婆也常常来,人不坏,就是喜欢碎碎念,老公又不会和稀泥,所以我把积压的所有情绪都指向了婆婆,坐月子的时候借着一件小事指着婆婆鼻子骂了一通,然后举着刀要死要活,老公给了我今生唯一一个耳光,也唯一一次提出离婚。之后很多年,婆婆都对我客客气气的,反倒是我开始不安,其实婆婆待我比我亲妈对我还好,老公是老天送给我的天使,儿子是天使,婆婆一家何尝不是天使,他们都带着爱,来包容我这个脾气暴躁和任性的孩子。

这次回婆家,没有前期焦躁,不过坐火车还是批评了儿子几句,下了车好哥们就在车站等着,路上我戴上耳机释放了我的抗拒和莫名其妙的不爽。

第二天一早去接亲,因为不懂风俗所以我走在后面一路拍,国庆这天也是大风天,想起那句山西俗话我笑了,相信现在不会再有人这么对新嫁娘说话了。回到婚宴酒店门口,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叔叔和婶婶都满头白发,抓着我的手说不出话来,跟我们同辈的一些表亲是初次见面,却没有陌生感,血脉相连就是自来熟,小的们早就一窝蜂跑出去玩了。

这次人没有聚齐,也有36口,拍了一张全家福,家宴连吃了两天,每次开三桌,有一晚老姨夫跟我们这些小辈说:“你们要珍惜你们的兄妹感情,像你们的爸爸妈妈那样经常联系,互相帮助,现在可能没感觉,但到了我这个岁数,亲情和友情都特别珍贵。”

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婆家的家族里也会有背地里的较劲和攀比,但是兄弟姐妹之间是很齐心协力的,谁家有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去解决,所以几十年风风雨雨,家族越来越大,亲情维系得也很紧密。这次回来感受最深的是长辈年岁老去,对我们的记忆开始变得模糊,纠缠多年的恩恩怨怨早随风散去,记住的都是曾经相处的快乐时光。

昨天逛了李家大院,震撼我的是家族文化,一户人开枝散叶,子孙群居却又有各自的院落,家宅越修越大便成了大宅院,一所大宅的历史也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古代人修家谱,建祠堂,给祖先上坟,便是要维系跟祖先的连接。我爹有家谱,但女孩不入族谱,所以我跟父系几乎没有连接;我的外婆家有祠堂,就在祖宅的阁楼上,逢年过节要爬到阁楼上给祖先供香,清明时候要去祭祖,我跟母系的连接更近一些;婆家的长辈逐渐离开了居住了大半辈子的土地,跟子女住在各地,但每年都会找机会聚在一起,为的就是感受那份亲情。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领悟家族的爱的能量,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就会生出一种力量,那种感觉也是极美妙的。人一生为爱而来,一生都在努力获得爱,但业障迷眼,兜兜转转一路疗愈,不过是让自己连接到家族的能量,才能感受到家族的那种力量支撑,感受到家族是爱的能量之源,从而让自己内心变得更加的富足和丰盛,去完成这个家族的使命。

忽然间明白,跪拜祖先是臣服,是感恩,是接纳,就跟跪拜佛菩萨一样,是学会放下自我。由此想起李家大院里随处可见的“善”文化,百善孝为先,便是要回向父母,去连接父母和祖先的爱的能量;心存一善念,存善心,行善果,放下自我,对世界和善,便是慈悲,古人何其聪明。

生命之重

文/夏之辉豆

星期天,去参加朋友孩子的满月庆典,分享小生命诞生的喜悦,送去祝福。然而,归来,我的心头却莫名沉重。

朋友已经有一个女孩儿,因为意外脑瘫,女孩儿如今五岁了,还如襁褓中的婴儿一般,不会说话,不会行走。在经过高昂费用的康复治疗后,现在勉强能梗起脖子坐着接受大人喂饭。这无疑是一个不健康的生命,朋友夫妻俩决定再要一个孩子,天随人愿,他们又生了这个男孩儿。他们夫妻俩都没有稳定的工作,因为生养两个孩子,朋友已经有好几年没有上班了,而接下来的路还很长,两个孩子的奶粉钱,女儿的治疗费,还有托儿费,教育费,想想都为她发愁。

承受生命之重也许无奈,朋友和她的丈夫选择了勇敢。

芝是我的小学同学,许多年没有联系,但我们记得彼此的名字。我怀着女儿的时候,偶然听我婆婆说起她,她竟然在婆婆教书的小学当老师,和婆婆同在一个教研组,一个办公室,而且也正怀着孕,预产期和我差不了几天。婆婆给我讲她的事情,她也向婆婆问起我。有一次她还跟婆婆说她肚皮上的妊娠纹,还问我有没有。她像小时候一样认真和可爱。我计划生完孩子后一定去看她。

女儿满月后,我回婆婆家住。一天,天气晴好,我把女儿放在小车里,准备推着她去找芝玩。这时婆婆才告诉我说,芝死了,两个月前,死于难产。我大惊,现代产科医生,怎能让一位产妇死在产床上!婆婆说,芝怀孕时偷偷做过B超,是个女孩,芝的丈夫是独生子,他们想生二胎男孩儿,所以,这个孩子就没办准生证,没有准生证就不能去医院生,他们就在家找了一个接生婆接生。接生婆多年没有生意,重操旧业,技艺生疏,加上胎儿肥大,又是竖生,结果就造成了大出血。芝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停止了心跳,新生的女婴被芝的姐姐抱走抚养了。

我一边骂芝的愚昧,一边止不住泪流满面。我婆婆在旁边不停劝我,不要太过伤心,小心“回奶”!

生命如此之重,我亲爱的芝却因一时掉以轻心,拿生命换了生命。

萌是我住在平房大杂院时认识的“袖珍女孩”,她那时五六岁,抑或七八岁,又黑又瘦,身高不及一岁孩子的身高,她可以自由地坐在脸盆里洗澡,我第一次见她是在公共澡堂。我那时不知情,惊诧于她稳健的坐姿和灵活的动作。后来,在夏天的傍晚,常见她在院子里玩,矮小的影子在广场上奔来跑去,像一个游弋的精灵。萌快二十岁了还在读小学,对她来说,桌子太高,她需要跪在凳子上听讲。她最喜欢的是音乐课,她唱歌不跑调,音乐课总得“优”。萌的父母一直没有再生养孩子。永远不长个儿的萌是压在他们心头的一块石头,也是他们甜甜的开心果。

我小时候,我妈妈是基层医院的妇产科大夫,我们家住在医院大院内。那时医院的门诊、病房、家属区同在一个院内,出入一个大门。有时,刚看到一个人被蒙了白布抬出去,一会儿急诊室又来个寻死觅活喝农药的。妈妈也常常在半夜被叫醒去为产妇接生,夜深人静,产房内产妇痛苦的呻吟声都能听得见。目睹生老病死,我常常心生悲伤,觉得自己不能承受生命之重。

记得考学时,妈妈让我学医,我不由分说拒绝。后来,我觉得这只是一叶障目罢了,身边每天都会有生老病死发生,街上匆匆而过的人也许都有不为人知的生命之重,只是他们坦然承受,并没停下前进的脚步。对于美好生命的热爱和珍惜,使他们依然笑对生活,把生活的烦恼丢在在清风中,让生命的沉重变得快乐轻盈。

婆媳相处之道

文/陌上桑

婆媳毕竟不是亲生母女,说一点矛盾都没有,那是假话。如何把矛盾大的化小,小的化了,是每个家庭的必修课,也可以称之为一门生活艺术。

和婆婆相处几年下来,我渐渐悟出了门道,由最初的水火不容到现在的水乳交融,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婆婆是家里的“大家长”,关心、照顾着每一个家庭成员,可就是嘴上不饶人。大家都说她是“出力不讨好”。她也知道,就是总也改不了,特别倔,还要强。

有一次,因单位有事我下班回家晚了,一进门,婆婆劈头盖脸就批评:“下班不早点回来,就知道去街上逛,快去喂孩子吃饭吧!”说完摔门而去。

我想争辩几句,但又一想,她舍不得花钱请保姆,自己带孩子还兼做饭,一天下来发几句牢骚也正常。等我打开锅盖一看,锅里是我最喜欢的莲子粥,烤箱里还有我爱吃的豆沙饼。我的心里一下子舒畅了许多,婆婆就是刀子嘴豆腐心。

还有一次,我下班回来,看到孩子在吃烤肠,就对婆婆说,烤肠里面有各种添加剂,孩子不宜多吃。婆婆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并不认同。我忽然想到婆婆最宠孩子,她一般会事事顺着孩子。于是,我做起了孩子的思想工作。还好,孩子听明白了我的意思,开始拒绝吃烤肠。从此,婆婆果然不再给孩子买烤肠了。我的迂回战术取得了初步胜利,且胜于无形。

婆婆似乎也在努力接受我的生活方式,经过几年“磨合”,我们终于可以和平共处了。但有一点她始终看不惯,就是我频繁地买衣服、购物,不懂节俭。她认为,女人勤俭持家,家庭才兴旺发达,奢侈浪费是败家的表现。

一开始,我不以为然。久而久之,我觉得婆婆说的有道理,慢慢改掉了乱花钱的坏习惯,并有了自己的“小金库”。后来,家里的空调坏了,我自告奋勇,用自己平时省下的买衣服的钱买了一台空调,婆婆直给我点赞。

现在,我和婆婆早已和平共处、水乳交融。看来,宽容忍让、勤俭节约是一个家庭幸福的根本。

野菜情

文/曹丹

又到了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你瞧,柳枝抽出了嫩芽,小草才露尖尖角。而我,最喜欢挖野菜——沉浸在一片鹅黄、淡绿、浅粉的世界里。

童年有关春天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每年挖野菜的情景。

我家住在部队大院里,这里除了极小部分的军事区和家属区以外,就是一片空旷的大地,有许多野菜在这里繁衍驻扎,生生不息。

放学后,我或者扛把铁锹,或者带一把小刀,挎着篮子,像军人一样,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我的“战场”。

婆婆丁、荠菜,都挨挨挤挤、一团一簇地生长着,只要一把小刀就能解决。最不好挖的,当数小根蒜。它的叶子长长的、尖尖的,如果没有经验,肯定会把它和草混为一谈。小小的我,看准了用锹挖下去,可总是把它的茎挖下来,“大脑瓜儿”还留在土里,令我懊恼不已。累了,我就会像男孩子一样,调皮地爬到树上,靠在粗大的树干上,悠闲地望着天空。

母亲最盼我挖到婆婆丁和荠菜。用婆婆丁蘸自家的大酱,败火又解毒。荠菜呢,做法可就多了,可以用它和鸡蛋做成味道鲜美的汤,还能做包子,或者包饺子,只需把它放在开水里滚一下,捞出来剁碎,加鲜肉即可做成味道鲜美的馅料。荠菜焯水后凉拌也是不错的。

多年以后,当我去上海旅游时,每天早上都要去酒店附近的馄饨店,点上一份荠菜鲜肉小馄饨,因为那里面有幸福的、暖暖的回味。那是童年的记忆。

小时候,母亲偶尔也会和我一起挖野菜。后来我长大了,母亲搬到了市中心,我嫁给一名军人,结婚后还住在部队大院里。

那一年春天,微风拂面,遍地花开,母亲和我相约一起挖野菜。母亲看见到处都是婆婆丁和荠菜,绿绿的、嫩嫩的,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一下子坐到了地上。我蹲在她身后,偷偷地笑,原来快乐这么简单!这时,母亲回过头来微笑地望着我,眼睛亮闪闪的,仿佛在欣赏一件稀世珍宝,我的眼睛立刻湿润了。那一刻的画面,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永远难忘!

岁月更迭,冬去春来,又到了挖野菜的季节。我带着微笑,带着对生活的感恩,带着一颗童心,又来到老地方挖野菜……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活动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随便看看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