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西导游词(精选30篇)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1
晋祠,世界重点文物掩护单元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祠原为眷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武王次子、晋国建国侯而建。建设年月已不行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晋祠的记实,可见其时已经颇为着名了。
晋祠现已称为一个有着几十座古构筑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胜地。这里殿宇、亭台、楼阁、小桥、古树相互映衬,山环水绕,文物群集,古木参天,是一处风光异常美妙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驰名中外。晋祠的文物事业许多,较量闻名的有:圣母殿、侍女像、鱼沼飞梁、难老泉等。
侍女像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体构筑。殿内,除圣母居中端坐外,旁有42尊侍女像。她们有的洒扫,有的梳妆,有的奉饮食,有的侍起居,尚有音乐歌舞,文印翰墨等,各有所司。尽量她们职务差异,但都恒久扣留在宫廷之中,其哀怨、愠怒、厌倦和抑压之情,在她们的面部都有着精致活跃的刻划。在我国古代泥艺术中是较量有数的作品。
奉圣寺
全称十方奉圣禅寺,在晋祠的最南部。这里曾是唐代上将尉迟敬德的别墅,有挂甲树仍立于院中。奉圣寺北有舍利塔,高38米,为七级八角形,每层四周有门,并绕以琉璃勾栏,可供凭倚,登塔眺望,晋祠全景一清二楚。墟落、郊野一览无遗。
金人台
古称莲花台。在晋祠中轴线会仙楼正西。因台上四隅各铸铁人一尊,亦称铁太尉。台正方形,附近砌雕栏,正中设琉璃瓦小焚帛炉楼,高约4米。
四隅金人以西南隅为最佳,其胸前有“北宋绍圣四年铸”铭文,西北隅铁工钱次年所铸,头为明永乐二十一年补造;东南隅为北宋元祐四年锻造,东北隅为1913年补铸。据《太原县志》载,祠为晋水源头,故镇以金神,为防水灾。
鱼沼飞梁
在晋祠圣母殿前,北宋时与圣母殿同建。鱼沼为水三泉之一,沼上架桥曰“飞梁”,亦称“板桥”,其布局为水中立小八角石柱三十四根,柱础为宝装莲花,石柱之上置斗拱,梁枋,衬托桥面,对象平展毗连圣母殿与献殿,南北两翼下斜至岸边。
平面呈十字型,附近有勾栏围护可凭依。形制非凡,桥东月台上有铁狮一对,模样外形勇猛,造型传神,铸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
难老泉
出自悬瓮山下的断岩层,素有“晋阳第一泉”之誉,与侍女像、齐年柏并称“晋祠三绝”。因它晶莹澄澈,畅流不绝,人们便以“难老”名之,泉水常年保持在17℃,浇灌着四面数万亩稻田。
李白、范仲淹等大墨客都曾写过歌咏难老泉的诗。难老泉上有水母楼,是晋源神祠。祠内,水母端庄奇丽,据瓮而坐,她束发未竟,模样外形自若。
齐年柏
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周柏,又名“齐年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因为年月长远,树身已向南倾斜约40度,但仍布满了朝气。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几百年早年,就曾以“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的诗句来赞美它的迂腐、苍劲;刻于周柏旁的明末字画家傅山老师的题词“晋源之柏第一章”,越发渲染和陪衬了它固执的生命力。
献殿
在晋祠内鱼沼飞梁之前。原为祭奠圣母,供献礼物的场合。金在定八年(1168年)建设,经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修葺。
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琉璃雕花脊,梁架为彻上露明造,斗拱简捷,出檐深远,前后当心间辟门,别的各间在槛墙之上安放棂栅栏,外面酷似凉亭,但整体布局轻便稳定。
《晋祠之铬并序》碑
在晋祠贞观宝翰亭内,是贞观二十年(646)唐太宗李世民撰并誊写的。碑高1.95米,宽1.2米,厚0.27米,全碑1203字,书法骨格雄健,笔力奇逸,含有王羲之书法之神韵,是书法艺术中的珍品,可谓行书表率。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2
整座公园规划总投资亿元,已竣工的一期工程完成投资亿元。工程从开工奠基到竣工剪彩、正式开园,历经个月。胜溪湖森宽米,占地亩。概算投资亿元,目前累计投资亿元。从年月日开工,历经个月,完成一座车行桥、两座步行桥、森林公园不仅是我市乃至周边县市广大市民休闲、游览、健身的最佳场所,也是面向社会普及植物科学知识、现代园林理念和文化信息的重要窗口,更是我市建设民生幸福型区域中心城市,生态和谐城市的民生工程的魅力。
作为市委、市政府为建设园林城市、宜居城市而倾力打造的惠民工程,它的建成展示了决策者的胆识和魄力,同时为孝义市今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介绍胜溪湖导游词](全文亩,余种、万余株乔灌木生机盎然,万平方米草坪如绿色地毯。公园的绿树草坪、亭台楼阁、假山瀑布、湖泊溪流景致如画;景观河桥造型别致,水面清澈,人工湖韵味独月份开工,分两期建设,一期于年月日建成开放,二期于年月日建成并正式开放。
全园总面积余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一,概算投资约亿,更加突出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和滨水景观的自然亲和。依托场地内自然河流和主要城市道路,将公园划分为中心景观区、滨河休闲区、孝河景观区、观光休闲区、生态过渡区、休闲健身区。公园总体布局强调自然生态胜溪湖!山西胜溪湖的导游词范文:孝义市胜溪湖森林公园是山西省孝义市唯一一座集休闲、娱乐、游览、健身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园。
公园西起张家庄水库大坝,东至迎宾路桥东米,南在一些小树的后面,一个小水池出现了。那些调皮的水上小精灵一些小鱼和一些小蝌蚪,常常在伙伴们光溜溜的脚丫上滑动,搞得小伙伴们也是哈哈大笑。还有些孩子在水中游泳,他们面带笑容,正表的草地上铺满了一行石子路,让我们仿佛进入绿色的海洋。晚上的胜溪湖更是灯的海洋。
穿过森林,走过小桥,向右拐,一个小河滩映入眼帘,这时,荷花已经开放了,在嫩绿的大莲叶的衬托下,一朵朵白大烤炉,烤得人们受不了,所以人们总喜欢到安静的地方去,那么,胜溪湖就是一个极佳的选择。早晨,那些老人们早早地起来,步行到胜溪湖,来到这里面锻炼身体,谈笑。
中午,人们吃完午饭后,到胜溪湖去避暑米,南邻樊家庄,北壤张家庄,东西长米,南北宽米,占地亩。山西胜溪湖的导游词范文:如果说孝义哪是最美的,就非胜溪湖莫属了;如果说太热介绍胜溪湖导游词特,湖面波光荡漾,映透着孝义这座城市的灵动与魅力。公园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游览、健身的最佳场所,更开创了孝义市“一湖两岸”的城市发展全新格局,给这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的城市增添了新公园是一个彰显现代化园林风格、结合地域环境特点、突出植物景观特色的生态休闲公园。公园总体上由孝河景观区、中心景观区、滨河休闲区三大景观构成,目前有东南、西南、东北三个入口
。园林绿化面积已达万平方米的河道、总面积万平方米的四个人工湖等个游乐服务单体工程;栽植乔灌木余种、万株、草坪万平方米,绿化面积亩。竣工后的胜溪湖森林公园由孝山西胜溪湖的导游词范文:胜溪湖森林公园是一个以植物景观堤企为主的生态休闲公园,它西起张家庄水库大坝,东至迎宾路桥东米,南邻樊家庄,北壤张家庄,东西长米,南北元。公园空间布局一、二期工程紧密衔接,成为一个完整的景观体系,形成我市区横贯东西的中心绿轴,将孝河两岸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式走廊,成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胜溪湖园内景观以湖为主,湖岸结合,一个个构思新颖、寓意深刻、建造精巧的景观星罗棋布,掩映在绿树花丛之中,形成了北方城市难得一见的苏州风格的观光胜地。
孝义市胜溪湖森林公园从年邻樊家庄,北壤张家庄,东西长米,南北宽米,占地亩。胜溪湖森林公园设计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借鉴了杭州、苏州的造园经验,结合现代城市公园功能需要自由泳,旁边的爸爸妈妈还在喊:“游得好!”他们喜滋滋的,十分神气。
夏日的胜溪湖公园,独有一番风趣,树林多么茂盛,天空多么湛蓝,荷花多么尊贵,水池多么热闹,这就是孝义的胜溪湖公园,美丽的里透红的荷花,吸引着我们,那荷花有如一个个亭亭玉立的美少女,有如一个脆弱的小女子,她们好像看着我们笑呢!还有许多人在木桥上钓鱼呢!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个小水池,走过一个不引人注意的石子路,老人们拿着扇子在大树下乘凉。而小孩们拿着雪糕吃,还有一些人观察风景。晚上,人们在胜溪湖游览风景,谈笑,吃过晚饭的人们都到胜溪湖去散步,玩耍。
在中午你也可以到胜溪湖的森林里。那里绿树成荫,嫩绿了,想找一个地方乘凉,那就一定得去有着“避暑山庄”美称的胜溪湖了。春姑娘才刚刚到来,就给胜溪湖抹上了一些绿色的纱布,可夏天的脚步却已经悄悄来临了。炎热的夏日使人们烦躁不安。太阳就如同一个胜溪湖森林公园是一个以植物景观堤企为主的生态休闲公园,它西起张家庄水库大坝,东至迎宾路桥东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3
太原是我国最著名的历史名城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与全国任何一个城市相比,包括著名的古都,北京·西安·苏州·杭州·开封·洛阳在内,毫不逊色。
太原,是一座据有2520_年的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在全国来说,连续不断地传承2520_年历史的古城微乎其微,在世界上也是少数。它的长处就在于它的人文美和历史美!名都自古是并州!
太原的名胜古迹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晋祠·双塔寺·崇善寺·蒙山·崛围山等等。
晋祠始建于北魏,晋水主要源头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温17度清澈见底。祠内有著名的周柏·隋槐还有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和著名的宋塑仕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双塔寺:是由宣文塔跟文峰塔组成,创建于明万历年,宣文塔是奉供佛舍利子·藏经书·供佛门弟子瞻仰,顶礼膜拜的宗教圣地。共十三层,总高54.78米。文峰塔实施封建社会地方士绅为补辅该地的缺陷,振兴地区文化的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十三层,总高54.76米。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4
山西平遥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0xx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0xx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 现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进行扩建后的模样。扩建后的平遥城规模宏大雄伟,城周长6.4公里,是山西也是中国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县城城墙。
鸟瞰平遥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呈平面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池南门为0,门外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这个看似虚妄的传说,闪射出古人对乌龟的极其崇拜之情。乌龟乃长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灵一样圣洁。它凝示着希冀借龟神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安然无恙,永世长存的深刻含义。 城墙上还有72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垛口3千个,传说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贤人的象征。
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座坚实完整的砖石城池,数百年来在军事防御和防洪挡险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城内街道、古建衙门、市楼、商店、民居等还保留原有的明代形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遥古城素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文物古迹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实为国内所罕见。其中有始建于西周,扩建于明洪武3年(1370年),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击城墙;有始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年)被列入我国第三位的现存最珍贵的木结构建筑镇国寺万佛殿。殿内的五代彩塑堪称珍品,是研究中国早期彩塑的样本;有始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被誉为“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宝库”,现存宋元明清彩塑2052尊的双林寺;有中国宋金时期文庙的罕见实物——文庙大成殿;有中国金融上的开山鼻祖,被誉为“天下第一号”、“汇通天下”的“日升昌”票号;有始建于唐显庆二年,国内古建筑中罕见的“悬梁吊柱”奇特结构清虚观。观内20余尊木雕神像是研究中国古代木雕造像艺术和道教发展的稀有之物;有遍布古城内外1000通碑刻及年代不一、形式多样、色彩续纷的各种琉璃实物。同时,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荟萃中心之一。古城内现存4000处古、近代民居建筑中,有400余处典型地体现着中国古、近代北方民居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它完整地体现了17至19世纪的历史面貌,为明清建筑艺术的历史博物馆。其古建筑及文物古迹,在数量和品位上均属国内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派专家田中淡考察平遥古城时欣然题词“平遥古城甲天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平遥古城的评价是:“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5
这是中国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大夫陈廷敬的故居,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枕山临水、城墙雄伟、雉堞林立,房屋则朴实典雅、错落有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筑群。
建筑群分内城、外城两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580平方米。内城始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为明代建筑风格。尤其是七层百尺河山楼及附属建筑107间藏兵洞,是明代建筑中的珍品,也显示出古老古堡风格。
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康熙御赐的“午亭山村”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
整个皇城相府的建筑特征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古朴庄严、浑厚坚固。在河山楼内还有井、碾、磨,并有暗道直通城外,聚甲藏弩、护城保庄、抵御外侵。
皇城相府的礼制建筑,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而值得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外城城门外有高达8米的御书楼,康熙帝御赐的“午亭山村”石刻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 外城内有大小石牌坊两座,铭刻着“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功德。同时,保存完整的康熙帝在陈廷敬病重期间和病故后亲赐的御碑,表达了康熙对陈庭敬的敬重,是对陈廷敬生荣死贵的最好记录。这里,御碑之多、御书之富、保留之完整,为国内少见。
专家介绍,整座建筑反映了明末社会状态及清初政治面貌和宗教信仰,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陈家从陈廷敬的祖父起兴盛五代,败落后,故居陆续住进了1000多户村民。自1998年5月以来,当地政府将村民迁出,并筹资20__万元对建筑群进行了修缮。同时,有关部门根据史书记载恢复了一些已经坍塌毁坏的建筑,并对环境进行了整治。皇城村已先后成功地举办了“名相陈廷敬暨皇城古建学研讨会”、“皇城相府首届文化艺术旅游节”。
皇城相府不仅游客、考古学者云集,还被一些影视剧组看中。在这里开拍了《我认识的鬼子兵》和《康熙帝国》两部电视剧。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6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光临北岳恒山旅游、观光!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齐名天下。既是我国重要的文物古迹荟萃地,又是著名的道教发祥地和北方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汉时因避汉文帝刘恒讳,一度改称为“常山”。据《尚书》载:舜帝北巡时,曾遥祭北岳,遂封北岳为万山之宗主;之后,大禹治水时有“河之北属恒山”的记载;先后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为神,可见历史之悠久。
恒山山脉祖于内蒙阴山,西衔雁门、东跨河北、南屏三晋、北临燕云,奔腾起伏,绵延五百里,号称108峰。主峰天峰岭坐落于浑源城南,海拔20xx米,叠嶂拔峙、气势雄伟,自古以来被誉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同西面的翠屏峰两山对峙,浑水从中奔腾而泻,幽峡深谷,蓝天一线,形成一道绝塞天险。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曾有“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的诗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面对恒山的雄浑险峻,惊叹不已,在其游记中写道:“伊阙双峙,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比拟也!”正因为恒山具有扼关带水,地险山雄的特殊地理环境,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特殊的军事战略地位受到历代军事专家所倚重,后人集历史经验总结的“代国靠恒山而存天下,燕赵凭恒山而立天下,匈奴依恒山而争天下,晋慕容据恒山而威天下,拓跋氏靠恒山而分天下”,充分证实了恒山的军事价值。
恒山汉代建庙,到清初仅恒山主峰周边就建有各种寺庙六十余处,有三寺四祠七亭阁,七宫八洞十五庙之说,形成蔚为壮观庞大的古建筑群,和浓郁的道教文化氛围,显示出北岳恒山无穷的魅力。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玄妙古老的中国道教在恒山留下了他们风雨苍桑的足迹。远在春秋太上老君相传在北岳恒山千佛岭结炉炼丹,燃灯道人演兵斗法;西汉初昌蓉往来于恒山;西汉景帝、宣帝年间三茅真君(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在恒山修炼神仙之术,留下了千年不解的三茅窟;北魏被太武帝尊为天师的寇谦之在北岳宣扬道教新法,其高足李皎从嵩岳投奔恒山修炼香火盛极一时;唐朝时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修炼,名道人管革结炉悟道,致使恒山道教道场香火名扬天下。恒山道教主流属全真教龙门派,也有正一教分支和太乙派,丹道、符篆,性、命双修一应俱全。
恒山道教文化博大精深,而恒山的风光美景更是锦绣中华壮丽山河的杰出代表。出浑源城南不远,雄伟的恒山拔地而起,东为天峰岭,西为翠屏峰,浑水从深峡窄谷中奔腾而泻,注入桑干河,这段深谷长峡就是“金龙峡”。相传公元前217年(即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祭祀恒山,穿行此处时,面对飞舞的巨龙,夺口而泻的飞瀑,一幅活灵活现的“巨龙吐瀑”图,使这位中国的始皇惊叹不已:“乃为神龙也”,后人在山崖上镌刻了“金龙口”三个字。
走出金龙口便是恒山山门。恒山山门高10米,宽16米,明清风格,为四柱七楼,三开门格式,混凝土浇注,纯白大理石围基,斗拱铺作,黄琉璃瓦覆顶,正面正中匾额“北岳恒山”为原新华社长、当代大手笔穆青题写,后面匾额“绝塞胜境”系当代书法名家夏桐郁所书,整个山门庄严雄浑。
穿过山门沿山路盘行十里便到了停旨岭村。因过去皇帝祭祀北岳,此处为停接御旨的地方,故而得名。并建真武大庙,立“停旨”石碑一通。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停旨岭新架客运索道一条,新修全国最大的山岳型停车场14000平方米,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中外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站在停车场向东仰望,一座刀削般突兀的峭壁映入眼帘,峭壁上“恒宗”两个大字分外耀眼,此乃明成化三十年大同知府张升手笔,两字总高十三米,宽六米,字体雄浑,遒劲刚健,横直如栋梁,点捺大如牛。恒山作为道教名山留下数以千计的石刻铭文,但“恒宗”二字最具恒山特色。
连接“恒宗”与“恒宗殿”的这段路叫“步云路”。过去,恒山林茂树密,除少有的晴天朗日外,大多为烟云缭绕,当您踏上步云路,犹如在浓云密雾中穿行,所以又有“云路春晓”之说,为恒山古十八景之一。在这云雾弥漫中,一里一亭,一步一松,亭亭不同,松松各异,有诗赞曰:“鸟道横斜一线天,谁知高上最翩翩,青来两眼千山翠,白曳又凫万壑烟,抱朴古松阴道左,避人元鹤午云边,扶藜待叩元通迹,踏遍灵崖采石莲”。
沿步云路上行至一华里,便是著名的“虎风口”。不远处屹立着一株参天古松曰“悬根松”,所以此处又称“虎口悬松”,为恒山古十八景之一。因地处风口,恒山又山高风大,登临此处,风声树声交织在一起,如猛虎咆哮,声震幽谷。穿过悬根松,我们发现在光滑的岩石路面上有许多蹄形的小圆坑,浅的一、二寸,深的四、五寸。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修道,经常骑一白驴出入恒山,天长日久留下了行行仙踪,至今仙驴蹄迹依稀可见,后世人习惯地称这段路为“果老岭”,也称“果老仙迹”,恒山古十八景之一。
果老岭东侧是一处耸入云天的万仞绝壁,危崖欲倾,古松摩云,大有恒山压顶,悬崖欲摧之势。每当夕阳西下,残阳辉映山壁,便会出现“余辉返照千山色,满峪参差入画中”的奇光异景,名曰“夕阳返照”为恒山一大奇观。穿越林荫道,走出果老岭,正陶醉于峰回路转之时,便看到一座木刻牌坊,上有道光皇帝御书“人天北柱”四个大字,过牌坊,穿马殿,在接官厅旁是一座四柱木结构方亭,名曰玄井亭,这便是恒山著名的“苦甜井”。亭内并列两井,相距不足三尺,而水质大相径庭。一口如甘似露,清凉爽口,一口奇苦浑浊,难以下咽。明代诗人曾留下这样的诗名:
山腰双涌碧瑶泉,甘苦平分别有天。
闻说应龙频洒泽,为霖济旱别有天。
因恒山苦甜井有“潜龙泉”之说,大唐玄宗皇帝亲下御书,赐额“龙泉观”。后来,苦井被填没,现仅存甜井一眼。
离开“龙泉观”沿着林荫曲径继续向东南攀越,峰南高处有一大石窟,名曰:“飞石窟”。恒山自古有“灵石东飞”之说,相传,舜帝北巡,祭祀北岳,时值隆冬,大雪封山。将舜帝阻于河北界内,不能登岳祭拜,只好在曲阳遥祭。正当祭典之时,突有一块巨石从恒山飞落帝前,便将此石封为“安王石”,并建庙宇在曲阳祭之,这便是“恒山下庙”。灵石飞去,形成一处大的幽窟,名曰“飞石窟”。之后此处建“北岳庙”,为“恒山上庙”,后毁于大火,魏武帝太延元年(公元438年)重建。明洪治十四年(公元1502年)明王朝为进一步扩建恒山,将飞石窟旧岳庙改为“北岳寝宫”,在天峰岭的半崖间兴建新岳庙,即今天的“恒宗殿”。
飞石窟内,布满了历代名士墨客的题刻和诗碑,在众多的题刻中,以明御史王献臣题写的“千岩竟秀,万壑争流”和雁门使者郑洛题写的“耸翠流丹”最为上乘。不但书体流畅,字迹佳丽,同时也是对恒山奇峰怪石赞叹的绝笔。透过文人墨客的生花之笔,高悬于飞石窟南崖的“一德峰”更是含概了宗教文化的玄机。从道家来讲一者万物之本也,道于一,造化天地,化成万物。德者八功德水,佛界认为须弥山大海中,有八功德水(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不损喉、八不伤腹)把道家的根本和佛界的万能,有机地融合,反映出道教的文化精髓。飞石窟西侧是一道草木丛丛,曲折出奇的深沟,沟内山桃花遍峪盛开,灌木林遮天蔽日,这里生长着几十种名贵中药材,在众多的中药材中,尤以恒山紫芝最为名贵。据《恒山志》记载,恒山灵芝仙草为镇山之宝,状如紫色云锦,服之可延年益寿,起死回生,当地人们传说:每一株灵芝草,便有一条双头毒蛇看护,又说恒山灵芝平时肉眼看不到,只有祈祷北岳大帝,灵芝才会现形放光。神奇的恒山灵芝仙草飞飞扬扬传遍四方,嘉靖二十五年,明世宗委派朝廷大员,指令州衙官吏,摘取真芝十二本(株)。留下了《采取玄芝记》的石碑一通。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7
善化寺五龙壁位于大同城内西南隅善化寺天王殿西侧,原为兴国寺山门前之照壁,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980年拆迁至善化寺内。五龙壁高7米,厚1.48米,共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下部为须弥座,座面雕有牛、马、蛇、兔、鹿、狗。狮、象、膜鳞、狡倪等十多种动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中部宽大壁面之上雕有五条四爪金龙,腾云驾雾,大有龙飞虎跃之势。正中一条金龙,为五龙壁之核心,龙头向前,龙尾摇摆,鳞光闪亮,别具风采。两侧各有二龙互相对称,中龙色泽稍淡,仿佛由天降下,正在兴云播雨。南北两侧游龙、龙身略呈卷曲,昂首挺胸,伺机腾飞上空;顶部为仿木构建筑形式,上有琉璃瓦覆盖,下有琉璃斗拱支撑,两端置有鸦吻垂脊兽。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8
山西“大院”较量多,到运城后才传闻此地有一“李家大院”,声名他的名气不足大,也声名宣传的力度不足。譬如“乔家大院”的名头,就得予以张艺谋老师导演的影戏“场景”,加之其后的电视持续剧“乔家大院”更是家喻户晓。
山西的大院――乔家、王家、常家。各家大院都有差异,各有特点友善势威风凛凛,又有各自的故事。虽说各家大院相似的对象许多,可是却不能说“大同小异”,假如然是这样以为的,可以绝不客套的说没有看到他们的“真相”可能说不识大院的“庐山真脸孔”。借助收集把我拍摄的李家大院的照片贴出来,一同与各人分享。
李家大院位于山西万荣县,占地近千亩,建于清末民初,是以“慈善世家”名扬全国的晋南巨贾李子用私家宅院;步入大院,宛如走进晋商文化、慈善文化和中西文化融合的年华地道,胜赏其间,可以触摸到院落里钟灵毓秀的风致和含而不露的文化秘闻。有句传播遐迩的名言: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
万荣李家在清代以贩布为主业,足迹遍布豫晋陕甘与京津等地,光绪初年,李家贸易成长至壮盛。为惦记先祖恩惠,明示子弟孝行,遂由李家第十四代“敬”字辈李敬仁、李敬修、李敬伦、李敬信兄弟等人主持,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始建筑李家祠堂。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9
我身后这座建筑就是观音堂,1996年1月它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辽代重熙六年,也就是公元1037年,距今也有近千年的历史。辽末保大二年,也就是公元1122年,毁于兵火,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建筑是清顺治八年重建的,也就是佟养量修建云冈石窟第五、第六窟前楼阁的那一年。
观音堂,顾名思义就是供奉观世音菩萨的地方,大家知道观世音也被称为观音,这是因为在唐朝,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明的讳,所以改称为观音,其实她还是应该被称为“观世音菩萨”的。
大家请随我来看寺院前的这座龙壁,这是一座三龙壁,它长12.2米,高6.7米,厚1.2米。它是大同市唯一一座双向琉璃龙壁,其建筑风格与大同九龙壁相似。
现在大家请随我一起进入寺院参观。我们首先进入的是后院,这是一座砖券窑洞与木结构相结合的三真殿,它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现在它住着观音堂的管理人员。
现在我们去前院。大家看,前院的左右两侧各有钟鼓楼和碑廊,这些碑详细地记载了观音堂的历史以及重修的历史,等会大家可以去研读一下。再看正中这座建筑,这就是观音殿了,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殿顶为悬山顶,覆着以琉璃瓦,殿前还署有抱厦。大家请随我一起进殿,正中供奉的这尊就是观世音菩萨了。这是一尊石雕佛像,高6米,彩饰贴金,端庄秀丽。两边的胁侍菩萨非常虔诚娴静,它与观世音像都是辽代的作品。东西两侧供奉的是十大明王,给人的感觉很是威武刚健。大家再看墙壁上,绘的是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故事壁画,一共有二十四幅,保存得非常完整。
出了观音殿,大家请随我再往前走。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像亭台一样的空旷的场地就是戏台,它坐南朝北,建于8米高的券洞上。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就请自由参观,40分钟后我们在三龙壁前集合,请一定记住时间哦!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的行程就要结束了,不知大家今天有没有看到琳琅满目的美景,取得琳琅满目的收获呢?大同市是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蕴含着很深厚的历史积淀,承载着丰富的民族瑰宝,比如说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还有今天我们参观的云冈石窟、观音堂等等。所以非常欢迎大家能再次做客大同,做客云冈,感受塞北明珠的魅力!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10
今天,我们将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塞外古都、煤海之乡的大同市西约16公里处,从酒店出发需要大约30分钟的时间。利用这暂短的时间,我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初期开凿的大型石窟,时间约在公元460年的北魏文成皇帝时期,迄今已有1540年的历史。它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云冈石窟的开凿比敦煌石窟晚94年,较龙门石窟早35年的时间。它以建筑规模之大、塑像形体之高、保存之完整,而闻名天下。又因对研究中国古代史、佛教史和艺术史有极高的价值,享誉国内外。1961年,国务院将云冈石窟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指名要求参观云冈石窟,9月15日,周恩来总理陪同蓬皮杜总统参观了云冈石窟。
我们乘坐的汽车已驶入停车场,大家请按顺序下车,在云冈石窟门前集合。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现在看到的像蜂窝一样排列的许多洞窟,就是云冈石窟。石窟开凿在武周山的山崖上,武周山的最高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亦称石佛寺。云冈石窟为什么开凿在武周山?这与武周山这块风水宝地密切相关。武周山坐北向南,武周川内山清水秀,可以说是“藏风得水”的好地方。武周山,又称武周塞,从北魏的旧都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到达新都平城(大同市)均要经过这里。武周山位于内外长城之间,是北魏通向北方的咽喉要道,当时人马商队来往频繁,还驻扎了重要的军队,皇帝经常在这里议论国家大事。武周山成为北魏皇帝祈福的“神山”,他们在这里遥拜北方,祈求神灵保佑江山社稷。因此,北魏皇帝在“神山”开凿石窟,创建寺院,也在情理之中。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窟,这里冬暖夏凉,幽静神秘。古印度佛教兴起后,佛教信徒、僧侣将石窟作为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因为,依山雕凿石窟、佛像,比用砖石筑建寺院经久耐用。佛教是汉代经著名的丝绸之路开始传入中国,石窟寺艺术的传人,大约在3世纪。我国新疆天山南麓的克孜尔千佛洞是最早的石窟,沿丝绸之路东行还有帕孜克里克千佛洞,进入河西走廊是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从甘肃继续东进则是宁夏须弥山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武周山的地层岩石属于株罗纪的长石石英砂岩,石质坚硬,结构紧密,有利于石窟和造像的雕凿。
现在,大家已随我进入云冈石窟的山门,我身后的石窟参观示意图,大致告诉我们参观路线。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分为东、中、西三区,东部4窟,中部9窟,西部32窟。此外还有许多小型洞窟。共计1100多龛,大小造像51000多躯。从云冈石窟西行约3公里,武周川北有吴官苍石窟。再溯河西行,距云冈15公里的高山镇,还有焦山石窟。这么多洞窟如果要细看的话,也许你一个星期的时间也看不完,目前开放有40多个洞窟,仔细观看需要2天的时间。按传统参观路线,如果大家时间充足,先从东部第1窟开始,直到第45窟结束。如果仅参观2个小时左右,则主要游览第5、6窟、五华洞、昙曜五窟。
首先我们从东部的第1、2窟开始参观。北魏开凿石窟从公元460年开始,至524年结束,约有70年的开凿历史。从洞窟的形制和雕刻艺术,有关专家将云冈石窟的开凿年代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第1、2窟至第13窟大致以云冈石窟中期为主,成窟的年代约公元465年至494年之间。由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夕开凿,人们习惯将这些石窟称为“孝文石窟”。大家看到的第1、2窟是一组塔庙式双窟,开凿洞窟时在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子的四面开龛,龛内塑像。
首先我们从东部的第1、2窟开始参观。北魏开凿石窟从公元460年开始,至524年结束,约有70年的开凿历史。从洞窟的形制和雕刻艺术,有关专家将云冈石窟的开凿年代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第1、2窟至第13窟大致以云冈石窟中期为主,成窟的年代约公元465年至494年之间。由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夕开凿,人们习惯将这些石窟称为“孝文石窟”。大家看到的第1、2窟是一组塔庙式双窟,开凿洞窟时在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子的四面开龛,龛内塑像。
第1窟中心塔柱南面下层雕释迎、多宝佛,上层雕释伽;石窟后壁的主像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未来佛,据佛教经典讲,弥勒菩萨将继释迎佛后成佛,广说佛法,教化众生。据说当弥勒降生人世时,世界将充满光明幸福。
释迎、多宝佛并列,佛经有这样的传说,当释迦牟尼佛说《法华经》时,忽然地下涌出安置多宝佛全身的舍利塔,现于空中。释迎听到塔中的声音,告诉听经的大众说,这是过去东方世界宝净国土的佛,号为多宝。当释迦佛开启塔门,示现多宝佛身时,宝塔内的多宝佛让出半座给释迦佛。
于是,释迦人塔,与多宝同结跏趺坐,宣讲经义。第2窟中心塔柱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上层雕三世佛;石窟的后壁主像是释迦佛。两窟的窟门两侧都雕有维摩、文殊对坐问法像。有关维摩、文殊对坐问法是南北朝、隋唐时期流行的题材,敦煌石窟的壁画就有“维摩诘图像”。佛经中有“文殊问疾”的故事,据说有一次维摩居士“示现”病相,众人前去探访。释迦牟尼知道后,派以智慧著称的文殊菩萨带领____前去维摩居住处。在维摩居士的丈室里,文殊菩萨和能言善辩的维摩展开大乘佛教义的讨论,使从者心服口服,也令文殊菩萨十分赞叹。第2窟前有一泉水长年涌出,泉水清凉可口,被称为“石窟寒泉”。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面前是云冈石窟最大的洞窟——第3窟。它被称为云冈石窟之最。洞窟崖面高25米,开窟面宽50米,规模最大。原为大型塔庙窟设计,开凿在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因工程浩大,北魏一代未能完工,后室的三尊大像为初唐时期补雕而成。第3窟的前室分两层,上层左右两侧各雕一塔,中部凿方形窑室,主像为弥勒菩萨,壁面满雕干佛。后室的中部塔柱壁面属北魏时期雕凿,高约10米左右的3尊大佛,属唐代作品,分别为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据专家考证,第3窟是文献记载的“通乐寺”、“灵岩寺”,当时可居僧人达3000人。
第4窟是塔庙窟,中央雕凿方形立柱,东壁交脚弥勒像保存比较完整,据考证是云冈现存纪年最晚的造像,由北魏晚期正光年间(公元520年——524年)开凿,是第1至第13窟之间仅有的晚期大窟。
现在,大家看到几座宏伟高耸的楼阁,它们建筑在洞窟的前檐,被称为窟檐建筑。据专家考证,云冈石窟的大窟前均有窟檐,但多数因战争或其它因素毁坏,现仅存的窟檐建筑为清代以后建造。第5、6窟是一组双窟,窟檐建于清代的顺治八年(1651年),这组建筑朱红柱栏、琉璃瓦顶、巍峨挺拔、气势非凡,是五间四层的绕廊木构楼阁。第7、8窟同样是一组双窟,辽代这里被称为护国大寺,现在的窟檐是1994年由国家拨款重新建造,对保护石窟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5窟分前后两室,洞窟形状为椭圆形的草庐式。后室佛像布局为三世佛,中间的释迦牟尼佛为结跏趺坐像,高达17米,为云冈石窟中的第一大佛像,大佛的双腿长达15.5米,膝上可容纳120人,一只脚上可站立12人。释迎佛头顶蓝色的螺髻,面部轮廓清晰,白毫点朱,细眉长目,鼻准方直,双耳垂肩,身着褒衣搏带,通肩架裳,给人端庄、肃穆、慈祥之感觉。主佛的右侧是未来世弥勒佛,左侧为过去世迦叶佛。主佛的对面是两层高约1米的8尊佛教造像,衬托着主佛更加高大、雄伟。拱门东侧雕凿着菩提树和树下二佛对坐的造像,属北魏石窟内常见的题材。请大家注意,石窟大佛的后面有一狭长的隧道,你们猜这是做什么用的吗?对了,这是佛教信徒们礼拜绕行的诵经道。
第6窟是云冈石窟中精巧著称的一窟,称“第一伟窟”。第6窟平面呈正方形,后室为中心塔柱,塔高15米,分上下两层。请大家看,四壁和塔柱的佛像采用近似圆雕的高浮雕,佛像立体感很强。四方塔柱上层的立佛是具有极高水平的楼空雕刻法,这种立佛被称为“接引佛”。我们举目四周环视,发现整个洞窟雕饰富丽堂皇,几乎找不到一块没有雕刻的空间,佛像、菩萨、罗汉、飞天、供养人和瑞鸟神兽、花卉等等,真是一座热闹拥挤、琳琅满目的佛国世界。第6窟更具有佛教和艺术感染力的是在中心塔柱的塔腰和四壁上的释迦佛陀本生故事图,艺术家以浅浮雕和高浮雕结合的手法,用连续排列的形式,运用近40幅的雕刻,表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前后到降魔成道、初转____的佛传故事。请大家随我的手势来观赏这动人的画面。
(1)迦毗罗卫国是古印度的一个国家,国王是净饭王。他和摩耶夫人,年近40岁未曾生育。膝下无子的国王非常寂寞,一天夜里,摩耶夫人梦见一位菩萨乘白象而来,后来怀了身孕。王纪有喜的消息传开,各国使臣纷纷前来祝贺。
(2)按当地习俗,妇女应回娘家分娩。公元前454年,摩耶夫人带众人回娘家,在途径毗尼公园时休息。当夫人手攀无忧树时,太子从夫人右腋下降生,取名乔达摩?悉达多。太子出生,天空出现五彩样云。
(3)太子降生时,向东西南北四方各行七步,出现步步生莲花的.场面。太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如狮子般怒吼道:“天上地下,惟我独尊。”
(4)天上九龙口吐圣水为太子洗澡,这天称为“浴佛节”。汉传佛教将农历四月初八定为释迦的生日。
(5)天人舞乐,大象眉飞色舞,大家迎接净饭王和太子还宫。
(6)国王请仙人为太子看相,太子相貌出众,不同常人。仙人回票国王说:“太子乃大圣人降世,若留家中将继承王位,若离家则必成佛道”。
(7)国王为太子建造豪华的三时殿,选来美女让太子享乐,欲使太子消除学佛之心。大家看太子却表现深思熟虑和感触人间烦恼的神情。
(8)太子年满17岁,国王为他娶善觉国公主耶输陀罗为妻。按照风俗要试力定婚,太子一箭穿七面金鼓。
(9)太子娶妻后,在宫中娱乐。
(10)娶妻生子后,太子向父王提出到宫外游玩要求。
(11)一(14)太子乘车出游,分别遇到老人、病人、死人。在一位法相庄严的僧人引导下,研修解脱人生摆脱苦难之道。
(15)太子向父王请求出家修行,遭到父王的拒绝。
(16)太子乘马离宫,四天神托起太子的坐骑逾越城池而去。经过5年寻访,6年苦修,太子终思维,7天后悟道成佛。
(17)太子成佛后,被誉为释迦牟尼,这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
太子本身故事中以“鹿野苑初转____图”雕刻精美传神而著称,图中释迦牟尼正在启齿讲经,佛身边的诸____面带敬意双手合十洗耳恭听,就连佛陀身边的两头小鹿也因闻佛法而面带微笑。
第6窟在总体布局、造像风格、雕刻手法等方面,代表了北魏传统石窟艺术的最高境界,尤其佛像改变了过去的服装,雕成了褒衣博带式的佛装,采用了当时南朝士大夫地主阶层的服饰,被称为“太和造像”。推测孝文帝完成第6窟开凿之后,不久便迁都洛阳。大家在第6窟前室上方的门桅上,可以见到几个牌匾的把钉,这是谁的牌匾?当年清朝的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之后,回北京途经云冈石窟,看到第6窟雕刻的佛像如此精美,于是留下了“庄严法相”四个大字。不知何时,牌匾已不知去向。
第7、8窟是孝文帝时开凿的一组双窟,属孝文帝初任皇帝时开凿,细心的朋友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孝文帝时期开凿双窟?”双窟的开凿可能与冯太后擅政有关,冯太后是文成帝的皇后,孝文帝即位时任皇太后,一切朝政大权操纵在这位冯太后手中,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冯太后逝世。当时将冯太后和孝文帝并称为二圣或二皇,冯太后世奉佛教,开凿双窟应与冯太后主持朝政有重大关系。
第7窟的主像是三世佛,造像风化严重。后室北壁佛龛分上下两层,上龛正中为弥勒佛,两侧是倚坐佛像,下层佛龛为释迦多宝对坐讲经论法图。前后室壁面分层分段大面积布置了本生故事浮雕,以及佛传故事的佛龛,以释迦佛降伏火龙的雕刻较为精美。请大家抬头观赏窟顶,在平棋藻井图案内六格,每格以莲花为中心,环绕八身飞天。传说飞天又名香音神,以能歌善舞著称,当佛讲经说法时,飞天在天空向凡界播洒四瑞花雨。在南壁拱门的上方,并排雕刻两组相向合掌而跪的6位供养天人的造像,被专家称为“云冈六美人”,这是云冈石窟中最先出现的供养人形象。
从第7窟走到相连的第8窟,发现两窟的主要造像、造像组合及其纹饰风格均基本相近。值得注意的是供养天人行列上方雕出了仿木构屋檐,这是中国传统瓦顶建筑式样,说明孝文帝初期佛教开始融人中国传统文化。第8窟门拱东西两侧的雕像,是云冈石雕中罕见的艺术品,西侧是三头六臂的坞摩罗天乘孔雀的造像,东侧为三头八臂的摩醯首罗天骑牛的造像。两组造像中,以鸠摩罗天像著名,被认为是东西方艺术最巧妙的组合。坞摩罗天又称坞摩罗什,音译是“童寿”,他是后秦时代的高僧,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翻译家,译出了《妙法莲花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佛教经典,人们将他尊为佛教护法之神。鸠摩罗天雕像给人智慧(三头)、力量(六臂)、安详(面善)、吉祥(手托吉祥鸟)的感觉。他乘坐的孔雀,是名为“那罗延夫”的神鸟,口衔玉珠,爪趾雄健,尾巴卷起长长的羽毛。第8窟的造像给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但又因四壁雕刻被严重风化而让人痛惜。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请随我参观云冈中部的“五华洞”。第9窟至第13窟,在清代晚期被施以彩绘,彩绘后的五个洞窟异常华丽,五彩斑斓,被人称为“五华洞”。“五华洞”分为两组,分别为第9、10窟和第11、12、13窟。
第9、10窟是一组双窟,开凿时代略晚于7、8窟,为冯太后的阉官王遇负责设计监造,两窟初建于公元484年。第9、10窟的前室雕凿四根八角柱,每窟洞开三门,颇具汉魏以来中国建筑‘“金楹(金柱)齐列,玉局(柱础)承跋”的遗风。大家看到的前室侧壁屋形龛、后室窟门上方屋形檐等雕刻,都是仿汉民族木结构的建筑形式。
第9窟后室主佛释迦像,面相方圆,右袒式的服装。西北壁下层雕凿附有榜题的分栏长卷式画面,是太子本生故事图,手法简朴。后室两侧雕护法像,显示出高超的石窟寺艺术魅力。
第10窟的主像是弥勒菩萨,壁画布置有释迦多宝并坐像。后室门楣雕饰非常精细,门楣上方的须弥山层峦叠嶂,山间二龙交首盘环,山腰间有参天的林木和奔跑的动物,山体左右雕有阿修罗天和坞摩罗天护法神。这组雕塑动静结合,虚实相问,对称均衡,别具匠心。
第9、10窟的顶部均雕有飞天造像。大家看那凌空飞舞的是歌舞神紧那罗,饰栏干圆拱龛中的伎乐神乾闼婆为她伴奏,把人们带入歌舞升平的天堂世界。飞天造像群的仙人,或吸腿跳,或倒踢,或掖腿,或双飞燕,其舞姿优美,可与敦煌的飞天造像相媲美。
第11、12、13窟是一个组合的整体形式,以第12窟为中心。第12窟是凿前后室的洞窟,前室外壁上方凿屋檐,下方雕列柱。洞开三门。后室南壁中央上凿明窗,下开窟门。两侧的11、13窟则于窟门上方各开明窗,与12窟形成左右对称的立面布局。
第11窟为塔庙窟,塔柱下层皆以立佛雕像出现,上层南面为弥勒菩萨,其他三面为倚坐佛像。窟东壁有太和七年(公元483年)邑义信士女等造95驱石庙形象铭,西壁有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铭龛和七佛立像。第11窟的题记是云冈石窟研究的重要资料,太和七年是现存最早的题记。
第12窟为佛殿窟,主像下龛为释迦多宝,上龛是弥勒菩萨。前室雕交脚坐佛像。第12窟是云冈石窟中著名的音乐窟,也叫佛籁洞。后室的雕像分上下两层,布局庄严肃穆而又隆重。上层表现释迦牟尼出世以前的生活,在兜率天宫作为护明菩萨修道以备出世;下层则雕刻了释迦牟尼降生人世后,修成正觉而成佛的一段经历。前室则充满了音乐活力,雕满了舞蹈伎群和乐伎群。大家看,最上层的天宫伎乐具有强烈的音乐节奏感,在乐器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乐器从西向东依次有吹指、齐鼓、排萧、横笛、筝、琵琶、觱篥,竖箜篌、琴、细腰鼓、义嘴笛、法螺、鼓等,都是西凉、龟兹、天竺等国的乐器。置身于音乐窟内,仿佛大家看见北魏时期各族人民歌舞演奏的宏伟壮观的场面。
第13窟的平面呈马蹄形,为佛殿窟。主像弥勒菩萨高达13米,佛像头戴宝冠,佩臂钏,左手抚膝,右手上举,交脚的右壁与腿之间雕有一托臂力士像,既起支撑作用,又有装饰效果。窟内南壁中层的四阿式重屋的华盖下的七佛立像,东壁下层的半跪供养天人像,均被认为是云冈石窟的上乘之作,以雕饰精美,姿态飘逸著称。
云冈石窟的中区参观将告一段落,相信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大家记住孝文帝时期雕凿的石窟称为“孝文石窟”,褒衣博带式的服装又称“太和造像”。专家们将孝义帝开凿的石窟样式,称作“云冈模式”。这种模式,为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创造了北朝佛像样式,影响整个北方地区。现在,我们将西行继续参观。西区的第14窟已风化崩塌,仅西壁保存部分佛宪和造像。第15窟是著名的“万佛洞”。它们都是孝文帝迁都以后的石窟。
“万佛洞”到了,大家可以看到窟内雕满小佛坐像,佛像数量可大致统计近千个,亦有“千佛洞”之称。千佛的开凿流行于北魏,源于“三劫三世干佛”术语。佛教将过去劫、现在劫、未来劫称为“三劫”,每一劫又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统称“三劫三世”。每一劫世中各有一千人成佛教化众生,这就是“三劫三世千佛”。还有一个佛教术语是“三劫三世十方诸佛”,每一世有一个空间,以须弥山为中心,划分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统称十方,每方内又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教化众生。十方诸佛是无数无量的意思,“千佛’、”万佛“指数量很多,并不一定是”一千“或者”一万“。”万佛洞“内佛造像排列整齐,雕凿大同小异,可以说是千佛一面。
各位,大家面前是西区第16、17、18、19、20号洞窟,这5个洞窟宏伟壮观,场面开阔,为北魏早期的石窟,由著名高僧昙曜负责开凿,习惯称:”昙曜五窟“。
说起昙曜开凿石窟,应该从”魏太武灭佛“讲起。北魏从道武帝拓跋洼定都平城(大同市)开始,注意推祟佛教,平城一度造寺建佛盛行,僧侣人数增多。始光元年(公元424年),太武帝拓跋焘继位后,仍然祟教佛法,但太武帝主要祟尚武力,通过战争兼并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司徒崔浩是太武帝的谋臣,在战争中出谋划策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他信奉道教。在崔浩的引导下,太武帝对道教产生了兴趣,太延六年(公元440年)将年号改为”太平真君“,大肆宣扬道教。
恰好在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陕西发生盖吴qy,在zyqy过程中,太武帝在长安一座寺院内发现了兵器、藏在寺院中的女人。于是,太武帝在崔浩的鼓动下,开始下令全国性灭佛、毁毁坏寺院、烧经书、坑杀僧人,使佛教传人中国后首次遭到打击,这是历史上有名的灭佛事件,佛教界称为”法难。佛教史将太武帝灭佛、以后的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五代后周世宗灭佛,统称“三武一宗”。据说太武帝灭佛后身染重病,对灭佛深感后悔,并且诛杀了崔浩等人。太武帝的孙子文成帝继位后,开始恢复佛教,很快各地建寺造佛,允许高僧复兴佛法。
昙曜,少年出家,原是凉州(甘肃省武威市)的高僧,到达平城后受到太子拓跋晃的礼遇,开始管理众僧。太武帝灭佛时,他逃离了平城。文成帝兴佛后,昙曜在路边巧遇文成帝车队,俗话说:“马识善人”,文成帝的马咬住昙曜的袈裟不放,于是昙曜就成为管理全国僧尼事务的“沙门统”。昙曜是以禅业著称的高僧,在文成帝的赞同下,选择了武周山南麓这块幽静之处进行开窟修禅。从公元460年开始,昙曜组织了开凿石窟的建设,现在我们看到的西区五处石窟,就是著名的“昙曜五窟”。
《魏书?释老志》是一篇记载北魏佛教的史料,称:“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五窟的主佛形体高大,气势非凡,“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五窟的内容,强烈地反映出国家集彩,表现出佛教对王权的依赖性,佛教徒们忠君礼佛、拜佛如同礼皇帝。五窟的主佛像是北魏的皇帝,从第16至20窟依次为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景穆帝(未继位)、文成帝。他们面相半圆,深目高鼻,眉眼细长,蓄八字须,两肩齐挺,肩宽体壮,右袒或通肩服装,具有浓厚的西方风格。五窟的形制,均为仿印度草庐的椭圆形,穹隆顶,马蹄形平面。请大家随我来,从第16窟开始介绍“昙曜五窟”。
第16窟为三世佛,主佛释迦立像高13.5米,身着厚重的毛毡披,胸着佩结带,大裙齐胸,立于莲花座上,显示出道武帝拓跋珪征服鲜卑诸部,建立北魏王朝的英雄气概。
第17窟以未来佛弥勒菩萨为主像,高达15.6米,窟小像大,表现出明元帝拓跋嗣的盛气凌人的样式。
第18窟三世佛立像,高15.5米,主像身披千佛袈裟,安详沉静地站立在二佛之中。释迦立像暗示了曾经灭过佛的太武帝拓跋焘,从面部表情露出一种忏悔的神态。在石窟艺术方面,主像身着轻薄贴体、衣纹紧密的服装,反映了印度恒河流域一带笈多造像的某些特征。正壁东上方的罗汉浮雕造像,以个性突出、形象生动,被誉为云冈早期造像的佳作。
第19窟是昙曜五窟中最大的佛像,高16.8米,三世佛主像释迎呈结跏趺坐,面容慈祥,端庄稳静,是景穆帝拓跋晃的象征。拓跋晃是佛教的崇拜者,可惜未登王位便去世了。窟内满雕千佛,西侧的罗眼罗实子因缘像,颇具西方造像风格。
第20窟的露天大佛,对大家来说十分熟悉,他往往作为云冈石窟的标志。主像高达13.7米,面容丰满端庄,双肩宽厚平直,身披右袒袈裟,呈结跏趺坐状,手势为大目如来“定印”状,定印,又称禅定印,是表示禅思,使内心安定的意思。据说释迎佛在菩提树下禅思入定,修习成道时,就是采用这种姿势。露天大佛是文成皇帝的象征,他恢复佛法,开凿云冈石窟,大佛的嘴角微笑神态,表现出佛教徒对他的敬意。大佛的衣纹成阶梯状排列,线条简洁,显示出一种粗重厚实的质感,反映了键陀罗造像和中亚牧区服装的特点。
云冈石窟西部的第21窟至第45窟是北魏迁都洛阳之后的建筑工程,孝文帝迁都后的平城,仍然逗留了一大批中下层贵族和佛教僧侣。洞窟开凿的时间从494年开始,至524年结束,规模不大,窟龛种类复杂。云冈石窟晚期主要以第33、35、38、39为代表,流行三壁三龛式的洞窟。“秀骨清像”式的造像流行,表现出佛像一律褒衣博带,菩萨帔帛交叉新造型;造像的身姿挺秀,风神飘逸,注重形式美。一种长颈、削肩,裙摆密折平行的新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
第38窟是北魏晚期雕刻精美、题材丰富的代表性小窟。大家看,在窟门外部两侧各雕力士,威武雄壮,窟门上方镑刻吴天思造像记。窟内平面作长方形,平顶刻方格平棋藻井,正圆拱华绳龛内雕释迦、多宝并坐像,龛侧雕释迦涅盘像。南壁窟门东侧雕“降伏火龙”、“雕鹫怖阿难”及“三道宝阶”的佛传故事,西侧雕释迦修成佛后的鹿野苑初转____像。东壁上层雕弥勒龛,下层雕释迦龛。西壁的倚坐佛像雕在盘形帐幕龛内。一组男女供养人行列雕像,排列在东壁及北壁佛龛下部;供养人群中间雕树上伎乐人奏乐的音乐树,还有爬杆倒舞的“幢倒伎神”。大家看窟顶的方格平棋,以大圆莲为中心,周绕化生童子、诸天仆乘,四周雕刻奏乐飞舞的乐神乾闼婆、歌舞神紧那罗。第38窟在一个不大的空间内,雕刻出丰富多变的造像内容,他们杂而不乱,形象鲜明,充分显示出北魏晚期的石窟艺术风格。
北魏晚期的石窟造像题记内容丰富,主要有延冒、正光年间的题记,个别有“托生净土”、“腾神净土”记载。净土宗是北魏名僧县鸾在山西中部交城兴建玄中寺创立的佛教门派,在下层民众中广为流传。唐代的净土宗声望极大,在长安求学的日本僧人将净土宗传到日本,玄中寺成为日本佛教净土宗的祖庭。
各位女士、先生,云冈石窟的导游暂时告一段落。通过游览云冈石窟,大家或许对石窟寺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或者对佛教的发展产生了一点兴趣。早在北魏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游览云冈石窟时,发出感慨,他在《水经注》中写道:“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境,缀目所眺。”1973年9月15日,法国前总统蓬皮杜先生对云冈石窟感触颇深,他说:“云冈石窟无疑是人类艺术的顶峰之一。”也许大家有同样的感受,为我们拥有这座石雕艺术宝库而自豪。但是,当大家看到人为损坏现象和风化、水蚀、污染造成的破坏,又无不为此感到痛惜。解放以前,被盗往海外的云冈佛像竟达1400尊之多,分别散落在海外的大小博物馆内。解放以后,政府曾多次拨巨款保护和修葺云冈石窟,第7窟外室的石碑,讲述了云冈石窟的保护情况。由于近年煤尘的污染,给石窟蒙上了一层灰色的外衣,政府又拨巨款修路改道,使石窟免遭进一步损坏。对云冈石窟的保护,是我们每位游客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我们才能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最后,请大家在露天大佛前拍照留念,愿大佛炯炯有神的双眸,略带微笑的嘴角,给各位留下深刻的回忆,带来美好的福音。谢谢大家!山西导游词范文5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喇嘛宗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现五台山寺庙尚存43处,其中台内37处,台外6处。五台山众多的佛寺皆聚集在台内台怀镇。这里寺庙林立,殿宇鳞次栉比,圣景圣迹荟萃一处,其中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罗寺和菩萨顶被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台外的寺庙比较分散,其中以南禅寺、佛光寺最著名。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关于他的来历,说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弟子,帮助佛化导芸芸众生。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文殊的坐骑为一青狮,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文殊菩萨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为众菩萨之首,后因对观音信仰流传,逐渐被取而代之。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11
中国国学之一的传统书法,在李家大院浮现的更是极尽描述,匾额、春联,内容富厚,导游知识,字体工致,洋洋大观,是书法喜爱者的进修宝库,连年来受新体书风的影响,真正静下心来写字的人越来越少,写工致字的人更是云云,传统文化的丢失已经很严峻了,年青人大大都都不会写汉字,不消说繁体字,简化字都不会写了,完全依靠电脑。
李家大院私塾有如下一副春联:“知道墨客赋绸缪,止丘黄鸟叶绵蛮”。这是一幅与教诲有关的联,上联“知道墨客”是指通晓大道的墨客,这虽然是指学识博深的先生,下联的“止丘黄鸟”指幼小门生,“绸缪”二字《辞书》是“细密缠缚貌”,指先生在身传严教,“绵蛮”二字《辞书》是“小鸟貌”,指门生朗朗书声。
以上表明可以讲的通,可是作者的原意并不但云云,由于“绸缪”和“绵蛮”两词出自《诗经》、《唐风》和《小雅》作者引用了两篇的篇名,“绸缪”篇写的是有情男女在夜间相遇,男主人异常欢快,碰着了模样大度的心上人,在思考着怎样看待这么瑰丽的尤物。这里私塾联的上联指先生对本身可爱的门生感想满足,出格喜好,在想怎样善待本身的门生。“绵蛮”写一个行役的年青人,疲惫不堪,路上碰着一位贵族,这位贵族给他饮食,辅导他并让他乘上本身的车,全诗以唱的情势写出,这里的贵族虽然指先生。先生在歌咏本身的学子,门生也在爱慕本身的先生,先生“赋”意吟诵诗篇,门生“叶”意即读唱。师生之间和气相处,穆雍相待,互动领悟和李家大院的调和空气很合拍,是师生之间的一首赞歌。假如没读过《诗经》的人就不会领会到云云深条理的内含,此联挂在李家大院私塾,美哉、妙哉。
李家大院的书法是传统的汉字,很见功力,是我们进修传统书法很好的摹仿尺度,全部春联对仗工致、平仄、精确,修辞精妙,的确是文学艺术博物馆。
其它李家大院的认真人讲此刻正在编写《李家大院》电视持续剧,我们等候继《乔家大院》、《走西口》反应晋文化优越的电视剧之后再一次拍出惊动世界的《李家大院》经典之作。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12
灵空山亦名九顶山。在山西沁源县城西北30公里处的五龙川乡,是一处风景名胜区。为太岳山支脉,方园20平方公里。山上松林密布,远望千峰迭翠,古木参天,四周峭壁如削,山涧幽深,清泉潺潺。灵空山中心处三座孤峰突起,如倒置的三只鼎足。峰下,两条深谷由西、北而来,相交汇合,向东南而去。深谷汇交处,形成一个巨大的空谷,如巨窟石井,宛若神工鬼斧开凿。灵空山的树,称雄山西,冠盖华北,不仅树木种类繁多,花草遍地,中草药近百种,素有“四十里林子不见天”之说。而且出名的大树都各具名堂典故。国内最为珍贵的“油松之王”九杆旗立于山颠、一基出土、派生九枝,棵棵笔直,高达40多米。除九杆旗外,这里还有八树并列的“八大金刚”,阴阳相错的“哼哈二将”,一根三茎的“一炉香”、三兄次弟的“三大王”、崖畔独秀的“招手奇松”及“一佛三菩萨”等珍奇古松。各具形态令人惊叹。它们都是别处极难寻觅到的原始大树,赋予灵空山一种原始气质苍劲虬曲的自然美。
山上寺院、茅庵、仙桥、峦桥、东钟楼等建筑,经历代修缮,至今尚存,总体布局错落有致,建筑颇为壮观。圣寿寺,坐落在悬崖腰畔,半掩半露,颇有韵味。据<<沁源县志>>等记载,唐懿宗第四子李侃于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避黄巢起义到此,削发为僧,死后谥封先师菩萨。唐景福二年建先师禅院,宋端拱二年赐额“圣寿寺”,相沿至今。由于历代的增补修缮,圣寿寺的现存殿宇经不是唐代原建筑了。但其规模之大,建造之巧,仍然是一处较有价值的寺庙建筑群。 茅庵建于寺东崖畔石洞之中,曲阶而上,步步登高,庵中地净尘绝。这里是游者最感兴趣的地方,它凌空高建,半掩半露,入庵小坐,顿觉神清气爽。
寺院山门对面悬崖壁立,枯树青藤倒挂,一道幽谷横在寺院前沿,相距数丈,古人在寺院左右修建了仙、峦二桥,勾通南北,贯连三山。仙桥“仙”在其险,下临数十丈深的峡谷,底宽上窄、峡端仅隔三尺多,一条一尺多宽的石条拱悬其上。相传,从前仙桥脚下对峙的悬崖相距甚远,沟内风景迷人。灵空山住着位五龙王,其母见此处景美,常来赏玩。后来她与山庙中的老和尚相识,彼此就在这里对弈。五龙王对此十分不满,一天趁其母与和尚下棋之际,运用法力将灵空山上的第一川、韩洪川、猫尾川、水洞川、五龙川等五川的河水聚拢而来,企图淹死其母。其母听到水声,抬头见洪水已汹涌而来,忙取头帕一蘸,便将洪水吸尽。所以现今五道川水贵如油。五龙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将相隔千尺的两座高山迅猛挤来。其母取下头上金簪向空—扬,金簪立刻化作现在仙桥底下的巨大石条顶住两山。其母见儿子如此残毒,一把抓住龙身扯得四分五裂。龙头、龙背、龙尾均化为山丘之石,成为灵空山一处处名胜。仙桥绝壁下一块石头上至今还留有棋盘的痕迹。过仙桥向圣寿寺走,必经一座木构“峦桥”。桥为单拱,桥上建丹柱棚式长廓三间,宽两米多,雕龙绘风。桥基用14根40厘米粗的圆木构成桥梁,不要一钉一铆,桥结构十分科学简单,却雅观坚实,远望如一牙儿蚀月。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是我国现存古桥珍品。峦桥、仙桥飞跨一线天上,成为绝景。跨过峦桥,穿林海沿小路东行,再过仙桥,就到了东峰脚下。 从山脚到峰顶的东钟楼,要攀援陡峭曲折、宛如飘带的“十八盘”。人言“不上十八盘,未到灵空山”。由于日久天长,岩石风化,路址更迁,至今山路已变成整30盘、555个台阶。登盘观山、盘盘有景,景景各异,一盘胜似一盘,一景强似一景。登上盘顶,隐约可见沁水南奔。耸立于峰顶的东钟楼,亭阁由四根丹柱支立,飞檐翘角,古色古香。中梁悬一口大钟,撞之轰鸣,声震四方,余音不绝。
东钟楼以南,是苍黄色的“舍身崖”,如切如削。再向南,山峦之中有一四面峭壁的孤峰,峰顶树木葱茏,据说那是李太子初到时结庐的地方,名叫“唐山寨”。还有盖海洞,仙人洞,五龙池,石门,龙尾等20多处景观,山幽水清,云霞缭绕,为天然胜景。古人张震写有一首《游灵空山》诗赞道:“阔步灵空上绝巅,始知名胜不虚传。奇峰路险才通鸟,古寺云深别有天。户外松风涛处处,窗中溪雨雾绵绵。须眉前后真如画,看到浓时万虑捐。”石灿东在《灵空滴翠》中也描绘了“图画天然列眼中”的灵空山:“一色浓徐新水墨,四周环绕翠屏风。末云竞落当阶雨,不霁何来跨涧虹。”这些诗篇毫不夸张地写出了灵空山的神奇与壮美。每到秋日,红叶满山,又为灵空山增添了一份宜人的色彩。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13
高平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南边缘,东与陵川县接壤,西与沁水县毗邻,南连晋城市泽州县,北靠长治,长子两县。东西长41.2公里,南北宽37公里。辖3个办事处,7个镇,15个乡,17个居委会,465个行政村,692个自然村。总人口47.8万人。春秋时称泫氏,战国时为长平,初属韩,后属越。长平之战后秦置高都县。两汉至两晋均为泫氏县。北魏和平五年(464)改泫氏县为元氏县。永安二年(529年)改置建州,设长平郡,领泫氏、高平二县,高平之名始于此。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改高平县为平高县。北齐末又改为高平,泫氏县并入。唐武德元年(618年)于长平置盖州(今高平米山镇),贞观元年(627)废。
之后,高平归属屡变,县名无改。1943年曾将高平东南部划陵高县,抗占胜利后仍归属高平。1958年,高平并入晋城县,1961年恢复高平县。1993年5月撒销高平县,设立高平市;辖区不变。1994年初,撒销城关镇,分设东城区、北城区、南城区3个街道办事处。高平市的版图接近正方形,东、西、北三面环山,状如簸箕,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点为市境东北与长治县交界的金泉山,海拔1391.1米;最低处为河西镇杜村,海拔800米。境内大小河流30余条,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丹河、许河、大东仓河、小东仓河、东大河、永录河等6条。地表水年平均流量3888万立方米,地下水1.49亿立方米。
全市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9.8℃,年平均无霜期为177天,年平均降水量为607.3毫米。全市土地总面积148.7万亩,其中耕地58.65万亩,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坩土、铝土、硫磺、石灰石等。含煤面积271平方公里,地质储量约为161亿吨,已探明储量30亿吨。铁矿储量约1.8亿吨,多为“鸡窝矿”,适于手工开采。硫磺储量约为5.5亿吨。工业支柱产业有:煤炭、冶炼、化工、食品、建材,主要工业产品有:煤、生铁、水泥、铁矿石、铸铁管、化肥,变压器,糠醛,紧固件,棉布、家具、饮料、合成氨、农用挂车,工业链条、散热器、花岗岩板材等。1998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8.54亿元。
黄梨饮料等名牌产品畅销全国。农业高平市是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支柱产业有:种植、养殖、林果、蔬菜等,主要农产品有:玉米、小麦、苹果、黄梨、高梁、谷子、大豆、薯类等。1998年,农业增加值为3.05亿元,粮食总产20.2万吨,农民人均收入2451元。财政金融1998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2.8亿元,财政收入1.5亿元,城乡储畜存款余额21.7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45亿元。商业199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亿元,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964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1.39亿元,国合商业销售额2.9亿元,全市有大中型集贸市场6个。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14
西华公园位于文山县开化镇西华山,于1931年被辟为公园,后经过扩建,增建了险峰、翠峰、伴月等亭阁,并建有“九龙”大型石雕。
36种名贵树木,石壁上刻有虎豹等36种动物图像,石阶也全部修成36级一台,共6台216级,与文山县216个村寨数目相吻合,可以称得上是独具匠心,妙趣横生。
园始建于康熙初年,名西山寺。公园依山而上,山势巍峨峻秀,宕壁陡垂险要,岩洞宽敞如厅、幽然相通。山林碧绿苍翠,山花如霞,楼间雕梁画栋,匾额知鳞。亭台玲珑别致。雅静宜人。乳石晶莹剔透,色彩斑澜,石阶层层叠叠,尤如天梯,池水清澈明亮,静影沉壁。石雕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凭栏远眺。全城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历代文人墨客誉之为“文山大观”。景点分别有险峰、翠峰、伴月、玉升、半山诸亭。稍息宫、静雅轩、聚群堂、曲桥池,七叠岩萦列上下,大型石雕“九龙汇”兀立其中。木兰芬芳。柳影婆婆,紫微争艳,秋桂成林,多姿多色,各成一景。
山,就是一座石灰岩构成的大山之一,它横列36峰,飞崖削壁,由于长期的雨水侵蚀,峰腰群石攒簇,宛如出水芙蓉,叠萼莲葩;峰顶一排排青灰色的石峰,如参差剑鞘,直指蓝天,忠实地护卫着文山城。山上古树横生,野花傲立,使西华山更加险峻秀丽。就在这秀石连云的西华山主峰之腹,有3个山洞,高敞宽阔,状若3只巨眼,因而称“三眼洞”。几百年前,就有人在此依洞建寺。“西山如朝矗云霄,古刹清幽趣颇饶。”乾隆年间,这里就已是人们经常登临游览的处所了。其后,逐渐增修亭台,悬联挂匾,立碑刻石,并改名为“三元洞”。光绪年间,西蜀鲍超,曾撰文刻石说:“文西山高而秀蔚,然而观者其推三元洞乎!四壁天然无斧凿痕,脱尘俗气,真仙境也。蜀之剑阁、峨眉,其雄秀仿佛似之。”
从山脚下仰望半山,只见绿树丛中红亭碧瓦,楼台层叠;沿着林荫间的石磴曲折而上,可在步云楼、五升亭、伴月亭、险峰亭、翠峰亭、聚群堂等处,随意小憩。极目四望,文山坝子尽收眼底,那一幢幢崭新的高楼矗立的城区,那一片片葱绿的田野,那回环曲折的盘龙江,缓缓南去,那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都历历在目。
三元洞内,摩崖题刻甚多,原有的匾联亦不少。郡人李昌智的题联云:“高阁出林端,久坐渐知诸品静;晚霞明岛外,凭临但见众山低。”颇能写出此间意趣。近年来楚图南听到家乡修复三元洞,欣然为《西华公园》题名,并有联云:“文章明道义,山水有清音。”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15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
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
民国二年,宦游山东的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简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侧,建有茶室三间,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碑南二十余米处建有牌坊一座,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另一面刻有“荫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县政府重修并扩建了大槐树公园。
在这里还流传着一些有关迁徙的故事。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山西巡抚张锡銮率卢永祥第三镇兵进攻山西革命军,所到之处肆意抢掠。到洪洞后,士兵来到古大槐树处,纷纷下马罗拜,互相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不但没抢掠,而且将财物供施于大槐树下。大槐树“御灾抗患”之功为人们所称道。
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你若有兴趣,不妨自我查看。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16
在游览完黄山白云风景区,从西海的排云亭往前,下一段云梯般的石阶,穿一段隧道,过一段悬于半空中的栈道,便来到西海峡谷中,这里就是黄山的“梦幻景区”。西海峡谷风景区全长3200米,由登山步道、桥梁、隧洞、栈道和观光缆车等组成。一期工程已建成开放。等到工程全部竣工,该景区将与白云景区接通,可通向黄山西大门钓桥庵,也可实现西海景区——白云景区——天海——光明顶——西海景区的循环,大大提高了黄山风景区的环境容量。
西海大峡谷融峰林景观、峡谷奇观于一体,以奇秀、清幽见长。这里的峰林地貌不同于天都、莲花那样雄伟高耸的“锥状峰林”,也有别于光明顶那样的“脊状峰林”,而是皱褶遍布的“陡悬破碎状峰林”。这里的峰、树比它处小巧灵秀,给人以袖珍的感觉。这里草木繁多,绿意盎然。仰视罗列的奇峰,“仙女”们翘首天外,在绣花、在弹琴,山谷中回荡的悠然风声似她们绵软甜美的歌声。从这里看“飞来石”,少了“飞”的感觉,犹如一口沉稳的大钟。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17
各位团友,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周朝时,山西是唐国的领地。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号为晋。春秋时,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战国时,瓜分了晋国的韩、赵、魏三国,与秦、楚、齐、燕并称为战国七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山西设有太原、上党、河东、雁门、代郡等五郡。到隋时,太原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隋末,李渊父子起兵于太原,建都长安后,把太原尊为“北都”,意即“别都”。五代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和北汉都是以山西为根据地起家。在中国封建社会期间,山西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越是乱世越是显得重要,谁拥有了山西,谁就可以称雄天下。所以,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时期,山西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北部居领先地位。明代时,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开始称为山西。
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还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我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为“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时,大同(当时称平城)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为大唐帝国的北都。元末明初,中原连年战乱,灾荒频繁,而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成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由此而来。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的崛起,著称中外。
大同市、平遥县、代县、祁县、新绛县都是山西历史名城。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18
大家好。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云南省丽江古城、山西省平迢古城和江苏省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在大家可以观赏一下古城的远景和比较完整的外观。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据载:西周时期周宣工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派兵北伐萨犹,并修建了京陵城。京陵城就建在今平远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京陵衬,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这可以说是平遥建城的开端,也是现在乎迢城的前身。从那时起,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历史了。
现在这座平送城始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大约在北魏太武帝朽跋燕时,为避名讳,将原来的平陶县改为乎迢县.并把县治从别处迁到这里。建城时间应该是这以后的事。在湿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她的繁华,也曾多次道受战火的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来的土城墙加高加厚加砖扩建而成的,明清以来虽曾数次维修,但风格未变。
平遥古城内古建筑保存很多,像文庙大成殿、清虚观、市楼、城隆庙、武庙戏台等。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时代风貌。漫步街头,还会看到各种古色古香的院门、院埔、秸雕细刻的古建筑装饰,甚至还能看到门前的接马石桩、下马石等,一派古城风貌。平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辈出。是敢于不顾"满门抄斩"的恐吓、秉笔直书的若名晋代史学家孙盛、以"映雪读书"流传千古的孙康等古代名人,当代已故中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侯外庐、已故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侯秸一、已歇中国文学研究会会长王瑶、着名画家李苟、着名歌唱家郎兰英等都出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平适古城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19
位于运城市区以北10公里鸣条岗的舜帝陵庙,则是华夏儿女寻根祭祖、拜谒舜帝的圣地。舜帝史称虞舜,姓姚,名重华,黄帝的第九代孙,是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被尊崇为五帝之一。舜生于诸冯(今永济市张营乡舜帝村),因品德高尚而被尧选为接班人。继承帝位后,舜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发展经济,安定民生,实施教化,成为后世所敬仰的楷模。舜帝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始祖,他所开创的德孝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舜帝陵庙分为南景北陵两大区,南景区分为舜帝大道、舜帝广场、舜帝公园三部分,北景区则分外城、陵园、皇城三部分。舜帝陵庙神道两旁保存有五株树龄在4000年以上的古柏,且每一棵活柏怀里都抱着一棵死柏,甚为奇特,被称为“夫妻柏”或“连理柏”,东边一株树干形似龙爪,树根形似龙椅,相传当年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休憩,故这棵树又称为龙柏。而舜帝陵上也有一株树形奇特的古柏,已有20__余年历史,五个主枝形似虬龙,民间称为“五子登科”。陵前有两块石碑,上碑刻“有虞帝舜陵”,下碑刻“舜帝陵”。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20
这儿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树有河。这儿有名胜古迹,也有秀丽风景,更有奇珍异宝。这儿是美丽的。每年春天,这里盛开着洁白而清纯的杏花,这里的杏花闻名天下,名扬四海。杏花风韵天成,纯洁无暇,也正像这里的人一样。这儿是雄伟的。远处,黛色的青山绵延起伏,高高耸立,直冲云霄。好似一个个高大雄伟的战士一般,守卫着祖国的边疆。这儿是古老的。这里有着许多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比如: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乔家大院。这些都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更是不可缺少的旅游景点。这些文化遗产有着古老的气息,如果你来这里观光的话,就好像穿越到了古代一般,感受一下古代的气息。这儿是纯朴的。就像这里的人一样,如白云般纯洁,像黄土般朴素。你不要看不起他们老土,这里的人虽然老土,但是,他们的心地却是如此的善良,他们的灵魂又是别样的纯朴。
这里是名人诞生的地方。着名诗人白居易、王维,便是在这里诞生的。大家对白居易和王维这两位大诗人一定不陌生吧?他们的诗句优美而充满文雅气息,可谓的经典。还有《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四大美女中,拥有闭月羞花之貌的貂蝉,这些人都是诞生在这里的。原来,这里不但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宝库,也是名人聚集的圣地啊!这里的特产丰富多彩。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有的特产,这里也不例外。要问这里有什么特产,那可多了!这里有:甜蜜蜜的杏脯、时酸时甜的大红杏、调味佳品陈醋、黄灿灿的小米、美味的刀削面等等,这里的特产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听到这里,大家肯定心动了吧,一定很想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吧?那我就会骄傲的告诉你:这里,便是我的家乡——魅力山西。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21
中国的关帝庙很多,但以解州关帝庙为最大。因为关公是解州镇常平村人,所以这座庙宇又被称为“武庙之祖”。它与山东曲阜孔子家乡的“孔庙”,一文一武,遥相呼应,构成传统文化文武崇拜的两脉之源。
解州关帝庙,南临巍峨秀丽之中条山,东依万顷碧波之银湖(盐池),它创建于隋代初年,宋代进行过扩建,明代毁于地震,清代乾隆年间重修。是我过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建筑技艺最精湛的关帝庙。庙院南北长700余米,东西宽200余米,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各种房屋200余间,规模巨大,气势恢弘,颇具王宫气派。庙宇布局分南北两大部分,南为结义园,北为正庙。正庙又分前后两院,前为庙堂,后为寝宫,构成传统的“前朝后寝”格局。
端门是个纯砖结构的建筑,位于全庙中轴线的最南端,其造型古朴厚重,中门较高,左右略低。中门上书“扶汉人物”,表明关羽是匡扶汉室的英雄人物;右门上书“精忠贯日”;左门上书“大义参天”,巧妙地将关羽立身处世的“忠”,“义”二字,融入联语之中。
端门对面的这一琉璃影壁,图案是清朝宣统年间烧制的,画面自上而下分为天,地,海三界,主体是四条蟠龙遨游飞动,衬以凤凰,麒麟,玉兔等祥禽瑞兽,流光溢彩,华贵典雅。我国龙壁一般有九条蟠龙,而关帝庙只有四条,这是因为关羽是死后才被封帝的,“四”与“死”谐音,暗喻关羽不同于一般的真命天子。
门前交叉斜竖着的这三根铁柱,俗称“门档”,也叫“挡众”。它提醒人们,到此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显示圣庙的威严。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22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后计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现第16至20窟就是“昙曜五窟”。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494)迁洛前。据《水经注》记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
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最小的佛像2公分。最大的高达17米,多为神态各异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生动活泼,琳琅满目。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与亚洲国家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云冈第五、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洛前约465——494年开凿的一组双窟。庙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第五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令人目不暇接。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
云冈第七、八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部,为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第二期开凿较早的石窟。七窟前现存的木构建筑,是清顺治八年(1651)修建。七、八窟平面均为长方形,窟内布局上下分层,左右分段。七窟后室北壁上层天幕龛的中央,雕一交脚弥勒菩萨像,坐于狮子座上,左右备一倚坐佛像,边为二胁侍菩萨。内容仍为三世佛,且出现了造像组合。下龛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壁与窟顶相接处雕一排伎乐人像,各执乐器演奏。东西两壁对称开凿,壁与顶部相接处雕一排千佛。下分四层雕有八个不同的佛龛。南壁凿有一门一窗,左右两侧各雕四个佛龛。门窗间有六个供养人和伎乐天人像。明窗内雕菩萨和禅定比丘。内拱内雕力上、0天王和飞天。顶部分格雕平棋,中为团莲,周雕飞天,把整个窟顶装饰得花团锦簇。第七、八窟与前期窟群比,在形制、内容、造像构成、题材等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化,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洪流。
昙曜五窟现编号第16——20窟,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据《魏书·释老志》载:“和平初,……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模,雕刻五尊大像。这五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形制上共同特点是外壁满雕千佛,大体上都摹拟椭圆形的草庐形式,无后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过去、未来、现在),主佛形体高大,占窟内主要位置。
第16窟本尊释迦立像高13.5米,而相清秀,英俊潇洒。第17窟正中为菩萨装的交脚弥勒坐像,高15.6米,窟小像大,咄咄逼人。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23
欢迎大家来太原旅游!在游览太原的景点名胜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太原和历史上的太 原。
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枢纽。太原市位于山西中部,辖3县1市6区,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16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80万,其中市区人口160多万。太原东、西、北三面环山,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过,把市区劈为两半。而5座风格迥异的大桥又将东西两岸紧紧连在一起。市内高楼商厦比肩耸立,绿地公园散落有致,草坪树带随街延伸,尽显壮观的现代都市气派。顺便告诉大家,太原的街道极为规范,凡南北走向皆称路,如建设路、五一路、并州路、解放路、平阳路、新建路、桃园路、滨河路;凡东西走向均叫街,如迎泽大街、府东府西街、双塔东西街、胜利街、西矿街、学府街。使行人倍感方便,断无迷失方向之忧。城周四郊,绿野平畴河渠交错,地肥水美物产丰饶。清徐葡萄、晋祠大米、老陈醋都是四海享誉的名产。晋祠、天龙山、崛围咽山等景观雄奇壮丽,各具风采。因此,古来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
太原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古城。传说太原这块地方属于尧帝的子孙所受封的唐国,所以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姬虞于唐,便称唐叔虞。到唐叔虞的儿子这一代,改国号为晋。但当时晋国的中心在今天的晋南冀城一带,直到公元前6世纪初晋国的势力才扩展到太原一带。太原古称晋阳,奠基于春秋末期。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初,晋国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和尹择在晋水之北筑城,取名晋阳,其位置约当今天太原市晋源镇的古城营村。赵氏家族以晋阳为据点积蓄势力,奠定霸业。
公元前453年,掌握晋国大权的智伯联合韩、魏攻打赵襄子。赵凭借晋阳高城深池固守,使智氏难以得手。智伯急中生智,发现晋水从龙山那边流来绕城而过,便想出水攻之计,遂掘渠引晋水欲灌晋阳,这便是晋桐智伯渠的来历。赵襄子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里应外合,共灭智氏,瓜分其地。至此,晋国之地悉为赵、韩、魏三卿所占,史称“三家分晋”,因有“三晋”之说。到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赵、韩、魏三者的诸侯国地位,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三强,而赵国的都城就是晋阳。晋阳作为赵国首都历17年,公元前386年赵迁都河北邯郸。但赵氏在晋阳的基业已逾百年。
战国后期,秦国屡败赵国,随之在晋阳一带置太原郡,治所设在晋阳。需要说明的是,太原本义为广阔的平原,战国之前泛指汾河流域的平原地带,秦置太原郡之后,太原作为行政名称固定下来。从此,太原即指古之晋阳,晋阳亦指今之太原,二者通用。
汉朝太原为北方重镇,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在晋阳置并州刺使部,统领太原、上党等六郡。从此太原又称并州。并州之名可能源于太原位于东西两道山脉之间,两山平行谓之并。
西晋末年,并州刺使刘琨为了防御匈奴的侵袭,扩筑晋阳城,使之成为城墙高13米,周长14公里的大城市。东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大乱,太原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交替攻占。直到公元396年,北魏40万大军攻人晋阳,复置太原郡,古城才得到较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并且成为北魏南下河南、东出河北的重要基地。
北魏权臣高欢于532年在太原设大丞相府,并营造了规模宏大的晋阳宫,太原被称为“别都”。高欢之子高洋取代北魏建北齐后,虽定都于邮城(河北临漳),但对其发迹之地太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在27年间建起大明宫,兴修12院,其辉煌壮丽程度远远超过首都邮城。高洋还在太原西山凿佛龛、雕佛像、建佛寺,在晋水源头修鱼沼飞梁。太原面貌为之一新。
太原的黄金时代是隋唐两朝。隋场帝杨广在即位前被封晋王,视太原为“发样之地”,称帝后在太原大兴土木。先在北齐晋阳宫外筑起高13米、周3.5公里的新城,后又在新城西边筑起高13米、周4公里的仓城,接着又建造了第二座晋阳宫。在此同时,隋场帝还征调数十万民工开山筑路,修成由太原到京师长安和宁武管涔山避暑行辕汾阳宫的两条驰道,太原的交通更加方便。
隋朝短暂,很快被唐朝取代。而兴唐的李渊父子便是从太原开基立业的。唐高祖李渊曾长期任隋朝的山西河东抚尉使、太原留守等职。唐太宗李世民的青年时期也是在太原度过,被人称为“太原公子”。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李渊父子于公元617年誓师晋阳,当年11月便攻人长安,建立唐王朝。太原这段特殊历史使它拥有仅次于长安的重要地位。先被定为“北都”,后又改名“北京”,最后又恢复为“北都”。太原城也随之大大扩展。据新旧《唐书》记载,唐代晋阳已经成为横跨汾河两岸、由三座城池联接组成的大都市。西城在汾水西岸,也称府城或州城,高13米,周长21公里,内里包括宫城、大明城、新城、仓城四座小城,把北齐和隋代的宫殿全部囊括进来。东城在汾河东岸,为贞观名臣李副主持修筑。因东城内井水苦涩,难以饮用,又修筑了引水工程“晋渠”,将晋水从西城外架槽引入东城。东西两城之间,跨汾河又有一座“跨水联谍”的中城,把东西两城连为一体,故又称“连城”,是则天武后时并州长史崔神庆主持兴建。晋阳三城,虽各有城池,又浑然一体,共有城门24道,进退攻守彼此呼应,互为依托,风格独特。
唐末五代天下由治而乱,名城晋阳也几易其主。先是后唐的“西京”,随后继为后晋、后汉、北汉的“国都”,这里的动静治乱直接影响到北国与中原。从北齐高洋父子,隋朝杨广,唐朝李渊父子,到五代三主(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塘、后汉刘知远)及北汉的刘祟,这一个个所谓“真龙天子”都是从太原起家夺取天下。太原可以说是藏“龙”卧“虎”之地,故又有“龙城”之称。 晋阳城易守难攻。宋王朝建立已数十年,但晋阳仍在北汉刘氏手中,直到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第二代天子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围城攻打近半年,北汉主刘继元出城投降,宋朝才算攻取晋阳。宋太宗一则仇视晋阳军民的顽强抵抗,二则惧怕别人再踞晋阳成“龙”,便下令焚毁晋阳城,并引汾水、晋水淹灌废墟,进而使历时1400多年的晋阳古城毁于水火。流离失所的城中百姓纷纷外迁,其中不少人移居汾河东岸的唐明镇。
太原毕竟是北方战略要地,毁掉旧城之后必须再建新城。公元982年,焚灌晋阳后不到三年,宋朝大将潘美便奉旨扩展唐明镇,筑起周围10多里的土城,这便是现在太原城区雏型,太原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宋朝统治者避讳“晋阳”、“太原”旧名,便在这座扩大后的土城设置了阳曲县,从此太原又有“阳曲”之称。需要说明的是,赵光义为斩断“龙脉”,杜绝太原再出真龙天子与其争夺江山,就把太原的街道大都设计成“丁”字形,取“钉”之谐音,以钉死龙脉。如今太原仍有一些丁字街口。新建的太原发展很快,到宋代中期,太原又成为一座商贸发达、风光秀丽的北方名城,被誉为“锦绣太原城”。
宋朝后期及金元两代,北方又是乱世,太原城又遭战火之劫。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漳的北伐军进入太原时,这里已是一座人烟罕见的空城了。洪武三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漳封他的三儿子朱棡为晋王,坐镇全国九边重镇之首的太原,经略北边防务。朱棡命永平侯谢成扩建城池,谢成在宋城基础上向东南北三面扩展,建成周12公里、高12米的砖城,城上建4座角楼、8座门楼、92座敌楼。至今太原许多地名仍沿用当时城门名,如大南门、小东门、大北门、旱西门等。 清代以太原为山西省会。民国时期始设太原市(1927年)。到1949年解放前夕,太原城区面积为30平方公里,人口20余万。解放后近半个世纪,太原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拥有160万市民的大都市,而且是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太原作为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历史上名家辈出。春秋时代有著名建筑家董安于,行侠好义的豫让;魏晋时期有史学家王沈、王助,文学家孙绰;唐代有著名诗人王之涣、王翰、王昌龄、白居易;宋代有书画家米芾;金代名诗人李汾,元代戏曲家乔吉,明代文学家罗贯中,清代著名学者傅青主、阎若琚等,均对中华文化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太原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保存至今的如晋祠古建筑群,天龙山及龙山石窟雕像,祟善寺、双塔寺、净因寺、多福寺、文庙、纯阳宫等,均具有很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理想的旅游场景,让我们逐一加以品味。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24
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枢纽。太原市位于山西中部,辖3县1市6区,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16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80万,其中市区人口160多万。太原东、西、北三面环山,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过,把市区劈为两半。而5座风格迥异的大桥又将东西两岸紧紧连在一起。市内高楼商厦比肩耸立,绿地公园散落有致,草坪树带随街延伸,尽显壮观的现代都市气派。顺便告诉大家,太原的街道极为规范,凡南北走向皆称路,如建设路、五一路、并州路、解放路、平阳路、新建路、桃园路、滨河路;凡东西走向均叫街,如迎泽大街、府东府西街、双塔东西街、胜利街、西矿街、学府街。使行人倍感方便,断无迷失方向之忧。城周四郊,绿野平畴河渠交错,地肥水美物产丰饶。清徐葡萄、晋祠大米、老陈醋都是四海享誉的名产。晋祠、天龙山、崛围咽山等景观雄奇壮丽,各具风采。因此,古来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
太原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古城。传说太原这块地方属于尧帝的子孙所受封的唐国,所以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姬虞于唐,便称唐叔虞。到唐叔虞的儿子这一代,改国号为晋。但当时晋国的中心在今天的晋南冀城一带,直到公元前6世纪初晋国的势力才扩展到太原一带。太原古称晋阳,奠基于春秋末期。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初,晋国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和尹择在晋水之北筑城,取名晋阳,其位置约当今天太原市晋源镇的古城营村。赵氏家族以晋阳为据点积蓄势力,奠定霸业。
公元前453年,掌握晋国大权的智伯联合韩、魏攻打赵襄子。赵凭借晋阳高城深池固守,使智氏难以得手。智伯急中生智,发现晋水从龙山那边流来绕城而过,便想出水攻之计,遂掘渠引晋水欲灌晋阳,这便是晋桐智伯渠的来历。赵襄子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里应外合,共灭智氏,瓜分其地。至此,晋国之地悉为赵、韩、魏三卿所占,史称“三家分晋”,因有“三晋”之说。到公元前4XX年,周天子正式承认赵、韩、魏三者的诸侯国地位,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三强,而赵国的都城就是晋阳。晋阳作为赵国首都历17年,公元前386年赵迁都河北邯郸。但赵氏在晋阳的基业已逾百年。
战国后期,秦国屡败赵国,随之在晋阳一带置太原郡,治所设在晋阳。需要说明的是,太原本义为广阔的平原,战国之前泛指汾河流域的平原地带,秦置太原郡之后,太原作为行政名称固定下来。从此,太原即指古之晋阳,晋阳亦指今之太原,二者通用。
汉朝太原为北方重镇,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XX年)在晋阳置并州刺使部,统领太原、上党等六郡。从此太原又称并州。并州之名可能源于太原位于东西两道山脉之间,两山平行谓之并。
西晋末年,并州刺使刘琨为了防御匈奴的侵袭,扩筑晋阳城,使之成为城墙高13米,周长14公里的大城市。东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大乱,太原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交替攻占。直到公元396年,北魏40万大军攻人晋阳,复置太原郡,古城才得到较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并且成为北魏南下河南、东出河北的重要基地。
北魏权臣高欢于532年在太原设大丞相府,并营造了规模宏大的晋阳宫,太原被称为“别都”。高欢之子高洋取代北魏建北齐后,虽定都于邮城(河北临漳),但对其发迹之地太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在27年间建起大明宫,兴修12院,其辉煌壮丽程度远远超过首都邮城。高洋还在太原西山凿佛龛、雕佛像、建佛寺,在晋水源头修鱼沼飞梁。太原面貌为之一新。
太原的黄金时代是隋唐两朝。隋场帝杨广在即位前被封晋王,视太原为“发样之地”,称帝后在太原大兴土木。先在北齐晋阳宫外筑起高13米、周3.5公里的新城,后又在新城西边筑起高13米、周4公里的仓城,接着又建造了第二座晋阳宫。在此同时,隋场帝还征调数十万民工开山筑路,修成由太原到京师长安和宁武管涔山避暑行辕汾阳宫的两条驰道,太原的交通更加方便。
隋朝短暂,很快被唐朝取代。而兴唐的李渊父子便是从太原开基立业的。唐高祖李渊曾长期任隋朝的山西河东抚尉使、太原留守等职。唐太宗李世民的青年时期也是在太原度过,被人称为“太原公子”。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李渊父子于公元617年誓师晋阳,当年11月便攻人长安,建立唐王朝。太原这段特殊历史使它拥有仅次于长安的重要地位。先被定为“北都”,后又改名“北京”,最后又恢复为“北都”。太原城也随之大大扩展。据新旧《唐书》记载,唐代晋阳已经成为横跨汾河两岸、由三座城池联接组成的大都市。西城在汾水西岸,也称府城或州城,高13米,周长21公里,内里包括宫城、大明城、新城、仓城四座小城,把北齐和隋代的宫殿全部囊括进来。东城在汾河东岸,为贞观名臣李副主持修筑。因东城内井水苦涩,难以饮用,又修筑了引水工程“晋渠”,将晋水从西城外架槽引入东城。东西两城之间,跨汾河又有一座“跨水联谍”的中城,把东西两城连为一体,故又称“连城”,是则天武后时并州长史崔神庆主持兴建。晋阳三城,虽各有城池,又浑然一体,共有城门24道,进退攻守彼此呼应,互为依托,风格独特。
唐末五代天下由治而乱,名城晋阳也几易其主。先是后唐的“西京”,随后继为后晋、后汉、北汉的“国都”,这里的动静治乱直接影响到北国与中原。从北齐高洋父子,隋朝杨广,唐朝李渊父子,到五代三主(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塘、后汉刘知远)及北汉的刘祟,这一个个所谓“真龙天子”都是从太原起家夺取天下。太原可以说是藏“龙”卧“虎”之地,故又有“龙城”之称。
晋阳城易守难攻。宋王朝建立已数十年,但晋阳仍在北汉刘氏手中,直到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第二代天子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围城攻打近半年,北汉主刘继元出城投降,宋朝才算攻取晋阳。宋太宗一则仇视晋阳军民的顽强抵抗,二则惧怕别人再踞晋阳成“龙”,便下令焚毁晋阳城,并引汾水、晋水淹灌废墟,进而使历时1400多年的晋阳古城毁于水火。流离失所的城中百姓纷纷外迁,其中不少人移居汾河东岸的唐明镇。
太原毕竟是北方战略要地,毁掉旧城之后必须再建新城。公元982年,焚灌晋阳后不到三年,宋朝大将潘美便奉旨扩展唐明镇,筑起周围10多里的土城,这便是现在太原城区雏型,太原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宋朝统治者避讳“晋阳”、“太原”旧名,便在这座扩大后的土城设置了阳曲县,从此太原又有“阳曲”之称。需要说明的是,赵光义为斩断“龙脉”,杜绝太原再出真龙天子与其争夺江山,就把太原的街道大都设计成“丁”字形,取“钉”之谐音,以钉死龙脉。如今太原仍有一些丁字街口。新建的太原发展很快,到宋代中期,太原又成为一座商贸发达、风光秀丽的北方名城,被誉为“锦绣太原城”。
宋朝后期及金元两代,北方又是乱世,太原城又遭战火之劫。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漳的北伐军进入太原时,这里已是一座人烟罕见的空城了。洪武三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漳封他的三儿子朱棡为晋王,坐镇全国九边重镇之首的太原,经略北边防务。朱棡命永平侯谢成扩建城池,谢成在宋城基础上向东南北三面扩展,建成周12公里、高12米的砖城,城上建4座角楼、8座门楼、92座敌楼。至今太原许多地名仍沿用当时城门名,如大南门、小东门、大北门、旱西门等。 清代以太原为山西省会。民国时期始设太原市(1927年)。到1949年解放前夕,太原城区面积为30平方公里,人口20余万。解放后近半个世纪,太原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拥有160万市民的大都市,而且是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太原作为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历史上名家辈出。春秋时代有著名建筑家董安于,行侠好义的豫让;魏晋时期有史学家王沈、王助,文学家孙绰;唐代有著名诗人王之涣、王翰、王昌龄、白居易;宋代有书画家米芾;金代名诗人李汾,元代戏曲家乔吉,明代文学家罗贯中,清代著名学者傅青主、阎若琚等,均对中华文化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太原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保存至今的如晋祠古建筑群,天龙山及龙山石窟雕像,祟善寺、双塔寺、净因寺、多福寺、文庙、纯阳宫等,均具有很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理想的旅游场景。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25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欢迎大家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旅游观光, 现在 非常欢迎大家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旅游观光, 我们正行进在忻州至五台山的公路上, 利用行车时间我先向大家介绍 我们正行进在忻州至五台山的公路上, 一下五台山概况。 一下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 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 有小部分 部, 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 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平, 余里。 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平,周边达 500 余里。五台山的壮美风景在于 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 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 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 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 东西南北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 东西南北 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平台, 所以叫五台山。 五台的海拔 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平台, 所以叫五台山。 米以上, 高度多在 2700 米以上, 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 3058 米, 为华北第一高 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 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 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 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植被 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 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 地。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有“四关一门”与外部 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 四关一门” 相通。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 相通。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 县,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 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 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 州和太原。 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 那么五台山是如何成为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 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 68 年), 印度两位高僧摄摩 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
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 怀腹地, 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 返回洛 怀腹地, 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 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 明帝准奏颁旨, 在五台山修建 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 明帝准奏颁旨, 了大孚灵鹫寺, 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 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 了大孚灵鹫寺, 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 最早的佛寺之一, 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 从此五台山的佛寺越来 最早的佛寺之一, 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 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五台山已有寺庙 200 多处,唐代 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 多处, 360 多处, 余人。但由于唐武宗、 更达到 360 多处,有僧尼 3000 余人。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两次大 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 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宋、元、明、清,五台山的佛寺 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清朝的康熙、乾隆、 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时寺庙已近 104 处。清朝的康熙、乾隆、 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 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 到清末, 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 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 到清末, 五台山共有寺庙 122 处,其中青庙(汉传佛教寺院,住和尚)97 处, 其中青庙(汉传佛教寺院,住和尚) 黄庙(藏传佛教寺院,住喇嘛) 多人。 黄庙(藏传佛教寺院,住喇嘛)15 处,僧尼 1000 多人。 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 五台山现有寺庙 50 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 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 香火最为旺盛的。 而且五台山的佛寺, 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 香火最为旺盛的。 而且五台山的佛寺, 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式 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 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 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 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 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另外, 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另外,寺内佛教造 像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 像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 欣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 欣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 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 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东冶镇西北 10 余里便是我们这次五台之 行的第一个游览点——南禅寺。 行的第
一个游览点——南禅寺。 ——南禅寺南禅寺: 南禅寺到了。 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 首先游览这座古刹, 南禅寺: 南禅寺到了。 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 首先游览这座古刹, 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 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 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 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 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 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 ——大佛殿 大家可能知道, 大家可能知道, 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 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 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 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 35 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 284 70%以上。 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 106 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 70%以上。 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 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 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 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 最为古老。 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 庙宇坐北朝南, 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 寺旁渠水环绕, 林木繁茂, 庙宇坐北朝南, 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 寺旁渠水环绕, 林木繁茂, 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 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 经存在了 1200 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 3000 多平方米,南北长 多年。寺院并不大, 多平方米, 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 60 米,东西宽 51 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 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 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 而内里却是一大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 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 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 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 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 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 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 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 四个 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 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 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 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 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 中三年( 中三年(公元 782 年),距今已有 1217 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 筑的老大哥。 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
。 殿内的塑像都是 筑的老大哥。 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 殿内的塑像都是 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 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 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 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 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 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 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 或者 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 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迎 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 个个神态自若, 表情逼真, 若动若静, 叶, 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 个个神态自若, 表情逼真, 若动若静, 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 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 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 同样颇具艺术价值。 四周嵌有砖雕 70 幅, 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 同样颇具艺术价值。 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 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 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 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 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 走出大佛殿, 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 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 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 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 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 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 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 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 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 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 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 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 为破坏。 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 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 为破坏。 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 的保存。 解放后, 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 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的保存。 解放后, 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 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
到了更好的保护。 更好的保护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 下面我带大家去欣赏与南禅寺齐名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 的另一处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的另一处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佛光寺 佛光寺:这就是在佛刹中被誉为“中华瑰宝”的佛光寺, 佛光寺:这就是在佛刹中被誉为“中华瑰宝”的佛光寺,它是一 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佛教寺院。佛光寺东、 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佛教寺院。佛光寺东、南、北三面环山,惟 北三面环山, 西向开阔, 西向开阔, 寺因山势而建, 寺因山势而建, 坐东朝西, 坐东朝西, 整个寺区松柏苍翠, 整个寺区松柏苍翠, 殿宇巍峨, 殿宇巍峨,环境清雅;寺院布局疏朗,排列有序。 环境清雅;寺院布局疏朗,排列有序。寺内有北魏以来的建筑和许多 文物古迹,这在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1961 年,佛光寺被国务院公 文物古迹,这在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讲到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布为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不能不提起它的发现者——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 我们不能不提起它的发现者——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近代思想家 ——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 梁启超之子)先生。 梁启超之子)先生。 年的夏天,梁思成先生等四位教授,兴匆匆地来到五台, 1937 年的夏天,梁思成先生等四位教授,兴匆匆地来到五台, 在这之前,他们曾去了敦煌,在绚丽多彩的众多壁画中,有一幅五台 在这之前,他们曾去了敦煌,在绚丽多彩的众多壁画中, 山图,特别引起他们的注意 画面上,古刹林立,游人不绝, 山图,特别引起他们的注意:画面上,古刹林立,游人不绝,还有一 座不曾见到过的宝塔…… 座不曾见到过的宝塔…… 在佛光寺,梁思成教授找到了这座塔,与画上的一模一样, 在佛光寺,梁思成教授找到了这座塔,与画上的一模一样,1400 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健在!它是北魏遗物,双层六角,上实下空, 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健在!它是北魏遗物,双层六角,上实下空,绳 纹切砖,有印度的束莲柱。它不仅是我国古建筑的珍品,也是中国和 纹切砖,有印度的束莲柱。它不仅是我国古建筑的珍品, 印度古代文化交流的纪念碑。 大大出乎梁思成所料的, 就是除了这 祖 “ 印度古代文化交流的纪念碑。 大大出乎梁思成所料的, 师塔” 整个佛光寺都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通过精心研察, 师塔”,整个佛光寺都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通过精心研察,测 都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 量绘图, 写出了论文 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荟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26
女土们、先生们:
周末闲暇时,您是否常与家人、朋友到公园游玩呢?今天,我将带大家到别具特色的森林公园去一游,相信您一定会体验到以前所未曾体验到的乐趣。
老顶山森林公园位于长治市东北部,距城中心约7公里,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该园东西宽约3公里,南北长约8公里,森林覆盖率为68%,公园内有五峰,俗称五顶,由北向南依次为老顶、梳妆顶、玉皇顶、奶奶顶和新顶。五顶之中,老顶海拔最高,为1378米,由此冠称“老顶山”。这里属暖温带气候,自然资源丰富,辟有老顶山风景旅游区,神农峰名胜旅游区,林业科研考察区和动物养殖观赏区四大景区。有的景区正处于开发建设之中。1983年被确定为山西省省级森林公园,1993年又被划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无论四季与朝夕,这里都各具气象,各有情致,冬春瑞雪纷飞青山素裹,秋夏千林尽染百草峥嵘。一会儿,我将带大家一同走进美丽的森林公园,去领略它的绚丽壮观,它的雄奇多姿。
进入园区,青松翠柏,果树连片,山花烂漫。森林中植物种类繁多,药用、经济、油料植物应有尽有。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属国家保护鸟类有游隼、苍鹰、红腹角雉等,这些小生灵,为公园增添了许多的野趣和勃勃生气,但愿我们能多碰到些可爱的小动物。
各位朋友,我们首先要登500米长的台阶到新顶半山腰的南崖宫参观一下。南崖宫依山而建,其门为阁楼式,栩栩如生的彩龙盘旋于四根丹柱上,双层斗拱四挑,施琉璃脊兽。请大家随我走入这一天然岩洞中,它宽24米,深15米,高6米,正面塑吕祖像,两侧为罗汉众神像。沿着洞旁的台阶,我们可以走上一座二层六角秀美玲珑的亭子,小超一下。再往上走至新顶之巅,是风雨楼,俗称观景楼,青石座台,共3层,上下有石阶相通,二、三层楼上前后各有大红明柱八根,周围砌有石栏,整个建筑雕梁画栋,气势宏大。风起云涌,松涛怒吼时,站在这里,你会真切地体会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境界。再看四周这石刻天成的黑虎卧岗以及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峰峰岭岭,你会觉得平日的忧郁烦恼及尘世纷争全都没有了,有的只是透心的清爽和舒畅,仿佛所有的意念刹那问全都融入了眼前这美不胜收的风景之中,融入这大自然毫无雕饰的温馨之中了。
在碧霞峰以西的山场,建有滴谷寺,也称神农庙,始建于东晋,明、清时期多次重修。寺周围原有5座寺院,后被毁,院内散存宋、明、清柱基、经幢等。今天,这里已成为老顶山林场办公之所。在办公楼西墙下,有一景点为古寒泉。石砌券洞护住泉眼,额嵌楷书“古寒泉”三字,泉水从雕刻的石龙嘴中流出,下有圆形石凿小井。相传,在建造寺院时,石龙嘴里昼夜不停地往外滴谷,更为奇妙的是,龙嘴里流出的谷子随寺院人员的增减而增减。在快要竣工时,每天在龙嘴旁接谷的小和尚,嫌谷子的流速太慢,就拿起木棒在龙嘴里捅了几下,谁知这一捅捅出了麻烦,龙嘴里钻出一对白鸽向远方飞去,龙嘴里也不再滴谷,而流成泉水了。这泉水富含矿物质,清凉甘醇,舒肺爽口,您不想尝尝吗?
最后,我们到百谷山的主峰玉皇顶参观炎帝铜像。相传,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炎帝神农氏曾在这里“尝百谷、制耒耜,教民耕种”,首先在这里完成了人类由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重大变革。老顶山有关炎帝的传说及炎帝活动的遗迹很多,以炎帝为中心的开发,使者顶山成为始祖之山,其文化源远流长,吸引了海外侨胞前来寻根祭祖,可与山西洪洞大槐树相媲美。为纪念炎帝,文物管理部门投资500多万元,塑造了炎帝铜像,总重量100吨,由我国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设计,1990年9月1日奠基,1995年10月安装完成。
请看铜像左侧这一巨型石碑,它长6米,高3米,携刻着关于炎帝在此创立光辉业绩的碑文。放置铜像的平台用汉白玉栏杆围绕,四周砌有护坡。铜像总高39米,其中,像高25米,基座高14米,宽24米,长29米。基座又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三层,每层高2米,表面为白色花岗岩贴面,有台阶相通;第二部分为展厅,外高8米,红色花岗岩贴面,正面镶着长8米,高5米的铜板敷设的牛头浮雕。您知道为什么要刻牛头吗?因为炎帝氏族是以牛作为他们的“图腾”,也就是他们的氏族保护神的,这里也隐含着炎帝驯养家畜,开创农业的不朽贡献。基座上的炎帝铜像为全身站立像,披发、赤臂,上身着兽皮,下身以树叶相遮,微微抬起的双手捧着一捆谷穗,其面部神态庄严肃穆,气度非凡,是以一个神化了的人的形象设计,突出体现了对先祖的崇拜和敬仰。铜像面向着长治市区的方向,仿佛我们的祖先炎帝仍在关切地注视着他的子孙后代。
我们由基座后的台阶进入展厅。这里以图片、文字说明、实物等形式,展示了炎帝在此开创人类古代农业文明的伟大贡献。炎帝铜像中间是空的,沿旋梯可上至炎帝胸部谷穗处,这里是一个可容纳20人站立的观景平台,站在如此高度,上党盆地远近景物,尽收眼底,城廓、农舍、高楼、田园,可谓气象万千,让人油然而升腾出一种伟大而谦恭的情愫,一种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各位朋友,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再看我们的祖先——炎帝一眼,让我们这些有着相同血缘的炎黄子孙共同努力,把我们的祖国母亲装扮得更加美丽。欢迎您再来游览!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27
庞泉沟风景区是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交城县城西北一百公里的关帝山腹部。是以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部分,也是黄土高原上难得的一片绿洲。
保护区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4.5公里,总面积达14430.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区内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在三到四度,相对湿度为6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八百毫米左右。
区内峰峦叠嶂,林木参天,溪水潺潺,有植物60余科500余种,其中药材达200种以上,也是珍禽异兽栖息繁殖的良好场所。鸟类有15目40科150余种,兽类6目11科80余种,两栖爬行类10余种,昆虫上千种,菌类5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二级保护动物金钱豹、黑颧、金雕等。是人们避暑、疗养、旅游、度假的良好场所。
孝文山海拔2830米,是关帝山主峰,也是保护区内最高山峰,以华北落叶松著称全国。登峰远眺,一览众山小,翠绿荡漾,云雾缥缈,令人心旷神怡。东侧为海拔2670米的云顶山,山顶草甸平坦、辽阔,黎明观日出,更令人感慨万分,留恋忘返。尤为壮观的是夏日“天门瑞气”,雨后乍晴,茂密的森林中水气蒸腾,在林海上空飘荡的气团被夕阳斜照,与青翠欲滴的山林反光相映成辉,五颜六色,岚气弥漫。
在交城与方山的分水岭上有一六角攒尖亭屹立,黄琉璃瓦作,庄重典雅,檐下悬有“文源晚翠”横匾。站在亭中放眼观望,松涛滚滚,青山相叠,位于西北方向的“笔架山”形象逼真,山势险峻,怪石嶙峋,满山青松清秀挺拔,别有风趣。
山脚下大沙沟内水声轰鸣,一股清泉从陡岩悬石上飞流直下而为文源,被树叶撕碎的光斑照耀在瀑布上璀璨耀眼,瞬息万变。掬一口饮之甜润凉爽,飘飘欲仙。不远处三株巨松一字排开,顶天立地,形似宝塔昂然屹立,树梢的松球随风摇动,恰似塔上悬挂的风铃,俗称“古树宝塔”,与“龙泉飞瀑”相映成趣,风景迷人。
还有“雄狮夕照”、“凤凰视塔”等数十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使你惊叹大自然是何等的博大精深和奥妙无穷。游人纷至沓来,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和旅游观光,获益匪浅。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28
襄汾县位于山西省临汾盆地南端,东邻浮山、翼城两县,南与曲沃县、候马市、新绛县接壤,西傍乡宁县,北靠临汾市。地理座标为东径111°40′55,北纬35°40′05至36°03′20。县境南北长39.3公里,东西长约26.5公里,总面积1034平方公里。 襄汾县共有耕地58150公顷,其中平地约占75%,梯田约占20%,山地仅占5%,是临汾市的平川大县之一。由于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质肥沃,发展农业生产得天独厚,素有“金襄陵、银太平”之称,曾被国家确定为粮棉生产基地县。
主要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高梁、谷子、黍子、黄豆、黑豆、绿豆、豌豆、小豆、棉花、油菜、芝麻、葵花、红薯、蔬菜、药材等。1985年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1995年被省政府授予“实现基本绿化达标县”。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逐渐形成了“稳粮棉,蔬菜果业齐发展”的多元化农业生产新格局。1999年,在遭受旱、虫等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食生产仍然夺得好收成。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3.31千公顷,总产量达213180吨,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0千公顷,总产量为142262吨;油料产量5519吨,比上年增长18.2%;蔬菜产量44443吨,比上年增长11.4%。
种植业产值42824万元(现价),占农业总产值51039万元的84%。林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县四旁植树1320万株,建设农田林网3300公顷,有林地面积9266公顷,营造防护林400公顷,绿化率达24.6%,农村人均林果收入384元,占全县人均收入21%。 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工作,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通过组建企业集团,破产重组,全面推广“邯钢”、“山焦”管理经验,狠抓技术革新,挖潜改造开发新产品,从而增强了企业的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1997年,以党的__大精神为指针,对县营工业进行了全面改制,公有制形成了多种实现形式,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效益不断提高。99年全国进入新的结构调整时期,新一轮产业升级的竞争全面展开,县委、县政府适应这一形势,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确定了“扶持壮大一批,发展新上一批,改造转产一批,淘汰取缔一批”的“四个一批”的结构调整工作思路,促进了工业运行质量稳步提高。1999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上10.1亿元,比上年增长7.8%。乡镇企业近几年也得到较快发展,对全县税收的贡献率逐年增大,99年上缴税金4568万元,比上年增长6.6%,实现增加值6.85亿元。 个体经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截止1999年底,全县私营企业发展到207户,从业人员5114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6353户,从业人员达到7213人,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不仅带动了区域性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促进了产业和运输的发展,199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实现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8%。 为实现襄汾经济新的腾飞,把襄汾建设成经济强县,县委、县政府根据本县实际,经过深入细致的探讨论证,确定了全县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具体目标是:财政收入20xx年达到1.4亿元,20xx年达到1.8亿元,实现比99年翻一番的目标;再经过三年的发展,财政收入超过5亿元,实现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转变。
20xx年的具体目标是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力争完成1.5亿元,增长27%;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36.8亿元,增长16%;限额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完成3亿元,增长20%;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8.7亿元,增长15%,上缴税金7000万元,增长1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070元,增长10%。 为实现上述目标,县委、县政府根据__届五中全会的精神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中心,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的效益为目的,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29
永乐宫位于芮城县城北龙泉村,又名纯阳宫。永乐宫是以壁画闻名天下,是中国现存壁西艺术的瑰宝,可与敦煌壁画媲美。永乐宫是中国道教三大祖庭之一,是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吕洞宾而建。永乐宫始建于元代定宗贵由二年 (1247),竣工于元代至正十八年(1358),施工期长达110多年。
原名叫“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县永乐镇,俗称“永乐宫”。由于黄河三门峡工程兴建,永乐宫地处淹没区内, 所以从1959年起,历经6年,将永乐宫全部迁移到芮城县城北,这是世界文物史上一大奇迹。永乐宫规模宏大,占地1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6880平方米。永乐宫的建筑特点是将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五座建筑物,自南向北依次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东西两面不设配殿和附属建筑物,而是用围墙围成一个狭长的中心院落,并将三清、纯阳、重阳三座主要殿宇集中在后半部,建在台基上。其他建筑在中心院落以外,另建一道围墙,主次有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建筑风格。
在永乐宫参观,主要观看四座大殿内的精美壁画。壁画总面积达960多平方米。除一小部分为明、清补画外,其余绝大多数都是元朝的作品,继承了唐宋绘画遗风,堪称壁画典范。龙虎殿又称无极门,原为永乐宫大门。殿内壁画内容为神荼、郁垒、神将、神吏、城隍、土地等,手持剑戟等器,横眉怒目。虽略有残损,但原作气魄尚存。
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太清、玉清、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殿内四壁,满布壁画,面积达430平方米,画面上共有286个人物,所绘人物身高2米以上,场面极为壮丽。这些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在这繁杂场面里,我们可以看到286个“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礼仪。此图称为“朝元图”。
纯阳殿内壁画描述了吕洞宾从诞生起至“得道成仙”和“普渡众生游戏人间”的神话连环画故事。殿内“钟、吕谈道图”是一幅极为珍贵、人物描写极为成功的壁画。殿内有一幅画,是画吕洞宾为一个无钱求医老妇人的儿子治病,病治好后分文不取,老人感激不尽的情景。
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元朝以前人民的生活习俗及社会风貌。重阳殿又称“七真殿”;是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内绘有用连环画形式描述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的壁画报。
关于山西导游词 篇30
解州古称解梁,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重建,嗣后屡建屡毁,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072)大火之后,历时十载而重建的。庙以东西向街道为界,分南北两大部分,总占地面积约 66600余平方米。街南称结义园,由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莲花池、假山等建筑组成。残存高2米的结义碑1通,白描阴刻人物,桃花吐艳,竹枝扶疏,构思奇巧,刻技颇高,系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言如泗主持刻建的。园内桃林繁茂,千枝万朵,颇有“三结义”的桃园风趣。街北是正庙,座北朝南,仿宫殿式布局,占地面积18570平方米,横线上分中、东、西三院,中院是主体,主轴线上又分前院和后宫两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门、雉门、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和崇宁殿。两侧是钟鼓楼、“大义参天”坊、“精忠贯日”坊、追风伯祠。后宫以“气肃千秋”坊、春秋楼为中心,左右有刀楼、印楼对称而立。东院有崇圣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宫、飨圣宫和东花园。西院有长寿宫、永寿宫、余庆宫、歆圣宫、道正司、汇善司和西花园以及前庭的“万代瞻仰”坊、“威震华夏”坊。全庙共有殿宇百余间,主次分明,布局严谨。殿阁嵯峨,气势雄伟;屋宇高低参差,前后有序;牌楼高高耸立,斗拱密密排列,建筑间既自成格局,又和谐统一,布局十分得体。庭院间古柏参天,藤萝满树,草坪如毡,花香迷人,使磅礴的关帝庙氤氲着浓烈的生活气息。
游人从义勇门或忠武门入前庭,穿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端门,东西钟鼓楼巍巍耸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单檐歇山顶庙门,中门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门,叫“雉门”,东面的“文经门”是文职官员行走的,西侧的是“武纬门”,是甲胄之士通行的。雉门门楼上嵌竖匾,书金字“关帝庙”三字。雉门后部的台阶上是戏台,铺上台板即可演戏,是一座双昂卷棚歇山顶建筑,下是横匾“全部春秋”,与上、下场门的“演古”、“证今”相映成趣。
前行有午门.是一座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石雕回廊的厅式建筑。周围有石栏杆,栏板正反两面浮雕各类图案、人物 144幅,洋洋大观,颇有童趣。厅内南有周仓、廖化画像,轩昂威武。北面左右两侧,彩绘着关羽戎马一生的主要经历,起于桃园三结义,止于水淹七军,只是没有走麦城这个情节,在全国关庙壁画中都按此进行,据说这是因忌讳关羽自高自大而被杀,终于造成蜀国的覆灭而隐去的。穿过午门,经“山海钟灵”坊、御书楼,便是关帝庙主体建筑崇宁殿。
北宋崇宁三年(1104),徽宗赵佶封关羽为“崇宁真君”,故名崇宁殿。殿前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配以石华表一对,焚表塔两座,铁旗杆一双,月台宽敞,勾栏曲折,使人顿生敬佩之感。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顶,檐下施双昂五踩斗拱,额枋雕刻富丽。殿周回廊置雕龙石柱26根,皤龙姿态各异,个个须眉毕张,活灵活现。下施栏杆石柱52根。砌栏板50块,刻浮雕 200方,蔚为壮观。大殿明间悬横匾“神勇”二字,清乾隆帝手书。檐下有“万世人极”匾,是咸丰皇帝所写。下列青龙偃月刀三把,重 300斤,门口还有铜香案一座,铁鹤一双,以示威严。殿内木雕神龛玲珑精巧,内塑帝王装关羽坐像,勇猛刚毅,神态端庄肃穆。龛外雕梁画栋,仪仗倚列,木雕云龙金柱,自下盘绕至顶,狰狞怒目,两首相交,以示关羽的英雄气概。龛上有康熙手书“义炳乾坤”横匾一方,更增崇宁殿庄严肃穆的气氛。
穿崇宁殿而出,入后宫南门,就进入寝宫,过花圃,有“气肃千秋”坊,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木牌坊。东侧有印楼,里边放着“汉寿亭侯”玉印模型,西侧是刀楼,里面列青龙偃月刀模型。双楼对峙,系方形三层的十字歇山顶建筑。院里植有翠竹一片,风动影摇,珊珊可爱。又有《汉夫子风雨竹》碑刻,以竹隐诗,诗曰“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多谢东君意,丹青独留名”。传说出自关羽的手笔。
后宫后部,是关帝庙扛鼎之作的春秋楼,掩映在参天古树和名花异卉之间,巍然屹立,大气磅礴。楼内有关羽读《春秋》像,故名。《春秋》又名《麟经》,故又名麟经阁。创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187O)重修的。宽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檐歇山式建筑,高33米。上下两层皆施回廊,四周勾栏相依,可供凭栏远眺。檐下木雕龙凤、流云、花卉、人物、走兽等图案,雕工精湛,剔透有致。楼顶彩色琉璃覆盖,光泽夺目。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可供上下。第一层上,有木制隔扇108面,图案古朴,工艺奇特,传说是象征历史上山西 108个县。世传春秋楼有三绝:建筑结构奇巧别致,上层回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层垂莲柱上,垂柱悬空,内设搭牵挑承,给人以悬空之感谓之一绝;进入二层楼,有神龛暖阁,正中有关羽侧身夜观《春秋》像,阁子板壁上,正楷刻写着全部《春秋》,谓之二绝;据说楼当项,正好对着北斗七星的位置,谓之三绝。
关帝庙除古建筑外,还有琉璃影壁、石头牌坊、万斤铜钟、铁铸香炉、石雕饰品、木刻器具以及各代石刻23块,各朝题诗题匾60余幅,还有其他的零散文物,都是值得一观的艺术精品。 关帝庙,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又是全国最大的祭扫关帝的场所,游人信士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如今经过多次修葺、彩绘,关帝庙更加壮丽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