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稍寺
寺院已被时间的橡皮悄悄擦去
留在崖壁的摩崖大佛
也正在归隐
红色的斑点和绿色的纹线
仿佛最后留恋的光
两侧的胁侍菩萨
披巾绕肩穿肘而下
随意的时尚正如行云流水
莲花台坐的鹿、狮、象
影子隐约着梦的触觉
鲁班峡沉寂、空旷
响河沟早巳无水
既然无寺,人何处礼佛
佛终会厌倦尘世
风是俇语,从虚空吹过
我默默站在水帘洞的某处位置
像一粒尘埃
孤独的菩萨
光秃秃的山包上
一座低矮的庙
供奉着一尊菩萨
脸庞已经烟黄
眼睛还那样慈悲
手持的净瓶可否有水
山上没有一棵野草
坎坎坷坷的土路通到山脚
荒芜的村落已无人烟
几只流浪的猫
窜来窜去
我为山下的村子
点燃三根香火
一个人
走下坎坎坷坷的山路
皇庙一瞥
失落的佛关门沉睡
大神小鬼尽是
古董商人。老槐树下
古铜钱贩卖着无家的灵魂
祖先用过的旧碗
有了灵气,豁牙处
喘息着唐宋明清的唇印
洮砚研出旧时的墨汁
写出昨天的字迹
留着长髯的人
唠着古井深处的语言
那些从坟墓中走出的精灵
像摆在摊铺前的鱼饵
游来游去的鱼
总有一条迷迷糊糊上钩
晨钟暮鼓相对无语
后门升起太阳
照不见前门的旧币
寺庙里
恭敬地走进寺庙
并非祈求神的庇佑
最多的,是从佛象的光彩
追寻造佛人的心境
佛像很冷静,以平和的目光
俯视尘世。菩萨慈善
而那些金刚往往以各种姿势
横目冷对。我想塑像的人
超出世俗的艺术家
肯定经历了人间万象
和俗人的爱和恨
倾注在塑像的容态
也许真神在三尺头顶
而那些塑像
除了艺术
面善的莫非蛊惑
面目狰狞的不过是恐吓
净土寺的木槿花
秋天的净土寺
木槿花是不是风景
殿堂的佛并不知晓
花朵随着黎明的太阳开放
又随着余晖凋谢
来往的香客虔诚礼佛
有谁在意花的秋色
点燃的柱柱香火
是不是祈愿
俯视的佛始终沉默
朝开暮落的花瓣
都是佛的布施
只惜尘世的香客
难以猜测
夜过雷音寺
我站在寺院或者寺的某处
暮鼓早已静息
戈壁像沉眠许久的婴儿
一片黑影挂在孤直的树杈
有种声音似乎从空气中传来
低沉却穿透心壁
无风,鸣沙山像一尊佛像
站在悽迷的夜空之间
晶亮的星辰飘动着无解的梵语
我已走出深邃的洞窟
窟里的佛并无留言
我真的感觉有某种声音
尘世之外的声音
那种声音比石头还要沉重
绝不是风,不是风吹动流沙
那种声音就在寺内菩萨的上空
漫过整个戈壁
山顶的寺庙
山的高处,一座不大的寺庙
路径蜿蜒曲折,我虚弱的
脚板,为何踩着坚硬的石阶
只有石阶听见的喘息
和汗粒滚落山谷
径边的曼陀罗花已经枯萎
正结出带刺的果实
野草泛黄
侧柏的色彩青到山顶
人生总有难以禅释的念头
向往是一朵野菊花
猜那山顶的寺庙
无非几尊泥塑的佛象
或者装腔作势的牛头马面
我还是要爬到山顶
在一方虚幻处
栖息一个虚幻的身影
【作者简介】翼华,真名王保义。陕西省泾阳县人。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长期在甘肃从戎、工作,现居兰州市。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发表作品,曾在全国省级以上文学报刊发表诗作两千多首。著有诗集《第三座驼峰》、《潜藏在肉体深处的灵魂》、《季节深处》、《远方的驿站》、《红尘深处》、《深秋的枫叶》、《雪之韵》、《时间经纬》(合集)、《依然漂泊》、《飘不远的云》、《爱的泣唱》(散文诗集)、《沉吟沧桑》、《淡泊余晖》和长篇小说《爱的天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