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读】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大家知道毕淑敏的主要作品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毕淑敏 - 主要作品
在热闹而浮躁的文坛,她似乎不能归属于任何一个派别,她似乎是从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中走来,但又不是传统文化的回归。她的散文把日常生活中似乎极为平常的事物作为审美客体,把似乎人人所经所历的事情写得妙趣横生。这种朴实无华的文风,很有一点宋人所推崇的“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
2002年1月出版《红处方》
2003年3月出版《血玲珑》
2003年6月出版《拯救乳房》
2003年月10出版《紫色人形》
2004年9月开始出版《女工》
1986年,她34岁写了《昆仑殇》
1994年, 《预约死亡》
毕淑敏 - 创作历程
发表在昆仑山黑板上的处女作
她曾幼稚地认为,能当女兵是百里挑一的福气。1969年毕淑敏应征入伍,坐了07天火车,15天汽车来了西藏阿里高原骑兵部队当卫生员。一个年仅岁的少女,被命运无可选择地抛到了昆仑山。毕淑敏从灵魂到身体都受到了极大震动。 毕淑敏到阿里后,有一件恒久的功课,就是——看山。她用眼光触摸着每一座山的脊背和头颅,痛感大山的永恒和人类的软弱。还没听说什么人到了西藏能不受震撼地原汤原汁地携带着自己和旧有观念返回城市。这块地球上最高的土地把一种对于宇宙和人自身的思考,用冰雪和缺氧和形式,强硬地灌输给每一个抵达它的海拔的头脑。在这里,死亡象一把利刃抚摸着年轻的头颅,活着倒是一种幸运,甚至为自己仍然活着深感愧疚。
有一次,她和一位老军医用担架抬着一个因患肝癌抢救无效而病故的牧羊人,一步一步爬上人迹绝踪的山项,在那里把尸身剖开,引来秃鹫,实施土法的天葬。在这次行动中毕淑敏几乎死去。面对苍凉旷远的高原,俯冲而下乜视的鹰眼,散乱高山之颠的病态脏器和牧羊人颜面表皮层永恒的笑容,毕淑敏明白了什么叫生命,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摧毁与重建的力量。毕淑敏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首小诗,被偶尔上山又疾速下山的军报记者抄子去,发表在报上。那个时代铅字有一种神秘的味道,但毕淑敏却不以为然。因为这不是自己主动的投稿,她从来没有承认这首诗是她的处女作。
我开始写作的时候,已经很老
“毕淑敏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上了大学。在学校的时候依旧门门功课优异。她终于成为一名部队优秀的女医生。后来结婚生子。到儿子一岁多的时候,她从北京奶奶家寄来的照片上发现孩子因为没有母亲的照料,有明显的佝偻病态。她找到阿里军分区司令,对他说,作为一名军人,为祖国,我已忠诚地戍边11年。现在我想回家,为我儿子去尽职。司令员沉吟许久说:“阿里很苦,军人们都想回家。但你和理由打动了我。你是一个好医生,幸亏你不是一个小伙子。不然,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你走。”
回到北京后的毕淑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烹调,学编织,学着做孩子的棉裤……她极力想把自己纳入温婉女人的模式。便自己知道,在她的肪管深和上,经过冰雪洗礼的血液,已不可能完全融化。 她开始作准备,读文学书,上电大的中文系。
她几乎是在半地下状态做这些事。在一个很平常的日子,正好毕淑敏值班,没有紧急病人,日光灯下铺开一张纸,开始了她的第一篇小说的写作。毕淑敏说,我开始写作的时候,已经很老,整整35周岁,十足的中年妇女了。
两种体裁和两种品格
如果从题材选取来看,毕淑敏一步上文坛就在两种题材区域交互耕耘。一个是由《昆仑殇》所开始的对已昨日黄花的军旅生活的回顾与开掘。作者一次次地缠绕着死亡的主题,在死亡之中拷问着生命的意义。一个是由《送你一条红地毯》所开始的对正在演变的纷纭的现实生活的扫描与探测。她在两个题材区域交叉作战,创作了具有悲剧体、喜剧体、抒情体、科幻体和新体验纪实体等不同美学风貌和叙述语调的名篇佳作,并形成了把大悲大悯的胸怀同冷静客观的笔调结合起来水乳交融的艺术特色。
毕淑敏 - 人物概述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
17岁便来到海拔5000米的西藏高原阿里当兵。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而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