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读】
篇一:议论文知识点总结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又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论题是指标题是论点的议论文。
1总体介绍
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观点。杂文、说法或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受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 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 、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议论文题目分为论题,论点,寓意型。论题型为作者观点但以简洁为主,所以中心论点一般不能直接抄论题,论点型,论点型一般没有观点倾向性,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寓意型一般与论题论点并存且不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要还原本意。
语言特点:①准确、严密;②概括性和简洁性;③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2种类
立论文
1.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2.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驳论文
1.定义: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
2.方式:①提出论点②证明论点③总结论点
3.驳论文的破立结合: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2]
3内涵
逻辑性体现
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严密、有针对性。
段落与段落之间 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 ,如总分 、对照 、层进 、并列等。借助起过渡性作用的语句来突出这种关系。如:有、还有虽 然、但是固然诚然由此是等。
4三要素
论点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千万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概括出的句子不应含有修辞等手法。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
论据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使用论据的要求:
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
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
③论据与
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联系应该紧密一致。
论证
论证(怎样来证明)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1.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要使读者感到有新意,增长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②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
③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上。在立论的过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说服力,使读者不会误解自己的观点。
2.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有三种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①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
②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
③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二,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三,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全面地论证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证法):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6.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7.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8.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9.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5分类
如果从文章内容的逻辑关系来分析,议论文具体的结构形式可分两大类:
纵式
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例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循序渐进的去论证,把道理逐渐展开,
最后归纳总结。
例2.正反论证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
横式
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
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总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6常见结构
故事式开头
所谓故事式开头,就是开篇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用叙述性的语言,把情节表述清楚,然后由这个故事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的一种方法。用故事开头,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出观点。
层进式结构
篇二:议论文总结
议论文阅读整理
一、中心论点
(一)寻找中心论点
1、看题目
(1)题目可能就是论点
例如: 《请别忽视校园琐事》、《千万别折腾汉字》
否定转换成肯定——教育工作者要重视校园琐事;
我们要提倡写简化字,并且要写好简化字。 加主语——《学会舍》我们要学会舍
(2)但题目还可能是论题(包括引用文中人物的某句话)
例如:“奥林匹克新格言”、“将脚步放慢一点”《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家教与门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品味遗憾》
2、看开头: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家教与门风》、《不要空喊读书》、《生活中要多些忍让》、《占领一座制高点》《学会赏识》
3、看结尾
矩形结构:开头等于结尾(论点在开头)
梯形结构:开头小于结尾(论点在结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事物的正确答案不只一个》、《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品味遗憾》《千万别折腾汉字》
一般议论文的结论都具有总结性或号召性,与论点有着密切关系,但不等同于论点。
(二)归纳论点
1、捕捉段落中心句
一般在某几个自然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2、概括
散落在文中,在某个自然段中紧贴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前后的句子中。 (就近原则)
注:关键是借助文章的论据去推断论点。
3、补充论点
补充非完整句式的论点,还需注意与前文句式的统一性或相近性。 重点:“向前看齐”
二、论据
1、 论据的分类
A. 事实论据——事实胜于雄辩(史实、事例、数字等,什么人,什么事,它与论点的关系)
B. 理论论据——引经据典(经典著作、名人名言、科学原理、理论书上的话等)
2、与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和根据。
3、论据的作用:
事实论据——列举了......的事例,具体论证了
理论论据——引用了......的话,有力地论证了
(1)有的只证明文章的分论点、论述过程中的某一论点;
不直接论证中心论点。(就近原则)
(2)有的是否定与论点相反的主张,从反面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3)有的论据要相互组合,增强广度(横向)和深度(纵向),还能体现观点的普遍性
4、论据的顺序:
(1)结合文章上下文,联系分论点,把论据放入正确的段落。
(2)许多文章有些论据是按照文中“古今中外”(明或暗)四个字来选择排列的。(但要具体结合文章)
例如《谈骨气》一文中“古人”、“文天祥”、“闻一多”针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涵盖了古、今、中。
答案为:居里的事例从“古今中外”的“外”这一角度论证的,如果改为陈景润的例子,就无法照应上文“古今中外”。
5、论据的补充:
(1)原理同论据的顺序是一样的。
a 论据要兼顾古今中外b论据要兼顾不同领域 c兼顾正反对比 d与上下文内容照应,使结构严谨 d一定要证明论点或分论点
(2)不同点:注意补充论据的限制性要求(国籍、时代、范围、历史事实、前文的语句等)。
《品味遗憾》注意形式上的统一。(仿写)
(3)放在第几段做事实论据(概括)
四、议论文开头:
以下几种情况——
A、开门见山B、用故事、新闻、传说
C、用名句、名言
开头的作用:
A、使用了论据
B、引出论题/论点(结构上)
C、内容上,论述了
D、引起读者兴趣
五、论证方法以及作用
(1)例证法(举例论证):列举了.....的事例,具体论证了
(2)引证法(引用论证):引用了......的话,有力地论证了
(3)对比论证:将......和......进行对比,突出论证了......
六、议论文的语言
常见题型:
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词义——词语在句中的含义——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七、论证结构
层进式、对照式、并列式、总分式
八、其他
1.词语或句子的含义(意思)
标点符号的作用
引号作用:
A.表示引语
B.表示特定的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D.表示否定和讽刺的作用
特殊题型
第②段中的两个事例是否重复?请简述理由。
下面哪一段文字更适合放在本文第四段?请具体阐明理由。
下面这段文字能与文中哪一段形成对比论证?请具体阐述理由。
下面两段文字中哪一段放在本文第②段更合适?请具体阐明理由
如果为第③段补充一个事例,下面A、B两例哪个能作为论据?请说明理由。 下列事例可替换文中第②-④段中的哪个例子?请阐述理由。
前文已经有了第②—⑤段的一组事实论据,那么第⑩段的这则事实论据是否有些重复?为什么?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的什么位置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 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恰当的位置是( ),理由是
第②③④段的顺序能否随意互换?为什么?
第③段和第④段不能对调的理由是:
有人认为第⑤段划线部分应该删除,说说你的看法。
请说明第(9)段中划线的文字能不能删去的理由。
第7段的划线句能否删掉,为什么?
第⑥段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
第③段方括号内的文字可否删去?为什么?
下面一段文字应该放在第几段之后?请阐述理由。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哪一段中最合适?请具体阐明理由。
本文劝人们“淡漠喝彩”,可有人认为通过自身努力,得到他人的喝彩并非坏事,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篇三:论点
一.文体知识:
1.概念:议论文又称论说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
2.掌握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答题时注意要规范,如果答出“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一类的说
明方法来,就不够规范了。
3.议论文也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
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文章会提出几个分论点,但都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明确论点与记叙文中明确主旨一样,对准确回答问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一篇议论文,我们要弄清作者的观点即论点是什么,为了证明这个论点用了哪些材料(论据),采用了怎样的方法(论证方法)来论证的。中考也大体从这些方面来考查。
考点归纳:1.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3.考查论据的类型及作用。
4.辨别论证方法.论证方式.或论证角度。
5.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探究品析。
6.根据文意从自己阅读和生活积累中列举事实论据.或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小结:目前为止,三大文体我们都学过了。有时候,我们要讲述一个故事,描写一处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时要用记叙文来表达。而说明文重在介绍说明,其目的是给人以知识;议论文则是阐述道理,明确观点。这里作者要明确的观点,就是文章的论点。议论文一般结构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明确论点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是作者要阐述的观点,表明了作者的态度。阅读议论文,最关键的
的一点就是找准的论点。一般可以从以下形式和内容上的特点准确找出论点。
1.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句(肯定或否定判断,一般不用比喻、反问等句式),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2.论点出现的位置:标题,开头(这是开门见山的写法),篇末(这是篇末点题的写法,注意“所以”,“总
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注意:当开头结尾都有类似语句时,取开头的作为论点,结尾处是呼应论点的),也有的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少数文章论点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有的文章有分论点,一般有“首先”、“其次”等字样,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了什么,肯定什么,一般这就是论点)。
1分析文章内容;○2分析论据(因3.除了根据位置找论点外,还应该用以下辅助方法帮助准确找出论点:○
3分析题目找论点。有时为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分析诊所,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
题目不是论点,只是论题,即文章论述的问题,而论点是作者对这个问题作的结论或主张,是个明确的肯定的判断。4.通过关键词找论点:如“由此看来”、“我认为”、“也就是说”、“由此不难发现”
学会区分论点与论题:论题是议论文所阐述的内容;论点是对这一内容所作的明确判断,即作者的观点和主张。论题常常只是一个词或短语,而论点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小练习:试判断以下标题哪些是可能是论点,哪些一定不是:
1.《决定成功的利器》
2.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3.眼界与读书
4.有一种雅量叫容人
答案:1不是,因为它不是一句完整的判断,因此它只可能是一个论题。可以据此找论点。
2是。一句表意完整的判断。
3显然不是。没有明确的判断,因而只是一个论题。
4不是。作者的态度是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通过标题看不出来,所以这只能是一个论题,我们可以据此到文中寻找关于“雅量”,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原文中“我们立身处事需要有容人的雅量”这一肯定的判断句是文章的论点。
四.中心论点提出的方式:了解文章提出论点的方式有助于准确找出论点。
有的文章直接提出论点;有的引名人名言提出论点;有的摆出生活现象、引用故事后提出论点;
1、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
2、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或在文章第二段:如果第一段列举生活的种种现象.就可能在第二段出现论○
点。
3、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
4、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
5、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
因此,中心论点的识别应遵循下面的方法:
一看题目,二看首尾,三看是否是明晰的判断,四看是否统帅全文,五看论据证明的观点
五.练习:读下面的文章,快速指出论点:
(2011·湖北省襄阳市)阅读议论文《决定成功的利器》,完成22-26题。(12分)
①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丁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③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工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④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道,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
⑤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⑥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 [甲] 谓之“圣人”; [乙] 谓之“愚人”; [丙] 谓之“君子”; [丁] 谓之“小人”。
⑦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其道理是: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⑧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1年第1期,有删改
22.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23.根据文意,将下面四组词分别填入文中第⑥段[甲][乙][丙][丁]处(只填序号)。(2分)
①才德兼无 ②德胜才 ③才胜德 ④德才俱备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丁]处应填:
24.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5.第④段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
26.本文语言富有哲理,给人启迪。请从下列句子中找出你最受启发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2分)
句一: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句二: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
答案:22.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六。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以上我们学习了寻找议论文中心论点。为什么说“中心论点”呢?因为有的文章不只有一个论点。看下面的例子: 谈 骨 气
吴 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
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l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我们在文中能找到许多观点:1中国人是有骨气的;2富贵不能淫;3贫贱不能移;4威武不能屈。经分析可以看出:234都是用来证明1的,所以1是总论点,234是分论点。234之间是并列的关系。有的分论点之间是一正一反的对照关系,最终肯定正确的。有的分论点之间是逐层深入的,那么它们之间的顺序是绝对不能颠倒的。
总之:一篇议论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下可以有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是为中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练习:指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
用水告急、用电告急!去年入夏以后,这样的信息不断充斥耳际,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再次成为各级紧急呼吁的重点和国人必须的选择。
曾几何时,“节约”两个字被打上了“过去时”的烙印,似乎成了不入时的代名词。不少人觉得,节约是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倡导节约已不合时宜。还有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高消费、超前消费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动力源,如果没有消费作刺激、作牵引,就会造成市场流通不畅,生产停滞不前……
其实,提倡节约与我们发展经济奔小康、提高生活水平并不矛盾。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对于“节约”二字,我们也应该从更高层次、更深内涵上来理解、把握和追求,让节约成为我们统一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
让节约成为一种追求。在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位的今天,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节约资源就是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干净的水源、清洁的空气、放心的食物……如今,缺水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地球上维系生命的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有人打了个比方,如果地球上的总水量是一杯水,那么其中淡水仅有1茶匙,而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1滴。我国又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其可利用淡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可见
节约用水,乃至于节约一切资源,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
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当你离开家或办公室时,你应该记得把电器开关关上:当水龙头滴漏时,你应该想到先用一个容器把水接下来,再请人抓紧修理:当你扔掉一张纸时,你应该意识到它的另一面还可以用,而这样做可以减少一半的用纸量。节约是一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事,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通过节约,我们可以保护一条河流,少建一座电站,拯救一片森林,保留一处资源……
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节约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意志和品德。古人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这里的节俭便是节约,便是告诫人们要力戒奢侈和铺张浪费。
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大力提倡“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中国的革命事业”。今天,战争的烟云虽已远逝,勤俭节约的真理却并未失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神圣而任重道远,非常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让节约成为一种传统、一种追求、一种习惯,更成为一种精神吧!
这篇文章结构很典型,中间几个自然段第一句话都是本段的论点。也都是全文的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