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名人名句

子罕不受玉文言文阅读答案(精选8篇)

作者:时间:2024-01-15 14:00:25分类:名人名句

简介  【简介】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子罕不受玉文言文阅读答案(共8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在此,感谢网友“雨夜”投稿本文!篇1:子罕不受玉文言文阅读答案子罕不受玉文言文阅读答案宋

点击全文阅读

【简介】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子罕不受玉文言文阅读答案(共8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在此,感谢网友“雨夜”投稿本文!

子罕不受玉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1:子罕不受玉文言文阅读答案

子罕不受玉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玉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若以与我”中“若”的解释是( )

A.好像

B.如果

C.你

D.你们

2.“子罕弗受玉”的原因是( )

A.子罕认为玉的来路不明。

B.子罕不认识献玉的人,无功不受禄。

C.子罕认为那块玉不值钱。

D.子罕以不贪财为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一短文中,可看出子罕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你把它给了我,那我们都丧失宝了。

4.子罕高风亮节,不贪财。

如何提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实践中,需注意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方式多记、多读、多练、多积累。 关键词 训练语言 阅读理解 能力 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语文卷中的一道必考题目,且所占分值比较高,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

所以,要提高中考语文成绩,就必须对学生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在中考中应答自如,立于不败之地。

阅读是一个综合的内化过程,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行为习惯对阅读效果至关重要。该阅读是增长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曾提到语文学习的三点经验:阅读能力的培养靠“读”,文章靠“写”,还应“背诵”。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关于实用类、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这类的题目通常不难,先看选项凭自己的感觉圈出一些可能出错的地方,然后认真对照原文即可。关键是要认真读题找出关键词到底是让你找“符合”还是“不符合”的;如果是让你找某某的含义,一定要注意选项中叙述正确但是并不是讲其含义的内容,并把它排除掉;

如果说是让你找适合选文的标题的话,先从首尾两段入手,找出关键的内容,确定某几个选项,再从剩下来的内容中确定正确的答案;这类题型的最后一题大部分是概括类的,只要逐段逐段地找出关键语句最后再依据题目条件进行删改概括整合即可;

不过也有可能会出对某某下个定义的题型,也不要怕,抓住ABC,即A是B的C,例如对文章中的年夜饭下个定义,A就是年夜饭,B就是文章中概括出来的年夜饭特点,C就是年夜饭的本质,那么答案就是:年夜饭是一种在农历除夕家人一起吃的一顿团圆饭。这样就很清晰明了。

篇2:《子罕不受玉》文言文翻译

《子罕不受玉》文言文翻译

原文

宋人或(有人)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送给宋国国相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才敢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给我,我们都会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璧玉,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于是,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等他富有后让他返回了家乡。

注释

1、得:得到。

2、示:给……看。

3、以为:认为。

4、或:有人。

5、诸:“之于”的合音。“献诸子罕”即“献之于子罕”,意为向子罕献上玉。

6、弗:不肯。

7、尔:你。

8、故:所以。

9、若:假如。

10、与:给。

11、人有其宝:各人保持有自己的宝物。

12、以……为:把……看作。

13、皆:都。

14、丧:失去。

15、献:进献,进贡。

16、玉人:从事玉石加工、雕琢的匠人。

17、怀:藏。

18、稽首而告:献玉人跪拜着所述。稽首,跪拜。

19、请死:请求免于死难。

20置诸其里: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所。里:乡里,文中指子罕所居住的地区。

21、为之攻之:替献玉人雕琢好那块玉。

22、受:接受。

篇3:子罕文言文阅读答案

子罕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各位,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子罕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各位阅读吧!

子罕文言文阅读答案

子罕①说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②子罕。子罕弗③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指鉴别玉器的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④宝,尔以玉为宝。若⑤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⑥。”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选自《左传·襄公十五年》

【注释】:

①子罕:人名,春秋时官员,宋国国相。② 诸:给。③ 弗:勿、不 ,在这里作“不”解。④以……为:把……看作。⑤若:假如。⑥人有其宝: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

【练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

(1)宋人或得玉(有人)(2)尔以玉为宝(你)

(3)皆丧宝也(丢失)(4)子罕置诸其里(乡里)

2、子罕不受宝的原因是什么?

答: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3、从子罕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答:我们要学习子罕洁身自好,不贪钱财的品质。

【译文】:

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美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美玉的人说:“(我)把玉给雕琢玉器的人看,那人认为是宝物,所以我才敢进献。”子罕说:“我把不贪看作是宝物,你的宝物是美玉;如果你把玉给我,我们两人就都失去了各自的宝物,不如各自保管自己(眼中)的宝物。”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玉璧,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于是,子罕把这个人安置在自己的乡里,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玉石,卖出去后,把钱交给献玉的人,让他富有后才让他返回家乡。

篇4:《子罕弗受玉》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子罕弗受玉》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子罕乐喜,字子罕,春秋时宋国的贤臣。于宋平公(前575年~前532年)时,任司城(即司空,因宋武公名司空,改名为“司城”。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监督手工业奴隶),位列六卿。下面是《子罕弗受玉》文言文练习附答案,一起来看看!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玉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若以与我”中“若”的解释是( )

A.好像

B.如果

C.你

D.你们

2.“子罕弗受玉”的'原因是( )

A.子罕认为玉的来路不明。

B.子罕不认识献玉的人,无功不受禄。

C.子罕认为那块玉不值钱。

D.子罕以不贪财为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一短文中,可看出子罕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你把它给了我,那我们都丧失宝了。

4.子罕高风亮节,不贪财。

篇5:《子罕弗受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关于《子罕弗受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或( ) ②诸( ) ③弗( )

④以( ) ⑤丧( ) ⑥不若( )

(3)子罕为什么说“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请简析。

参考答案

(1)标点: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或“。”)若以与我,皆丧宝也。(或“,”“:”)不若人有其宝。”(2)或,有人,有个人,把“宋人或”连起来解释成“宋国有一个人”、“有一个宋国人”或“宋人里有一个人”;诸,之于;弗,不;以,拿,或“将”、“把”;丧,丧失,失去;不若,不如。

(3)对于送宝的宋国人来说,把玉送与他人,则其失宝;对于子罕来说,如果接受他人的馈赠,则失去“廉正之品德”之宝,所以说是“皆丧宝也”。

原文

宋人或(有人)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送给宋国国相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才敢献给你。” 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给我,我们都会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 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璧玉,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于是,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等他富有后让他返回了家乡。

注释

1、得:得到。

2 、示:给……看。

3、以为:认为。

4、或:有人。

5、诸:“之于”的合音。“献诸子罕”即“献之于子罕”,意为向子罕献上玉。

6、弗:不肯。

7、尔:你。

8、故:所以。

9、若:假如。

10、与:给。

11、人有其宝:各人保持有自己的.宝物。

12、以……为:把……看作。

13、皆:都。

14、丧:失去。

15、献:进献,进贡。

16、玉人:从事玉石加工、雕琢的匠人。

17、怀:藏。

18、稽首而告:献玉人跪拜着所述。 稽首,跪拜。

19、请死:请求免于死难。

20置诸其里: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所。里:乡里,文中指子罕所居住的地区。

21、为之攻之:替献玉人雕琢好那块玉。

22、受:接受。

启示

宋国那个献玉的人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玉,所以把美玉献给子罕,而子罕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廉洁。这叫“人各有其宝”,或叫人各有其志。这是不同的人生观的反映。我们要赞扬子罕洁身自好、不贪钱财的品质。做官的要是都有子罕这样“不贪”的品德,那社会就光明得多了。

道理: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那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篇6:子罕辞玉文言文翻译

子罕辞玉文言文翻译

原文:

宋人或①得玉,献诸②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③示玉人④,玉人以为宝也,故敢⑤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⑥,尔⑦以玉为宝;若以与我⑧,皆丧宝⑨也,不若人⑩有其宝。”

【题解】

本文选自《左传》。子罕,宋国国相。

【注释】

①或:有人。②诸:“之于”的合音。“献诸子罕”即“献之于子罕”,意为向子罕献上玉。③以:即“以之”,把它……。④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⑤敢:表敬词。⑥宝:指珍贵的东西。⑦尔:你。⑧若以与我:如果把它给我。⑨皆丧宝也:意为两个人都失去珍贵的东西。指献玉者失去玉,子罕因被贿而失去廉洁的品质。⑩人:各人。指献玉者和子罕两人。

【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石,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石的人说:“(我)把它给雕琢玉器的.工匠看过了,玉匠认为是一块宝玉,所以敢把它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石作为珍宝;如果把玉石给我,那么两人都失去了珍贵的东西,不如我们各人都固守自己的珍贵的东西。”

【文言知识】

1.者。“者”在古文中有两个基本用法。一是作代词用,可代人、代物、代事。如上文“献五者”,即献玉的人。二是作助词用,表停顿或语气。如“天者,气也”,意为天空是一股气。

2.曰。“曰”相当于“说”、“道”。上文“子罕曰”、“献玉者曰”,即是子罕说、献玉的人道。与“曰”同义的还有“云”。

【文化常识】

古人把五看得跟金子一样珍贵,所以对富贵人家常用“金玉满堂”来形容。成语有“金玉良言”,意为像金玉一样有价值的话。古代帝王的印章是用玉雕刻的,称王玺印。有地位的人常把玉器挂在腰带上,一则显示其有身份,二则走起路来玉器互相撞击,发出叮咚悦耳的声音。至于玉作为首饰更是普遍的现象。

篇7:子罕说宝阅读及答案参考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①,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②也。”

子罕置诸其里③,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

注释:①玉人:雕琢、加工玉石的工匠。 ②请死:请求免于死难。 ③里:乡里。文中指子罕所居的乡里。

1、献玉者献璧玉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宋人或得玉:____________

②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____________

3、请谈谈这段选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2、①有人(有个人);

②所以

3、“略”。(从正反两方面去谈均可,鼓励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做到不人云亦云。)

篇8:训子文言文阅读答案

训子文言文阅读答案

训子

富翁子不识字,人劝以延师训子。先学“一”字是一画,次“二”字二画,次“三”字三画。其子便欣然投笔,告父曰:“儿已都晓字义,何用师为?”父喜之,乃谢去。一日,父欲招万姓者饮,命子晨起治状,至午不见写成。父往询之,子恚曰:“姓亦多矣,如何偏姓万。自早至今,才得五百画着哩!”

注释

(1)训子:教导儿子。

(2)恚:怨恨。

阅读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儿已都晓字义( ) ②人劝以延师训子( )

2、文中能表现其子认为自己学有所成时的神态的一个词是?

3、本文是一则笑话,结合实际,谈谈此文给你的`启发。

参考答案

1、(1)懂得 (2)请

2、欣然

3、学习应谦虚,精益求精。不能浅尝辄止。

译文

富翁的儿子不识字,有人劝这位富翁聘请一位老师来教他的儿子。开始先学写“一”字,是画一横,接着学写“二”字,是画两横,接着又学写“三”字,是画三横。(学到这里)富翁的儿子就很高兴地扔下笔,(跑去)告诉他的父亲说:“儿子已经完全明白了那些字是咋回事了,还要老师干什么呢?!”他的父亲也很高兴,就将聘请的老师辞退了。

有一天,这位富翁父亲想请一位姓万的人来喝酒,就让他的儿子一早起来写一份请帖,(但是)一直到了中午(请帖)也没有写完。这位父亲就去询问(情况),他的儿子很难过地说:“天下的姓氏有这么多,为什么这人偏偏姓‘万’呢?从一大早到现在,才只画完五百画呢!”

★ 玉殇阅读答案

★ 文言文阅读答案

★ 与子俨等疏文言文阅读答案

★ 酒泉子阅读答案

★ 文言文《袁枚全集》阅读答案

★ 《岳阳楼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 王商字子威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 文言文《蒋济字子通》的阅读及其答案

★ 张安世字子孺文言文阅读答案

★ 玉麟子作文

点击全文阅读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活动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