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短信大全

关于徽州的导游词

作者:huangzhu时间:2024-09-04 14:42:22分类:短信大全

简介  关于徽州的导游词(精选3篇) 徽州区地处皖南盆地中心,黄山脚下,隶属黄山市,素有黄山南大门和沪杭后花园的美称。徽州区境内保存着徽派古建筑300余处,古徽建筑三绝(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星罗棋布,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潜口民宅博物馆、贞靖罗东舒先生祠、"

点击全文阅读

关于徽州的导游词(精选3篇)

关于徽州的导游词 篇1

  徽州区地处皖南盆地中心,黄山脚下,隶属黄山市,素有“黄山南大门”和“沪杭后花园”的美称。

  徽州区境内保存着徽派古建筑300余处,古徽建筑三绝(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星罗棋布,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潜口民宅博物馆、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呈坎明清古村落、老屋阁和绿绕亭与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模檀干园、岩寺文峰塔、凤山台、新四军军部旧址、沙堤亭等史迹交相辉映。徽州文化园、蜀源休闲养生游和灵山画家基地、丰乐湖水上扬帆等新开辟的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休闲项目,使古徽新城锦上添花,更具魅力。

  徽州区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征,四季皆宜旅游。

  徽州区地处黄山脚下,南距市府所在地屯溪16公里,距黄山机场18公里,北与黄山风景区接壤,东距千岛湖40公里。现辖四镇三乡(岩寺镇、西溪南镇、潜口镇、呈坎镇、洽舍乡、富溪乡、杨村乡)。

  徽州区千百年来,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古徽州以文风昌盛、才俊辈出而著称于世。特别是明清之际,徽商崛起, 更促进了区域文化的 发展。“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尚书”、“兄弟丞相”、“同胞翰林”代相传颂,新安书画、新安医学、徽派 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建筑以及徽戏、徽州文房四宝等等,无 不独树一帜、源远流长,形成徽州文化特有的风格和传统,也 派生出灿若繁星的人文古迹。时至今日,“徽”字,仍是安徽最大的 特点,最有个性的标志;“徽学”,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三大区 域文化之一,与藏学、敦煌学竞相辉映。

关于徽州的导游词 篇2

  徽州区位于皖南盆地中心,地域开阔,四季分明,是黄山市重要的工业园区、物资集散地和副食品生产、加工及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南距市府所在地屯溪16公里,距黄山机场18公里,北与黄山风景区接壤,东距千岛湖40公里。素有“黄山南大门”和“沪杭后花园”的美称。境内有潜口民宅博物馆、呈坎明清古村落、新四军军部旧址等诸多景点。建设中的合(肥)-铜(陵)-黄(山)和徽(黄山)杭(杭州)高速公路在此交汇,皖赣铁路穿境而过,205国道、慈张公路横贯境内。黄山空港航班可直达国内各大主要城市并直通港、澳。

  黄山脚下的徽州区,素有“黄山南大门”之称。是依据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复成立黄山市后而新设立的市辖县级区,现辖四镇三乡(岩寺镇、西溪南镇、潜口镇、呈坎镇、洽舍乡、富溪乡、杨村乡),面积440.7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0万。

  徽州区地处皖南盆地中心,地域开阔,四季分明,是黄山市重要的工业园区、物资集散地和副食品生产、加工及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南距市府所在地屯溪16公里,距黄山机场18公里,北与黄山风景区接壤,东距千岛湖40公里。素有“黄山南大门”和“沪杭后花园”的美称。建设中的合(肥)-铜(陵)-黄(山)和徽(黄山)杭(杭州)高速公路在此交汇,皖赣铁路穿境而过,205国道、慈张公路横贯境内。黄山空港航班可直达国内各大主要城市并直通港、澳。

  建区以来,徽州区基础设施日瑧完善;城镇建设高潮迭起;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招商引资硕果累累;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工业立区,科技兴徽”是立区宗旨。

  徽州自古山灵水秀,俊才星驰,人文景观极为丰富。境内保存着徽派古建筑300余处,古徽建筑三绝(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星罗棋布,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潜口民宅博物馆、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呈坎明清古村落、老屋阁和绿绕亭与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模檀干园、岩寺文峰塔、凤山台、新四军军部旧址、沙堤亭等史迹交 相辉映。徽州文化园、蜀源休闲养生游和灵山画家基地、丰乐湖水上扬帆等新开辟有旅游休闲项目。

  近年来,徽州区出台了《黄山市徽州区招商引资优惠办法》、《黄山市徽州区招商引资奖惩办法》、《黄山市徽州区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区外客商来徽投资置业实行“一站式”和“全过程跟踪”服务机制。吸引了香港吴氏佳友国际集团贸易有限公司、香港汇理财务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复星集团、江淮集团、浙江康力亨集团、浙江富阳离合器公司等一大批外商投资企业落户徽州。

关于徽州的导游词 篇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部落"的徽州,昔时下辖有黟、歙、休宁、婺源、祁门、绩溪六县,因其历史悠久,故此显得古味盎然,就连其地名的取定也都透现出厚重浓烈的历史文化意蕴。

  从历史沿革角度看,徽州故地是置县居前,设郡(或州或府)在后,所以在此就先说六县的地名由来。黟县创设于秦始皇统治时期,它的得名与黄山有关,因黄山的花岗岩山体苍黛黝黑,故秦代前后人们称作黝山,始皇置县于其南,故名黝县。三国孙吴当政时将黝易作黟,于是黝山就成了黟山[注:直到唐天宝六年即公元747年,崇信道教的唐玄宗下诏改黟山为黄山才退隐其名]。

  同样始置于秦始皇时代的歙县之取名则跟秀水相牵连。它出自"翕",意为水流汇合,在今歙县雄村境内渐江(新安江)与练江汇合处有古地名曰歙浦,秦始皇于此地界置县,故名歙县。休宁县缘于县城附近的灵鸟山之名,该山原曾名鸺山(今名凤凰山),公元220年孙吴政权曾于其南置县,称为鸺阳县,未久即简化成休阳县;后到公元598年,隋文帝把它改称休宁县。婺源县的取名同水系有缘,该县境内流淌着一条谓称婺江的河流,据《婺源县志》载云:"以婺州水之源,因名。",婺源由此得名。祁门县则因由当地的两处地方而来,据《续文献通考》载云:"以其县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乃合名祁门。祁门"由此而来。绩溪县的得名则与河流脱不了干系。据《元和县志》载云:其县境内"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

  至于"徽州",据《宋书地理志》载:"宣和三年(公元1120年),改歙州为徽州。"古往今来其地名来源众说纷纭。其中因地理因素与词义因素而取名者就各有两种:

  地理因素方面,其一缘于山水之名,其二缘于地方之名,这些均与上述六县地名由来或近或同。"山水之名说"因在绩溪县境内有徽岭与徽溪,故得名徽州,自南宋罗愿《新安志》始载起,后世元、明、清的历代志书都沿用这一传统说法,如清弘历(乾隆帝)《徽州府志》云:"盖郡境存徽岭、徽溪,扬之水出焉,说者以为取诸此";"地方之名说"因在绩溪县境内另有"大徽村",徽州由此取得,《太平广记》及《徽州府志》里就持存有此说法。

  词义因素方面,也有两种解释:其一,"徽"字含有"绳索、捆绑、囚禁、束系、约束"等意思。其二,"徽"字还有美好之意。对于前一种解释,汉朝杨雄在《解嘲》中有云:"徽以纠纆,制以斧锧"。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曰:徽,"纠绳也"。徽绳意同徽索,指捆绑囚犯的绳索。所以南朝时期的梁朝统治者叫嚣对宣扬"神灭论"的范缜其人宜"置之徽纆,肃正国典。"其中徽纆同为绳索,所区别者在于两股盘成之绳索称纆,而三股绞成之绳索叫"徽"。

  有趣的是,在宋朝,规定歙州进贡朝廷的物品,仅是白苎和澄心堂纸。那白苎正是用以结绳的原料。历史上竟然也有这样的巧合。当然,徽字还可作动词用。唐代刘良曾经注解说:"徽,系也",就是捆绑的意思。北宋统治者改用徽字作州名,实际上与当时发生的一桩重大历史事件有关,那是北宋宣和二年十月,歙籍人方腊在毗邻歙州的睦州建德军青溪村聚众起义,十二月,他率领起义军攻陷歙州。未久连战攻略东南六州五十二县。赵宋王朝急遣童贯统领禁军及秦晋蕃汉兵十五万围击镇压,历时一年,"杀贼八千",到翌年四月平息了战乱。

  五月,朝廷诏令改歙州为徽州,同时将睦州建德军改为严州遂安军。这一举措意思很明显,它是朝廷对策动农民起义之地人们实行牢牢束缚和严加管制的体制,透现出宋徽宗及其臣僚们对方腊起义者们畏惧且心存余悸的心态。由此可见,徽州因其取名,历史依据之可信性更强。对于后一种解释,清弘历《徽州府志》记载:"或云:徽,美也,故以为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样解释未免牵强,理由在于改名时正值战乱初平,统治者惊魂甫定,在宋徽宗及其臣僚们看来,似此出现方腊之辈的"首恶之地",何美之有?然而,倘若从积极良善的方面来看,人们倒是宁可更愿意把"徽"字释作美好,因为徽州此地毕竟山辉川媚,南朝梁武帝称赞"新安大好山水",南宋思想文化界巨擘朱熹曾题"新安大好河山"六字,而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赋诗写到:"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难道这些不都正是有力的佐证根据么?

点击全文阅读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活动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