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一米范文勤劳的编辑给大伙儿找到的心灵点滴观后感(优秀3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灵点滴》观后感 篇一心理科医生Dr. Chambers来到北京跟Fellows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以患者为中心的交流。临走时他向我们推荐了一部电影《心灵点滴》,所以我才有幸看到这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并感触颇深。
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故事描述的是一位中年男人帕奇。亚当斯由于父亲去世后孤苦伶仃心情忧郁最终因抑郁被送入精神病医院,然而精神分裂的室友却使在那里“相对正常”的他抓狂,在精神病院,通过在那里的观察和与人交流,他却逐渐发现倾听别人和在乎对方是多么的重要,他静下心来认真地倾听室友,并通过以“莫须有”的方式解除了室友的恐惧,并从中体验到了帮助别人是何等的快乐,于是他立志做名医生以帮助更多的人。
在医学院校中,出于真心为患者着想和解开患者的心结,帕奇进行着一个个在校长看来“疯狂”的举措,害的自己差点失去学位,但坚定的他最终赢得了人们的认可并自己成功创立免费医疗组织为病患排忧解难。
在精神病院,当帕奇面对一名被大家认为疯癫的老头子的手指被问及:到底有几根手指的时候,他才明白打破思维定势认真倾听对方看到的居然和自己原先认为的完全不同,同时,帮助别人却又是打开自己和别人沟通的一条捷径。联想我们每日在面对病人的时候,反问自己是否在全身心地倾听病人和了解病人真正需要的东西,答案并不全是肯定的,每一个病患,都带着各种各样的不舒服和想法来到医院里,而作为家庭医生的我们,恐怕仅仅给病人开具处方缓解症状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足够的观察力,通过“察言观色”真正地了解病人的顾虑和担心,不要让自己被“思维定势”所困,同时能够找到和患者有效沟通的途径。
“医生就是一个帮助另外一个人的人,一个可探访及治疗病患的可信且博学的朋友。”“死亡不是我们医生的敌人,如果我们要挑战疾病,应挑战其中最严重的:冷漠。”“一个医生的使命不仅是避免病人的死亡,而更是增加病人的生活品质,这就是为什么当你治疗疾病本身的时候,你有输有赢,而当你治疗“病人”的时候(把病患当做一个人而非疾病),我敢说你总是赢的。”当帕奇在医学委员会审判时说着这些慷慨激昂的话语时让人心潮澎湃,也让我更加坚定了那个信念:所谓“治病救人”的说法着实有道理,尽管我们开的药方治疗的是疾病本身,但最终我们需要救助的却是人而非病,是一个个有想法有感情的人,机械地计算治疗剂量研究疾病机理远远不能完成救助人的目的。
以上的陈述,使得我感到作为医生而帮助病患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需要倾其真心想患者之所想,念其所念,真正心系患者,践行“常常总是安慰”,必定会使医患沟通更加顺畅。
诚然,当今社会的患者不都是那么“天真无辜”,有些时候有些患者也让医生寒心,医患关系尤其在中国前所未有的紧张,作为医生的我们,可能很多因素都不能掌控,但通过电影还原的“原始医患关系”,让我们在遭遇患者不理解和面对艰难的医患沟通的时候,可以反问一下自己:自己所做是否已经做到心系患者,若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无论何时何处,我们可以问心无愧。
心灵点滴观后感 篇二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看完影片《Patch Adam》(中文翻译为《心灵点滴》)。当我第一次看时心里好象感到了什么但是抓不住是什么感觉,于是我又反复看了3次。并找了一些有关资料。
影片《Patch Adam》是罗宾?威廉斯主演的一部旷世杰作,在影片中罗宾?威廉斯饰演的帕奇在年青的时候,因有自杀倾向而被送进了精神疗养院,在疗养院的遭遇让他立志成为一名医生。于是在六零年代末期和七零年代初期进入维吉尼亚医学院就读。他天资聪颖,在医学院的成绩非常优异,可是医院内的医生们受传统观念的限制,都十分不近人情。他不屑于这种状态,他相信欢笑就是最好的处方,……坚持自己关怀病人、以病人为重的理念,和传统的势力周旋到底。最后,终于成功地拿到医科学位。
虽然一些情节有一点点老套的感觉,但对整部电影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特别纯,虽然极其感人,但却没有丝毫的造作之感,我觉得这很大程度要归功于罗宾?威廉斯的完美表演,他在片中的表演是那么的自然,找不到一点的瑕疵!影片的主题由于他的表演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影片最后的结尾更令人叫绝,绝顶的幽默,使得整部电影更显得无与伦比!看了这部电影,真的让人产生纯洁的追寻完美心灵的冲动!
导演在这套戏的一开始就透过了一个病人以四枝手指的小故事开启了男主角帕奇的生命。它同时也灌输了学生有关这套戏的信息之一,那就是「不要注目在问题上,要看别人所看不到的,并日日更新创造未来」。这句话深深地打动我的心扉并吸引着我拭目以待,目不转盯的看下去。心里想深一层,这不就是一位教牧人员应该要有态度吗?身为领袖,必须要有远见,不要让虚幻的表面影响你对其实底的洞察。
帕奇很清楚知道自己进来医学院的目的,因为他是带着使命进来的。学术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是知道自己身为一位医生可以如何走进病人的世界里来去帮助病人并与病人联系更为重要。因为,医生就是为了医人助人。换句话说,教师。医生或这辅导者犹如医生,也是为了拯救灵魂的工作和牧养人的生命为大前提。所以帕奇三年的医学院学习活生生的映射出学生三年的神学院学习应有的态度。猛上课与啃死书还为次要,在学校如何处事待人和与人接触才是我们需要看重的。
这无疑是部具有深刻内涵的影片。
首先,作为一医生或辅导者,必须是一个聆听者、关怀者。
剧中帕奇因患有轻微忧郁症,自愿到疗养院治病。但他发现许多病人,其实不是精神异常,而是没人在乎他们心中的问题。因院方对待他们的方式如关在栅栏内的动物般,不关心、不寒暄,只给予食物及形式的诊疗。精神科医师也只是如问卷机器般问问题,没有眼神的关注,给病人的感受相当冷漠。
心灵点滴观后感900字 篇三男主角派奇是位传统医界视為「不走正道」的医学院学生,虽然他的医学院成绩优秀无比,却在操行成绩上落得了个「过度快乐」的评语。
他认為医生不该被社会过度的神格化,享受过多的尊荣和敬畏,而使為人医者渐渐失去原本从医助人的初衷。称一句「___医生」,不代表这个人放的屁就比较香,走路大家就要让一边。「医生」二字,实际上是代表对自己坚持助人的一种宣誓。
所以他在医院实习时,看遍了传统医院制度的麻木不仁,偏离人性之后,内心產生觉悟,下定决心要开一间梦想中的医院。於是他和理念相同的伙伴们,在风景优美的山间,建立了一所「以家為本」的免费看诊医院。
面对接踵而来传统医界的抨击和质疑声浪,派奇总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之姿慷慨陈言,毫无所惧;而在病童面前,他却变成了「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大玩偶,搞笑做怪,只為了博得稚子纯真的一笑。
在这些外界考验前,他是个勇者;但来自内部的挫折却一度重击了他,几乎不支倒地。
同為医学院学生,也是他的亲密爱人--凯琳,一路跟著他一起实现梦想,胼手胝足地打造了心目中的爱心医院。与派奇的相识相恋,更让凯琳逐步尝试让自己告别本身不為人知的伤痛。
只是没想到,助人这件事,它可贵和可叹的就是,它是一种冒险。
因為听了派奇自身走出忧鬱的经验分享,她决定从帮助别人中找回帮助自己,肯定自己的力量,即使她直觉地有些担心害怕,仍然决定信任他人地隻身前往探望一名精神病患,而忽视了病患本身精神状态并不稳定的潜在高度风险。最后,她遭遇了严重的不幸。
自责难过到曾经也想轻生的派奇,终於在山顶上再度找到了自己看待生命的角度,重燃起以往助人為乐的信心和勇气。
他坚信,医病之间也是一种人际关系,不应该照著传统教科书所言,做情感切割,反而要贴切相连。所以医生不该只是躲在象牙塔裡做实验,或是开药动手术,而是要儘早地学会和人相处,学习倾听和交谈。
同时,在他的定义中,医生就是广义的助人者,而所谓医疗行為,要治疗的不是一种病,而是一个人。
对抗疾病可能会失败,但如果以人性的同理心对待病人,抱著互助為济的精神,则帮助病人,陪伴病人度过疾病苦痛,这件事是永远都不会失败的。
在对传统方式的抗争中,他疏远了一些人、使更多的人吃惊,但是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在不断的追求和探索中,亚当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开了一个诊所,每个人在这里不仅遇到了医生,还 遇到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