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宫位于巴黎西南部,17世纪由路易十四下令修建。宫殿西面是一座风格独特德法兰西式大花园,风景秀丽,其中轴线长达3公里,大小道路都是笔直的,被称为“跑马者的花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可爱的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凡尔赛宫阅读答案【优秀3篇】,仅供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凡尔赛宫阅读答案 篇一一、言语智慧,强化语用
《错过》是一篇文艺性议论文,它辩证地讲述了人们为什么会“错过”,提出人们要更好地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了解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议论文的观点更加鲜明,论据更加充实,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辩论。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总结一下文章是如何看待“错过”这个问题的,然后让学生思考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和作者不同的观点。将学生的观点总结起来,让学生分别选择自己所支持的观点,并和持同样观点的同学组成小组,搜集各种例证,用来辅证自己的观点。例如有的学生认为:“我们不应该纠结于‘错过’的事物,而要放眼未来,寻找更适合自己的东西,拘泥于过去只能是原地踏步。”还有的学生认为:“我们应该在‘错过’的事物中得到经验教训,或许我们下次还会有机会,错过了一次就再追寻第二次,要不离不弃。”围绕这些观点进行辩论,可以考验学生的语用能力,让学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议论文的基本写作方法。
二、文化创生,继承传统
在学习类似《凡尔赛宫》这样的文章之时,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课件的方式,给学生展示一些凡尔赛宫的照片,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是和作者一样在凡尔赛宫中游览的人,随着作者描写的顺序来“游览”凡尔赛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了解文章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了解举例子、作比较等文章中使用的方法。在这样图文并茂的欣赏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字深处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在苏派教学中有很多教学主张都体现了文化创生的观点,如“诗意语文”、“文化语文”等,都强调突出文学功能,自觉开发人文类的校本课程,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了文学之美。
三、自主建构,突出主体
在学习《雪》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用自主构建的方式来学习,向学生提出问题:“哪里的雪?怎样的雪?”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要很好地回答出问题的答案,却很考验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能力。一开始的时候,学生只总结出了“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江南的雪美艳,北方的雪冰冷”,此时可以给学生一点提示:“这样的概括太简单了,能否更加细致地将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进行对比呢?”学生在细致阅读之后再次进行总结,找到了“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梅花,深黄磬口的蜡梅,冷绿杂草在雪下”等具体描写南方雪景图的句子,又找到了“如粉如沙不粘连,旋风里蓬勃奋飞,日光里灿灿发光”等具体描写北方雪景图的句子。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小组讨论,对自己总结到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问题,如有的学生提出:“南方的雪景和北方的雪景有这么多的不同之处,那作者最喜欢怎样的雪景?他为什么喜欢这样的雪景呢?”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干涉,学生自己可以在小组讨论中循序渐进地找到解读文本的关键。
四、整合发展,立体推进
以《赵普》这篇文章作为例子,可以用整体发展的方式让学生更为立体地学习这篇文章。一开始的时候可以围绕文本的内容让学生尝试概括,此时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文章中的生词,并进行阅读理解。可以向学生提问:“什么事?什么人?”让学生尝试概括《赵普》这篇文章写了主人公怎样的两件事情,这两件事情体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学生很快理解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赵普刻苦读书和奏荐人才的事情,体现了赵普勤奋好学和胸怀天下的精神。此时可以进入第二个板块的学习中,指导学生如何用一两句话来将文章中的两件主要事情概括出来,要完整体现故事内容,而且还要做到表达生动。这一个板块主要考验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掌握了这部分的内容之后,可以进入到第三板块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尝试自主搜集一些和刻苦学习有关的故事,也可以是名人名言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可以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小事情,说说学习的重要性。这一个板块考验的是学生进行扩展阅读、资料收集以及归纳总结、文字表达的能力。
苏派教学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苏派教学致力于为每一个学生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寻求更高的教学质量就要更好地运用苏派教学方法,推动苏派教学发展。
凡尔赛宫阅读答案 篇二秦牧
北京有座美丽的中山公园,公园里有个用五色土砌成的社稷坛。
社稷坛是北京九坛之一,它和坐落在南城的天坛遥遥相对。古代的帝王们,在天坛祭天,在社稷坛祭地。祭天为了要求风调雨顺,祭地为了要求土地肥沃。祭天祭地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五谷丰登,可以“聚敛贡城阙”。五谷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因此,人们臆想的稷神(五谷)就和社神(土地)同在一个坛里受膜拜了。
穿过古柏参天、处处都是花圃的园林,来到这个社稷坛前,突然有一种寥廓空旷的感觉。在庄严的宫殿建筑之前,有这么一个四方的土坛,屹立在地面,它东面是青土,南面是红土,西面是白土,北面是黑土,中间嵌着一大块圆形的黄土。这图案使人沉思,使人怀古。遥想当年帝王们穿着衮服,戴着冕旒,在礼乐声中祭地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他们在庄严中流露出来的对于“天命”畏惧的眼色,你仿佛看到许多人慑服在大自然脚下的神情。
这社稷坛现在已经没有一点儿神秘庄严的色彩了。它只是一个奇特的历史遗迹。节日里,欢乐的人群在上面舞狮,少年们在上面嬉戏追逐。平时则有三三两两的游人在那里徘徊。对,这真是一个激发人们思古幽情的所在!作为一个中国人,可以让这种使人微醉的感情发酵的去处可真多呢!你可以到泰山去观日出,在八达岭长城顶看日落,可以在西湖荡画舫,到南京鸡鸣寺听钟声。可以在华北平原跑马,在戈壁滩上骑骆驼。可以访寻古代宫殿遗迹听一听燕子的呢喃,或者到南方的海神庙旁看浪涛拍岸……这些节目你随便可以举出一百几十种来,但在这里面可不要遗漏掉这个社稷坛!这坛后的宫殿是华丽的,飞檐、斗拱、琉璃瓦、白石阶……真是金碧辉煌!而坛呢,却很荒凉,就只有五色的泥土。然而这种对照却也使人想起:没有这泥土所代表的大地,没有在大地上胼手胝足的劳动者,根本就不会有这宫殿,不会有一切人类的文明。你在这个土坛上走着走着,仿佛走进古代去,走到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在那里,莽莽苍苍,风声如吼。
你在这个五色土坛上面走着走着,仿佛又回到公元前几千年去,会见了古代的思想家。他们白发苍苍,正对着天上的星辰、海里的潮汐、陶窑的火光、大地的泥土沉思。那时的思想家没有什么书籍可以阅读参考,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四时代谢,万物死生的现象,都使他们抱头苦思。他们还远不能给世界的现象说出一个较完整的答案。但是他们终究也看出一点道理来了,世间的万物万事,有因有果,有主有从,它们互相错综地关联着……正是由于古代有这样的思想家在这样地思考过,才给后来的历史创造了这样一座五色的土坛。
瞧着这个社稷坛,你会想起中国的泥土,那黄河流域的黄土,四川盆地的红壤,肥沃的黑土,洁白的白垩土……你会想起文学里许许多多关于泥土的故事:有人包起一包祖国的泥土藏在身旁到国外去;有人临死遗嘱必须用祖国的泥土撒到自己胸上;有人远赴异国归来,俯身去吻了自己国门的土地。这些动人的关于泥土的故事,使人对五色土发生了奇异的感情,仿佛它们是童话里的角色,每一粒土壤都可以叙述一段奇特的故事,或者唱一首美好的诗歌一样。
(选自《花城》,有删改)
【魅力赏析】
作者由叙述社稷坛的由来,联想到古人对自然之谜的探索,表达了人们对故土的深情眷恋,抒发了自己对祖国的泥土、大地和生活在这泥土大地之上的劳动者以及由他们所创造的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衷心赞颂。文章以社稷坛、五色土贯穿全篇,放得开,聚得拢,是一篇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的杰作。
伦敦的公园
汉宝德
伦敦有一百种好处,但若你问我哪一点特别使我印象深刻,我的答复是她的公园。
伦敦的公园有哪些特点呢?依我看来,至少有四点:一、数目多;二、分布近便;三、景色自然;四、亲切近人。这四点合起来,使我觉得伦敦是世界上最近人性的城市。
若拿起一份大伦敦的地图,可看到绿色的大大小小的公园,在地图上星罗棋布,夹在蛛网般的道路中。若说没有了公园,就没有了伦敦,也不能算是过分。
就以最热闹的地区做例子。自“大理石拱门”开始的牛津商店街,全长也不过一英里半。可是自拱门的海德公园起,到伦敦大学所在的罗素广场之间,牛津街的两边,每隔几条街就有一个公园,这些公园离闹市都只有一二个街段的距离。这也就是我说“分布近便”的意思。以我短短的几个月在伦敦市内之所见,无论自哪一点,步行在十分钟之内总可以看到一片悦目的绿地。这些绿地大多围绕在五六层的建筑之间,有茂密的树木,修剪整齐的草坪,以及供人休息或午餐吃便当的座椅。
为什么说伦敦公园的“景色自然”呢?这也许是我个人的偏好。原来英国的公园,除了少数如汉普敦王廷的宫园以外,大多是崇尚自然的,默默地应和着我国园林的理想,可是以我看来,在成就上也许超过了我国。他们公园中的素材十分简单:一、草坪修剪得相当整齐,生长得十分均匀;二、稀疏而高大的树木,种类不多,但均很茂盛,枝叶参天,却因不近地面,故不妨碍草坪的生长;三、略呈起伏的地面。在大型的英国公园中,但见绿草如茵,成簇的优美树形在自然起伏的草地上投下阴影。
伦敦大部分的公园都有花,但是栽植十分自然,使其成簇成丛。我这次在伦敦停留的时间,恰恰是花季。不但时常去市中心的花园中闲逛,而且数度往访伦敦西南泰晤士河边的花园,觉得他们的花木之美,实令人张目结舌,非言语可以形容。若与法国凡尔赛宫园中用鲜花编成的图案式来比较,真不知胜过多少倍!
我参观过欧洲好几个名城的法国式园林,自凡尔赛宫、枫丹白露宫,到维也纳的美泉宫,予我的感觉都是干燥乏味的。法国式的园林是在浓密得走不进人去的树林中开出几条辐射型的小道来,在宫殿面园的正门,开出一条宽得可怕、远到无限的笔直大道,大道之中,挖几个非圆即方的池子,点缀着些雕像或喷泉。与宫殿较接近处,树木修剪成方形圆形,花草排列成图案。如此而已。
我国与日本的园林虽然号称自然,但规模多太小,格局则甚做作。太多亭子,太多石阶,加上石质的假山,种类繁多的花木,予人以杂乱的人为的感觉。所以有些学者认为中国人师法自然,我认为这是很表面的看法。九曲桥与红栏杆算哪门子的自然呢?而近年来国内新建的大、小庭园,树木多半排队、剪发、水池非圆即方,俨然法国作风。我们离开伦敦公园的精神远矣!
什么是伦敦公园的精神?我看是一种近人的精神。他们的公园都是很小心地规划出来的,但不落痕迹,似乎天生用来供人修身养性的。自然就能近人,人们漫步其间不受园艺匠师的挟制,无淫奇极巧的山石的吸引,但有鸟语花香林阴水影,真正使人心神松散,而乐于久留。若走到法式的园林中,人的精神若不是受紧张的压迫,就是因飞扬而浮躁。
【赏析】
凡尔赛宫阅读答案 篇三[关键词]学习本质;发语权;倾听空间;教学示弱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2502
三月,“学雷锋展风采”教研活动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笔者执教的是《凡尔赛宫》一文。承蒙同仁厚爱,课后好评如潮,听课教师感叹“枯燥的说明文教得活,学生学得更活,一些思路、方法,似一股强劲的春风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笔者心中窃喜幸亏佐藤学的“活动、合作、反思”六字教学箴言,才演绎了课堂中的精彩。
【论点撷英】
“在学校里的学习既不是学生一个人一个人的孤立活动,也不是没有教师介入而进行的活动。在教师的介入下,学生自立地、合作地进行的活动,这才是学校中‘学习’的本质。”(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P40)
【实践观照】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三课《凡尔赛宫》。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老师想帮你们检查一下预习效果。现在请每一组左边一排的同学拿出纸和笔,右边一排的同学根据预习情况出五道关于字词音、形、义方面的题目,帮同桌检测一下。”
“再请出题者帮忙批阅一下,每道题20分。被检测的同学其实不要介意老师知道你得分的高低,而是要注意自己的得与失,没掌握的课后请继续强化学习。”
这第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是源于“学生自立地、合作地进行的活动”。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还是有激情的,比教师单一检测效果要好得多。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本文中的成语比较多。全文七小节,现在老师将你们分成七个小组,每一组对应一节,看哪一组找得最全、最快。”学生争先恐后地一一找出。
“细心的同学还会发现,许多成语都是关于‘建筑艺术’(让学生说)方面的。老师又帮同学们找了一些,请看:(PPT图配成语) 鳞次栉比、美轮美奂、雕梁画栋……希望同学们要善于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呀!”
这第二个教学环节,源于“也不是没有教师介入而进行的活动”。“因材制宜”地拓展知识点,需要教师的介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宜排斥教师做学生思维的开发者、智慧的启迪者。
【点撷英】
“作为阅读教学,在一节课里面,能让学生多少次与教科书的语言发生新鲜的接触,这是决定教学成败的事,很有必要返回到阅读教科书去,一节课中若干次反复地阅读。”(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P33)
【实践观照】
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再次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教师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点名回答。
没想到,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老师再给你们一次机会,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当然,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效果,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特地将‘凡尔赛宫’搬进我们一(1)班来,让大家一睹她的芳容。然后再次快速阅读课文,能否接受老师第二轮更深层次的提问?请同学们抬头、挺胸、观看!”(播放实况视频)
这是第三个教学环节“走近凡尔赛宫”,共进行了两次阅读,原计划是一次阅读,而首次阅读效果并不佳,“很有必要返回到阅读教科书去”,立即随机生成第二次阅读。
【论点撷英】
“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个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P35)
【实践观照】
“现在请运用曾学过的‘量体裁衣法’来共同探究本篇说明文的‘五大要素’(见PPT)。”
这是第四个教学环节“走进凡尔赛宫”,也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与预设产生多次冲突。学生投给笔者的“棒球”,不是有的放矢而是七弯八拐的。平静的笔者逐渐急躁起来。
讨论“对象特征”时,有的说“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有的说“宏伟、壮观”,有的说“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当时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第一节共一句话,后半句就是答案啊,怎么接二连三都回答不出来呢?
调整好情绪,笔者不愠不躁地进一步追问,并把发言权交给学生,他们有的说道:“老师,你曾说过,建筑物特征一般是用形容词来形容的,第二节中明确说到‘宫殿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凡尔赛宫不就是一座宫殿吗?”有的说道:“我将明显的形容词都找出来了,以确保答案严密。”“还有比这更完美的答案呢!”在笔者的温柔启发下,终于有个学生找到第一节后半句话了,但立即有学生反驳道:“那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不宜作为说明对象的特征。”类似问题还有:“‘玉带似的人工河’与‘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一个是摹状貌,一个是打比方,说明方法怎么就不一样呢?”
没想到学生竟如此思考,差一点因笔者的自私,“怀里揣的是一份教案,脑中想的是下一环节”而扼杀了学生的智慧。若当时笔者没有耐心倾听,学生的知、情、意、行,会如流星飞逝而过,一点痕迹也不曾留下。只有善于倾听,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中。教师在备案预设中,不妨预留一点倾听空间,每节课后问问自己:今天,我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了吗?
【论点撷英】
“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应当以在教室里构筑一种新型关系为出发点,即让每个儿童持有自己的课题,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即‘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具体地说,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相互欣赏的活动的学习。”。(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P42)
【实践观照】
“跟随着作家的笔迹,我们欣赏了凡尔赛宫的美,但是还有很多人像我们一样不能一睹凡尔赛宫的风采,大饱眼福。今天就请同学们当一回凡尔赛宫的讲解员,把这座美不胜收的宫殿介绍给大家。”
这是第五个教学环节“游览凡尔赛宫”。为此,笔者采取了“教学示弱”“先学后教、超前断后(超前预习,取消课后作业)”的教学方式。
示弱不仅是动物生存的本能,也是一种军事策略,更是一种教育智慧。教师适时地示弱,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增进感情;教师适当地示弱,有利于学生克服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教师适度地示弱,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为了“让每个儿童持有自己的课题”,笔者一反常态向学生示弱、诉苦、求助:时间仓促,首次教学本文,课文不熟悉,要钻研教材,要钻研教法,要设计板书,要制作课件,要编写学案。现在恳请你们帮老师做两件事:设计板书,撰写导游词,自由选择。被采用的,定会重奖。
学生热情高涨,热火朝天地奋斗了一节晚自修,终有成果。精致的板书出来了,精彩的导游词也拟好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地“将自己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